评论:
首页 > 教育 > 教育新闻 > 正文

南理工出台新规:不修满素质学分不得毕业

发布时间:2018-03-22 14:14:40  |   来源:新华日报  |   作者:杨频萍  |   责任编辑:顾志鸿
南京理工大学最近出台一项新规——从2017级开始,本科生们要想顺利毕业,除了完成传统学业成绩单相关要求,还必须获得一份由素质发展学分构成的“第二成绩单”。南京理工大学最近出台一

  南京理工大学最近出台一项新规——从2017级开始,本科生们要想顺利毕业,除了完成传统学业成绩单相关要求,还必须获得一份由素质发展学分构成的“第二成绩单”。

  想顺利毕业,

        得修满素质学分

  在国家级、省级学科竞赛中拿到一等奖,获得50个学时,二等奖40个学时,三等奖30个学时……记者浏览素质发展学分有关规定后发现,学生在读期间参加各项被认定的比赛活动则可获取相应学时,每32个学时换算成1个学分,获得4个学分方可毕业。

  南京理工大学教务处副处长王栋告诉记者,“第二成绩单”的要求不仅全覆盖,而且体现高层次。“听几个讲座、自己找个单位简单实习几天,这些并未被纳入。学校认定学科竞赛、文体竞赛、论文发表、专利授权等13项内容,以获得的成绩累计学时,藉此激发学生潜能。”

  要想成绩单好看,也并不容易,“良好”需要6个学分,“优秀”必须在8个及以上学分。比如,进入双创园开展创业实践只有20个学时、注册成立公司30个学时,都还不到1个学分;但入选南京市优秀大学生创业项目可累计40个学时,获得A轮融资可折算50个学时,当然,难度可谓不小。

  南理工统计学院大一新生小廖说,看完规定整个宿舍都“炸”了。她觉得,对那些除了上课就是打游戏的同学来说,这将是个很好的督促,但她也担心,如果特长不突出、素质较落后,是否能毕业就有点危险了。

  王栋解释道,学校考虑到这一点,正着手增开校级各类专业的竞赛、覆盖更多学生,新设“创新性开放实验”项目,鼓励学生跨学科做融合实验,再加上志愿服务等活动,只要累计从事大于50个小时,就可封顶折算20个学时。“学生只要积极行动起来,‘踮踮脚’就可以达标。学生可实时查看得分情况,规划自己的素质发展。”

  素质增强,

  求职升学多柄“利器”

  共青团中央和教育部2016年发布的《高校共青团改革实施方案》中提出,要普遍推行高校共青团“第二课堂成绩单”制度。目前,国内已有清华大学、南京大学、南京航空航天大学等高校的学生拥有“第二成绩单”,专用于记录创新创业、社会工作、学术科研、竞赛比赛、志愿公益等方面经历。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于2016年设立了省内首个“群星计划”素质培养信息平台。该校学工处关天茹老师介绍,“第二成绩单”数据库拥有分析功能,帮助学生实现个性化发展。学生从手机客户端即可登录,自入学开始每年进行一次在线素质能力自我评估,结合同学间匿名互评,系统进行相应素质拓展平台的针对性、个性化推荐。系统评价栏还会清楚记录学生在项目中是担任参与者、组织者还是获奖者,未来就业时方便招聘人员了解学生参与实践的具体情况。

  事实上,“第二成绩单”确实成了大学生就业时的一柄“利器”。南航大材料科学与技术学院大四学生李少鹏说,很多招聘单位对学业成绩单都一笔带过,对第二成绩单倒是特别留意,“同寝室同学修了篮球的素质课,还参加过比赛,有大公司说对抗赛用得上,后来果然录用了。” 李少鹏在院系保研中成绩排在七八名左右,但由于素质能力方面获得加分,最终获得5个名额中的一个。

  从课内到课外,

  教学模式变了

  “要求学生修满‘第二成绩单’,应该说是学校提供的一项‘增值服务’。团队协作能力、人际交往能力、持续学习创新的能力,这些都是招聘单位如今最渴求的员工软实力。”王栋说,教育应该是全过程的育人,只会学习的毕业生难以适应未来工作和社会的需求。

  “第二成绩单”正倒逼学生在素质拓展上付出更多努力。对高校而言,出具“第二成绩单”,在师资和资源方面也面临不少挑战。王栋告诉记者,学校压缩课时,将过去毕业所需180个学分压缩到165个,将课堂传授理论的时间节省出来,让学生多去实践、给学生更多自由发展素质能力的机会。与此同时,学校增开包括各种竞赛在内的素质拓展平台,不仅配备创新创业等方面的辅导老师,还需要大量的空间开发和设施提供,像参加机器人制作这类大赛,花费更是不菲。

  记者了解到,国外也有不少大学尝试“第二成绩单”这种过程性评价。比如美国伊隆大学以“伊隆经验成绩单”,展示学生在实习、机器人竞赛和志愿者活动中获得的知识经验;美国加州大学戴维斯分校的“奖章系统”,根据学生通过各种经历所获得的不同能力,标出相应的奖章。

  业内人士分析,无论是学校还是学生,都不再满足于单一的评价体制,只要会考试就能得到一切的“成功捷径”已经发生改变。如今每个人都不甘于做个“学习机器”,在尽可能丰富多样的尝试中发掘潜能,找到更多通往未来的道路。

非遗江苏
人文江苏
出行指南针
智慧江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