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德之星|顾宇——“留”木铎之心 “守”儿童成长

2024-06-22 17:43:04| 来源:中国网•东海资讯| 分享到: | 字体:
链接已复制
2013年,开启了顾宇老师十载农村学前教育耕耘之路。行进在这条路上,最让她牵挂的是这样一个群体一一留守儿童。父母的缺位、关爱的缺乏、陪伴的缺

  顾 宇,兴化市千垛镇中心幼儿园教师、泰州市教学能手、泰州市“资助育人”先进个人、兴化市优秀班主任兴化市三八红旗手。

  什么是“教师之美”?人民教育家陶行知先生用毕生的教育实践书写了答案:教师之美是“教育救国”为人师者的责任担当;是着眼农村“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的赤子之忱;是德才兼备“每天四问”的慎独自省;是关注平民“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教人求真的教育智慧……先生大美似水墨山川,千里之境却咫尺濡染。在行知先生的伟大人格与教育思想的浸润和感召之下,顾宇老师毅然走上了乡村学前教育实践与探索之路,十年行知,绎美人生。

  2013年,开启了顾宇老师十载农村学前教育耕耘之路。行进在这条路上,最让她牵挂的是这样一个群体一一留守儿童。父母的缺位、关爱的缺乏、陪伴的缺失,亲子间面对面教育交流方式的解体,家庭对儿童教育作用的大大消解,严重影响了他们的身心健康,导致农村留守儿童发展相对滞后。她发起了留守儿童关爱保护项目一一“春晖行动”,并以此申报了江苏省教科研重点课题《基于需要层次理论的农村留守儿童家园社联动关爱机制构建》。在课题研究的推动下,她开展了一系列关爱活动,形成了一套行之有效的关爱经验模式,在留守儿童心灵撒下了一抹抹春晖。

  家访沟通, 完成“微心愿”

  她通过实地家访,了解每个留守儿童的真实情况,建立动态留守档案。她利用教师妈妈工作机制与儿童早晚亲情问候交流,获悉他们的“微心愿”,精准开展关爱服务。面对不同的留守儿童,她构建了三步排查、四色管理、N重关爱的“3+4+N”留守儿童精准排查和保障模式,并积极争取政府和社会力量支持,共同解决留守儿童实际困难,把帮扶留守儿童做成专业的事。

  书香润童,催生“小成长”

  针对留守儿童发展现状,顾宇老师每年坚持开展“小书虫”读书节活动,探索“精讲+泛读”的阅读教育模式,挖掘绘本教育价值,举办“绘本剧表演”“我是小主播”“绘本创作”等活动。在家庭教育方面,她鼓励亲子阅读,通过“亲子阅读打卡”“创设小书桌”“亲子阅读表演”等活动,创建了一个又一个“书香家庭”。23年春,她把原本只具备观赏性的幼儿园大厅改造成了开放性阅读空间,实现了留守儿童随时随处可取可读的阅读心愿。在她的悉心指导下,孩子们参加兴化市幼儿才艺大赛多次获得绘本讲述一等奖。

  相约假日 嬉乐“趣生活”

  为了增强留守儿童的幸福感,她组织孩子们开展“寻找春天遇见‘莓’好”、“蕃茄棚里乐‘蕃’天”等春游实践活动。为了增进留守儿童的安全感,她邀请兴化市人民检察院“小翁姐姐”来园开设未成年人自我保护普法小讲堂,提高孩子和监护人法律意识。为了丰富留守儿童的生活体验,她利用假日开展“英勇的警察叔叔——参观派出所”“你好,蓝朋友——参观消防大队”“红色教育基地——参观杨朝援红藏馆”“垛上童行,林月润心——水上森林社会实践”等活动,并拍摄“环保小卫士”宣传视频,为留守儿童的童年生活留下美好,增添精彩。

  生活教育,植根“半亩地”

  十年农村工作的经历,让她意识到,农村幼儿的发展需要有自己的路径和节奏,行知先生所倡导的生活教育及“教学做合一”符合幼儿直接感知、实际操作、亲身体验的学习特点,而种植活动是农村最天然的生活方式,也是园所得天独厚的优势条件,于是她开展了江苏省“十四五”规划课题《生活教育视域下幼儿园种植课程建构》的研究。她带着孩子们一头扎到种植园,体验节气文化,感受自然更迭,发现生长规律,探索生活意蕴,获得了各领域多方面综合发展。

  行走乡村学前教育之路的十年也是笔耕不辍的十年,顾宇老师撰写的关于生活教育和关爱留守儿童的论文案例获江苏省“教海探航”“黄浦杯”等省级征文比赛一等奖10次,二奖奖8次,主持两项省重点和专项课题,并坚持以教育研究促进儿童发展,以科学实践助力乡村教育。

  行知先生说:“要想完成乡村教育的使命,什么计划方法都是次要的,那超过一切的条件就是你肯不肯把整个的心献给乡村人民和儿童。”顾宇老师就是这样以陶行知思想为引领,十年如一日,坚守在农村学前教育第一线,从做好“一阵子”到坚守“一辈子”,在农村教育天地里默默耕耘,深情守望,行知之间,绎美人生。(图文/兴化市教育局 人事科)

【责任编辑:DH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