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
首页 > 旅游 > 旅游新闻 > 正文

皖南回忆:那些遗忘在时光里的老手艺

发布时间:2017-01-05 15:41:45  |   来源:央视网  |   作者:佚名  |   责任编辑:DH011
  皖南地区多山,因自古交通闭塞,行成了独特的区域文化,民间遗存着众多别具特色的传统手工艺。年少时懵懂,对对它们并没有特别的在意,直到有一天突然发觉它们正在消失
原标题:

 

 

  后山剪刀

  泾县后山村,后山剪刀制作技艺起源于宋朝末年,是伴随宣纸技艺中的剪纸出现而存世的。前期后山剪刀主要以方口沉重的宣纸剪为主,从点炉、裁铁到出坯、镶钢,再到轧钢、淬火、敲口整形,后山剪刀制作需要经过24道工序,成品剪刀硬可断铁软可剪棉,被广泛应用于宣纸剪纸、女红、制衣、农事等生产生活领域。目前后山剪刀古法技艺已处于失传的境地,以前几十家剪刀铺子,一两百号的手艺人烧炉锤铁热闹场景再也无迹寻觅了。

  后山剪刀的传承人俞师傅说:“现在我就是不赚钱也要把后山剪刀做下去,不仅因为我一生的心血都放在了上面,更希望和其他为数不多后山剪刀传人,一同将这门技艺传承下去。”

  查记铁匠铺

  铜陵汀洲,查记铁匠铺。传统的打铁手艺是门技术活,并非简单的捶打,制造一件工具,包括选料、烧火、捶打、成型、淬火、打磨、制作等十几道工序。查老说,什么时候打不动了,就不干了。对于未来怎么样,查老想不出来,他只是觉得,这么多年的铁匠铺里融入了太多的血汗与情感,里面的每一个物件都是查老每天相濡以沫的老伙计,丢了确实可惜。查老靠打铁的手艺,支撑了这个家,他希望后代们能超越他,再也不要和他一样,一辈子只是个打铁的。虽然,夏老是这样想的,但自己就是放不下打铁的锤子。

  古法木榨油

  歙县富竭镇,《舌尖上的中国》古法木榨油的拍摄地,一部记录片带火了这个古老的榨油坊,每天前来参观和买油的客人络绎不绝。现有四名工人,平均年龄五十岁,他们每天早上六点开工,平均每天制作160个坯饼。老板娘五十来岁,一看就是那种精明能干的类型,丈夫去世后,独自一人将这个老榨油坊打理的红红火火。闲暇之余,逗弄着心爱的小孙女,怡然自乐。她说不管怎么样,木榨油房会继续办下去,这个传承不能丢。

热点资讯
精彩推荐
出行指南针
每日能量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