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
首页 > 旅游 > 旅游新闻 > 正文

在探案圣地英国感受真实的“福尔摩斯”

发布时间:2016-04-08 11:24:49  |   来源:环球网  |   作者:佚名  |   责任编辑:盛阳
在伦敦市中心亲身体验“福尔摩斯式”的探案过程


  

  【环球日报特约记者 黄培昭】不久前,《环球时报》记者在伦敦的办公室遭到窃贼盗窃——屋子的门窗均完好无损,几个房间却被翻得乱七八糟,狼藉一片,电视机、手提电脑和数百英镑现金等不翼而飞。记者第一时间报警后,先后来了穿制服的警察和着便装的侦探,这使记者得以近距离接触和见识了英国现实中的“福尔摩斯”。

“侦探来之前什么也别动”

    事发当天,记者一天在外采访。返回办公室已是深夜。记者打开房门,却发现客厅里的电视不见了,客厅里的酒柜门敞开着,里面摆放的几件工艺品没有了……记者赶紧上二楼,卧室里到处是凌乱的衣服,工作间里,办公抽屉里面很多东西不翼而飞,文件柜开着,文件也散了一地。二楼共少了两部手提电脑、一台电视机、一个车载GPS和500英镑现金。而门窗完好无损。慌乱之中,赶忙拨通了英国紧急报警电话999。

    工夫不大,闪着警灯的警车停在记者站门前。警察们各司其职,有的负责录口供,有的负责勘探现场……一个年轻的警察来到了后花园,他很快发现,从里面用插销反插着的花园木门被打开了,地上有新脱落的木屑痕迹。“基本可以判断,贼是从这里逃跑了。”警察说。记者不禁感慨,“真是福尔摩斯。”

    “福尔摩斯?哈哈!”这位名叫克里斯的警察大笑起来。“我只是普通警察,现在太晚了,明天我们的侦探会来,你将会见识真正的福尔摩斯。”从克里斯那里,记者才知道,原来英国警察局有专门的侦探,侦探的水平代表着英国警方侦察、破案的水平和能力。

    此时已是凌晨,警察说:“先这样吧,我们只是接到报警后初步探案,具体还得等到明天上午侦探来了以后再说。在侦探来之前,千万不要动任何东西。”

“福尔摩斯”来了

    第二天临近中午,一辆警车停在记者站门前,没有闪烁警灯,更没有警笛。一位个子不高的中年男子从车上下来。他没穿制服,但从怀里掏出警察证给记者看。最上面“侦探汤姆”的字样格外醒目。然后,他从车上拎下来两个又重又大的工具箱,进了记者站。

    汤姆先是屋里屋外、楼上楼下地整体巡看了一遍,以确实最佳位置提取指纹和脚印。在后花园里,汤姆指着一个被草掩盖的豁口说:“贼可能是从这里进来的,然后用事先配好的钥匙,打开玻璃门进入房间。”汤姆最后将目标锁定在客厅里的电视机架前。他小心翼翼地戴上手套,从箱子中拿出记者从未见过的设备和仪器,开始进行局部定位发掘。他先是洒了些液体在地板上,然后又拿出像小刷子一样的东西涂涂抹抹,整个人仿佛是在进行考古发掘一样,全神贯注,生怕遗漏了什么。过了几分钟,原来什么都没有的木地板上,赫然露出了一只大大的脚印!汤姆接着把一大张特别的纸铺在地上,像拓古石碑那样,把脚印从地面上拓到纸上,然后小心地把纸装进一个透明塑料袋里……

    几乎用同样的方法,汤姆又发现了新的脚印,并在由厨房通往花园的门口,发现了与客厅如出一辙的脚印。他要求记者把所有的鞋都拿出来,辨别出发掘的脚印纹路与记者的鞋完全不一样后,肯定地说:“这是贼的脚印,至少有两个人,都是大个子!而且是特别了解你出行规律的人干的”。

    “能抓住他们吗?”记者问。汤姆说:“希望吧,但伦敦的贼多如牛毛,我们总是能够发现他们作案的线索,这些贼像幽灵一样。虽然捕捉到脚印,但根据我的经验,他们下次作案,就不会再穿同样的鞋了。”

“侦探文化”深入英国人心

    记者第一次见识了英国侦探的“庐山真面目”,也对英国人的侦探情结有了更深的认识。其实,传统上,英国人就喜欢阅读破案的小说,各个街区的图书馆,或者伦敦的大小书店,侦探类的小说被摆放在特别显眼的位置。“英国人有一种侦探情结,以福尔摩斯为代表的侦探文化已经深入人心。”英国一位文化学者告诉《环球时报》记者。

    在英国,打开电视总能看到各种各样的侦探故事:《最后的侦探》《蓝色谋杀案》《警长鲁本斯》……一个个充满智慧的侦探形象,一桩桩躲藏在优美表象后的凶残谋杀案,似乎可以永不厌倦地演下去。在这些小说中,大侦探们一个个都天生智力过人,观察力超强,逻辑推理能力一流,而且勇敢无畏、善良正义、匡扶社会、扶弱济贫,深受人们爱戴。世界上最著名的侦探故事和人物都诞生在英国:从克里斯蒂的《尼罗河上的惨案》,到柯南道尔的《福尔摩斯》。光头悬念电影大师希区柯克也是英国人的骄傲。如今,畅销小说排行榜最热门的,有20%是悬疑探案类作品。直到现在,伦敦市中心贝克街的福尔摩斯博物馆每天门庭若市,吸引着来自世界各地的游客,人们依然怀着一颗极其好奇的心,去福尔摩斯的办公室坐坐,戴上他前后有“舌头”的格子呢帽,享受一下冥思苦想和豁然开朗。

