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骚》是战国时期著名诗人屈原的代表作,是中国古代汉族诗歌史上一首最长的政治抒情诗。诗人从自叙身世、品德、理想写起,抒发了自己遭谗言被害的苦闷与矛盾心情,揭露了楚王昏庸、群小猖獗与朝政日非的政治现实,表现了诗人坚持“美政” 理想、不附和邪恶势力的自爱精神及对楚王朝至死不渝的忠诚。
艺术特点
第一,定型了一种诗体:以兮字为标志的楚辞,或称骚体;第二,香草美人的独特比兴;第三,神思与史实交织的浪漫构图。
作品评价
《楚辞》篇名。屈原的代表作。375句,2484字(四库全书版本),为中国古代流传下来最长的诗篇。离骚是屈原的政治生涯传记诗。其风格是以浪漫抒情的形式来叙事。其语言运用特点是灵活穿插转换比、兴。
全诗中心:推行美政。表达了必须推行美政才能使楚国强大的治国思想。表达了推行美政失败被贬后的不悔胸怀及继续推行美政的坚定信念。表达了无机会再行美政则宁死不负楚王的忠诚。
王逸《楚辞章句》题作《离骚经》,宋代洪兴祖在《楚辞 补注》中指出:“盖后世之士祖述其词,尊之为经耳。”也有人称之为《离骚 赋》,或简称《骚》。自汉迄南北朝,《离骚》又常被举作屈原全部作品的总称。在文学史上,还常以“风”、“骚”并称,用“风”来概括《诗经》,用“骚”来概括《楚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