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培育50个精品村(含省级特色田园乡村)、打造500个美丽宜居乡村;2022年,培育80个精品村(同上),打造800个美丽宜居乡村,全域范围内约50%的规划发展村庄达到美丽宜居乡村及以上标准……神秘代码:“12375”带来常州乡村振兴新思路。
在今天(15日)上午,记者从市政府新闻办召开的新闻发布会上获悉,《常州市乡村振兴战略实施规划(2018-2022年)》(以下简称《规划》)已于4月28日印发,这是指导全市未来一个时期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纲领性文件,为打造 “山水田园、幸福乡村”、推动我市乡村振兴走在全国全省前列打下坚实基础。
《规划》严格遵循国家和省规划的战略部署,紧密结合常州实际,提出了“12375”振兴思路——“1”即以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为主线;“2”即坚持城乡一体和农业农村优先发展两大理念;“3”即强化资金、土地、项目三大支撑;“7”即推动城乡深度融合发展、建设全域美丽乡村、促进乡村经济高质量发展、建设现代文明乡风、推进乡村治理体系现代化、强化人才队伍建设、创造幸福美好生活七条道路;“5”即实现我市乡村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五大振兴。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党的十九大做出的重大战略决策,是新时期做好“三农”工作的总抓手。为贯彻落实中央、省委决策部署,科学有序推进我市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根据市委、市政府乡村振兴工作的总体安排,由常州市发展改革委牵头组织编制了《规划》,目前,已由市委、市政府印发各地各部门组织实施。规划年限为2018-2022年,远期展望至2035年和2050年,设置了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5大类共27项指标以及八项重点任务。
据介绍,《规划》明确了我市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八项重点任务,分别是:构建乡村振兴新格局,重点突出“一个新格局、一张新蓝图、两个分类推进”;高质量发展现代乡村经济,围绕“做什么、怎么做、谁来做”,构建我市乡村产业体系、生产体系和经营体系;建设生态宜居的全域美丽乡村,突出“一个生态格局、四个美丽建设”;焕发新时代乡风新气象,突出“传承、创建、实践”,培育文明乡风、淳朴民风、良好家风,打造新时代文明实践阵地“1+N”常州模式;完善现代乡村治理体系,突出“党建引领、网格提升、三治结合”;高水平创造乡村幸福生活,突出强化基础设施、完善公共服务、推动致富增收、打赢脱贫攻坚四大任务;全方位推进乡村人才振兴,以生产经营型、专业技能型和专业服务型3类职业农民为培育重点,全面建立新型职业农民、农业科技人才、乡土实用人才、专业服务人才4支农村人才队伍;健全乡村振兴政策体系,围绕人、财、地、集体产权等,加快破除体制机制和政策制约,重点推动农民市民化、土地市场化、集体产权股份化等。
同时,为做好与国家和省规划的衔接,《规划》以专栏形式设置十四项重大工程,每项工程都细化了工程建设任务和目标。(石成章 王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