不久前,《环球时报》记者在伦敦的办公室遭到窃贼盗窃——屋子的门窗均完好无损,几个房间却被翻得乱七八糟,狼藉一片,电视机、手提电脑和数百英镑现金等不翼而飞。记者第一时间报警后,先后来了穿制服的警察和着便装的侦探,这使记者得以近距离接触和见识了英国现实中的“福尔摩斯”。

“侦探来之前什么也别动”

    事发当天,记者一天在外采访。返回办公室已是深夜。记者打开房门,却发现客厅里的电视不见了,客厅里的酒柜门敞开着,里面摆放的几件工艺品没有了……记者赶紧上二楼,卧室里到处是凌乱的衣服,工作间里,办公抽屉里面很多东西不翼而飞,文件柜开着,文件也散了一地。二楼共少了两部手提电脑、一台电视机、一个车载GPS和500英镑现金。而门窗完好无损。慌乱之中,赶忙拨通了英国紧急报警电话999。

    工夫不大,闪着警灯的警车停在记者站门前。警察们各司其职,有的负责录口供,有的负责勘探现场……一个年轻的警察来到了后花园,他很快发现,从里面用插销反插着的花园木门被打开了,地上有新脱落的木屑痕迹。“基本可以判断,贼是从这里逃跑了。”警察说。记者不禁感慨,“真是福尔摩斯。”

    “福尔摩斯?哈哈!”这位名叫克里斯的警察大笑起来。“我只是普通警察,现在太晚了,明天我们的侦探会来,你将会见识真正的福尔摩斯。”从克里斯那里,记者才知道,原来英国警察局有专门的侦探,侦探的水平代表着英国警方侦察、破案的水平和能力。

    此时已是凌晨,警察说:“先这样吧,我们只是接到报警后初步探案,具体还得等到明天上午侦探来了以后再说。在侦探来之前,千万不要动任何东西。”

“福尔摩斯”来了

    第二天临近中午,一辆警车停在记者站门前,没有闪烁警灯,更没有警笛。一位个子不高的中年男子从车上下来。他没穿制服,但从怀里掏出警察证给记者看。最上面“侦探汤姆”的字样格外醒目。然后,他从车上拎下来两个又重又大的工具箱,进了记者站。

    汤姆先是屋里屋外、楼上楼下地整体巡看了一遍,以确实最佳位置提取指纹和脚印。在后花园里,汤姆指着一个被草掩盖的豁口说:“贼可能是从这里进来的,然后用事先配好的钥匙,打开玻璃门进入房间。”汤姆最后将目标锁定在客厅里的电视机架前。他小心翼翼地戴上手套,从箱子中拿出记者从未见过的设备和仪器,开始进行局部定位发掘。他先是洒了些液体在地板上,然后又拿出像小刷子一样的东西涂涂抹抹,整个人仿佛是在进行考古发掘一样,全神贯注,生怕遗漏了什么。过了几分钟,原来什么都没有的木地板上,赫然露出了一只大大的脚印!汤姆接着把一大张特别的纸铺在地上,像拓古石碑那样,把脚印从地面上拓到纸上,然后小心地把纸装进一个透明塑料袋里……

    几乎用同样的方法,汤姆又发现了新的脚印,并在由厨房通往花园的门口,发现了与客厅如出一辙的脚印。他要求记者把所有的鞋都拿出来,辨别出发掘的脚印纹路与记者的鞋完全不一样后,肯定地说:“这是贼的脚印,至少有两个人,都是大个子!而且是特别了解你出行规律的人干的”。

    “能抓住他们吗?”记者问。汤姆说:“希望吧,但伦敦的贼多如牛毛,我们总是能够发现他们作案的线索,这些贼像幽灵一样。虽然捕捉到脚印,但根据我的经验,他们下次作案,就不会再穿同样的鞋了。”

“侦探文化”深入英国人心

    记者第一次见识了英国侦探的“庐山真面目”,也对英国人的侦探情结有了更深的认识。其实,传统上,英国人就喜欢阅读破案的小说,各个街区的图书馆,或者伦敦的大小书店,侦探类的小说被摆放在特别显眼的位置。“英国人有一种侦探情结,以福尔摩斯为代表的侦探文化已经深入人心。”英国一位文化学者告诉《环球时报》记者。

    在英国,打开电视总能看到各种各样的侦探故事:《最后的侦探》《蓝色谋杀案》《警长鲁本斯》……一个个充满智慧的侦探形象,一桩桩躲藏在优美表象后的凶残谋杀案,似乎可以永不厌倦地演下去。在这些小说中,大侦探们一个个都天生智力过人,观察力超强,逻辑推理能力一流,而且勇敢无畏、善良正义、匡扶社会、扶弱济贫,深受人们爱戴。世界上最著名的侦探故事和人物都诞生在英国:从克里斯蒂的《尼罗河上的惨案》,到柯南道尔的《福尔摩斯》。光头悬念电影大师希区柯克也是英国人的骄傲。如今,畅销小说排行榜最热门的,有20%是悬疑探案类作品。直到现在,伦敦市中心贝克街的福尔摩斯博物馆每天门庭若市,吸引着来自世界各地的游客,人们依然怀着一颗极其好奇的心,去福尔摩斯的办公室坐坐,戴上他前后有“舌头”的格子呢帽,享受一下冥思苦想和豁然开朗。

非遗江苏
人文江苏
出行指南针
智慧江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