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
首页 > 教育 > 本网聚焦 > 正文

大学生申请高校公开三公多数高校不回应 为何不积极公开?

发布时间:2015-01-23 10:37:57  |   来源:环球网  |   作者:佚名  |   责任编辑:徐美娟
教育部2014年发布文件要求高校向公众公布财务状况,但高校财务公开的现状并不理想。南方医科大学公开“三公”经费的支出是0,公务接待占费用大头。

  20所高校公务接待占大头

  “三公”经费三项支出为因公出国(境)费用、公务接待费、公务用车购置及运行费。

  从公务接待费金额看,武汉理工以597.13万元,华中科大以505.24万元,华东理工以464.54万元位居前三。

  从因公出国(境)费用金额看,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以527.11万元、北大以294.02万元、华东理工以246.92万元位居前三。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因公出国(境)费用在三公经费中占比达65.5%。

  从公务用车购置及运行费用金额看,山东大学以287.72万元、北京农业职业学院以280.91万元、福州大学以254.32万元位居前三。

  ■追问

  “三公”公开为何不积极?

  对于高校信息公开和高校“三公”经费公开一事,熊丙奇认为,目前相关规定已经要求高校将自己的“三公”信息主动公开,但执行的情况并不乐观。

  熊丙奇说,目前高校“三公”信息公开主要存在三个问题,一个是主动公开的很少;第二个是即便公开,也没有详细公开,具体哪一笔钱用在哪,并不清晰;第三个问题,缺乏独立的审计监督机构对高校的“三公”信息进行监督,部分高校公布信息真实性有待进一步核实。

  “比如南方医科大学,一年的‘三公’经费为0,这很令人好奇。”熊丙奇表示,目前推动高校信息公开首先要明确问责。“只强调行政问责,则教育行政主管部门不逼着高校公开,高校基本就不公开。我们呼吁高校严格执行公开条例,相关部门严格执法检查,完善问责机制。”

热点资讯
精彩推荐
出行指南针
每日能量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