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
首页 > 美丽常州 > 正文

奋进万亿的常州之变:生态嬗变

发布时间:2024-01-10 10:23:23  |   来源:常州市人民政府  |   作者:佚名  |   责任编辑:DH010
这份洮滆片区“越冬鸟类户籍册”不仅充分反映了“两湖”区域水生态环境的变化,更成为常州以“两山”理念引领高质量发展、用绿色镌刻“万亿之路”的生动注脚。

  “珍禽”荟聚,“大牌”云集!近期,江苏省常州环境监测中心通过“AI+人工”对洮滆片区越冬鸟类开展监测,结果令人惊喜:AI监测系统捕捉到国家一级保护野生动物青头潜鸭、二级保护野生动物斑头秋沙鸭和小天鹅等珍稀鸟类的身影;人工观测创下该区域近年单次观测鸟类数量之最,达到295只。群鸟翱翔于蓝天碧水间,让冬日的江南愈显生机灵动。

  环境好不好,鸟儿来“投票”。这份洮滆片区“越冬鸟类户籍册”不仅充分反映了“两湖”区域水生态环境的变化,更成为常州以“两山”理念引领高质量发展、用绿色镌刻“万亿之路”的生动注脚。

  一江一河汇聚,四湖五山串联。在常州,生态被视作“最具显示度的闪亮标识、最具竞争力的宝贵财富、最富创造力的发展环境”。迈向“GDP万亿之城”的征程中,常州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积极打造长三角生态中轴,全力探索“守好绿水青山,换来金山银山”“重现绿水青山,留住金山银山”“绘就绿水青山,创造金山银山”三条转换通道,既赢得了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齐头并进的好势头,也探索了生态颜值与发展价值互融共促的好路径。

  守好绿水青山 换来金山银山

  都说生态资源是条“金扁担”,一头挑着“绿水青山”,一头挑着“金山银山”。在“万亿之路”上,常州守好并筑牢城市生态家底,把“绿水青山”建得更美、把“金山银山”做得更大。

  这些年,常州以持续改善生态环境质量为核心,连续交出了精彩的“生态答卷”:2022年,常州生态环境质量创下有监测记录以来最好水平;2023年,常州不仅成功摘得“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金招牌、获评国家低碳城市试点优良城市,生态环境质量也取得新进位,PM2.5浓度全省排名取得历史最好位次;长江常州段水质连续6年稳定保持Ⅱ类,国考、省考断面优Ⅲ比例达到省定目标。

  围绕深入打响“蓝天保卫战”,常州紧盯火电、钢铁、水泥、玻璃等排放大户,实施科学有序深度减排。2023年,全市NO2、SO2、烟尘排放量同比分别下降2.64%、7.41%、17.89%。

  “碧水保卫战”让龙城碧水长流。曾经“化工围江”的长江常州段已实现沿江1公里范围内化工生产企业全部“清零”,连片复绿面积超3300亩,长江常州段生态岸线占比达80.6%,居全省第一。在新一轮太湖综合治理中创设“1+8”行动工作机制,2023年太湖湖心区、西部区总磷分别同比下降21.9%、16.9%,唱响了新时代“太湖美”。“两湖”面貌华丽蝶变,常州洮滆片区入选全国第二批流域水环境综合治理与可持续发展试点,滆湖近岸带水生态修复塑造了大片美不胜收、摇曳生姿的“水下森林”。

  在“净土保卫战”中,常州在入选全国“十四五”时期“无废城市”建设名单后,坚持聚焦城市产业特色,推动新能源产业“发、储、送、用、回”融合发展,培育“新能源无废产业链”,高标准打造“无废城市”常州示范。

  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在常州得到统筹推进:江边污水处理厂四期工程人工湿地入选“省生态安全缓冲区典型案例”;溧阳天目湖湖群“生态岛”试验区被列为首批省级“生态岛”试点;珍稀物种频频亮相,全市生物物种达2506种,其中国家重点保护物种94种,共观测记录到鸟类368种。

  重现绿水青山 留住金山银山

  碧水静流,青山无声。近年来,常州将生态文明建设真正融入经济社会建设,推动全面绿色转型,让产业结构变“轻”、发展模式变“绿”、经济质量变“优”、居民收入变“高”,进而实现“绿水青山”出颜值、“金山银山”出价值。

  作为全省唯一“危污乱散低”出清资源配置试点,2023年,常州深化“危污乱散低”综合治理,整治提升企业3671家,盘活利用存量建设用地和低效再开发土地2.9万亩,为大力推动“苏南模式”现代化升级再添新动能。

  在太湖新一轮综合治理中,常州大力推动“污染退、治理进;生产退、生态进;人类退、鱼鸟归”,同时锚定“生态创新区、最美湖湾城”目标,大力建设“两湖”创新区,用最美的生态环境集聚最高端的创新资源。目前,龙城实验室、中以常州创新园等高能级平台加速集聚,新能源、工业机器人等新兴产业强势崛起,数字经济、氢能等未来产业加速布局,绿色成为“两湖”创新区的鲜明底色。

  2023年,“常州市破解‘化工围江’难题 切实筑牢长江生态绿色根基”入选全国绿色生态宜居城市案例。围绕长江大保护,常州累计投入超100亿元,开展“停、转、拆、绿、提”五大行动,重新布局现代化产业链。如今,“生态锈带”蝶变为“生态秀带”;滨江新材料产业园等重点工业园区VOCs综合整治形成“滨江经验”在全省推广,新型碳材料产业集群入选全国先进制造业集群。

  绘就绿水青山 创造金山银山

  良好生态环境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在迈向“万亿之城”的征程中,常州聚焦以人为本,坚持生态与文明并进、保护与利用互动,把优美的生态环境作为一项基本公共服务提供给广大市民。

  常州围绕“增核、扩绿、连网”三大措施,在全省创新提出“生态绿城”建设。10年来,“生态绿城”共推进实施1527个重点项目,增核9.72万亩、扩绿13.18万亩、连网1272公里;全市林木覆盖率达26.91%,自然湿地保护率达67.3%;设有自然保护地11个,总面积22040.69公顷。

  在“绿水青山”的“加持”下,常州打造了一大批美丽乡村、特色田园乡村,让市民在“稻田里”“花海里”“茶园里”邂逅田园乡村、明月清风,尽享“春赏花、夏采摘、秋养生、冬民俗”四季之美,同时也为乡村带来了经济收入,让更多村民依托良好生态捧上“金饭碗”。

  在老城厢复兴中,常州用“生态创意”活化运河文化、铭记“工商传承”,赋予老建筑老厂房老机器自然气息,变“老念想”为“新地标”。萃园、油罐公园等成为网红打卡地,运河五号等一批创意街区应运而生。饱经沧桑的工业印记迸发出无尽活力,千年古运河重现昔日神韵、焕发新的光彩。

非遗江苏
人文江苏
出行指南针
智慧江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