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
首页 > 旅游 > 旅游新闻 > 正文

2022“水韵江苏 乡村四时好风光”融媒体采风行走进盐城 解码生态旅游新模式

发布时间:2022-09-23 11:35:37  |   来源:中国网•东海资讯  |   作者:许竹 张冬青  |   责任编辑:DH012
9月20日—21日,2022“水韵江苏 乡村四时好风光”融媒体采风行走进盐城,实地探访了条子泥湿地、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巴斗渔乡和野鹿荡,解码生态旅游“盐城模式”.

2022“水韵江苏 乡村四时好风光”融媒体采风行走进盐城 解码生态旅游新模式

  中国网·美丽江苏讯 9月20日—21日,2022“水韵江苏 乡村四时好风光”融媒体采风行走进盐城,实地探访了条子泥湿地、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巴斗渔乡和野鹿荡,解码生态旅游“盐城模式”,书写“生态+”融合发展新篇章。

  向海而生,依生态而兴。作为世界自然遗产地,近年来盐城积极践行“两山”理论,守护独特生态资源,大力发展生态旅游,并全力推进文旅融合,以“世遗”为龙头引领,探索出了一条具有盐城特色的文化产业和旅游业高质量发展之路,描绘了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动人画卷。如今,好生态,已成为盐城最具特色的城市名片和文旅IP,盐城的绿色“家底”已成为世界的生态“焦点”。“到处都是绿水青山,遍地都是金山银山”正在照进现实,托举起盐城群众的幸福生活。

2022“水韵江苏 乡村四时好风光”融媒体采风行走进盐城 解码生态旅游新模式

  条子泥:呵护生态净土 收获“风光无限”

  采风团此次探访的条子泥湿地,因其港汊形似条状而得名,区域总面积约129万亩,是太平洋西岸面积最大、生态保护最好的海岸型湿地,也是全球最重要的滨海湿地生态系统之一。它位于世界八大候鸟迁徙路线——东亚至澳大利西亚候鸟迁徙路线上的关键区域,每年有数百万迁徙候鸟在此停歇、换羽和越冬,是名副其实的“鸟类天堂”。 2019年7月5日,中国黄(渤)海候鸟栖息地(第一期)被列入世界自然遗产名录,条子泥湿地是其最重要组成部分之一。

  据东台沿海经济区项目服务中心主任蒋伟介绍,近年来,条子泥湿地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将湿地生态保护和修复、生物多样性保护列入重点工作,采取积极措施让湿地良好生态环境成为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支撑。利用原有的720亩鱼塘,通过微地形改造、裸滩湿地恢复等方式,打造首个基于自然湿地修复的“中国样本”,成为全球“最佳案例”;创设“政府+联盟+协会+志愿者”协同保护机制,先后组建条子泥湿地研究院、东台复旦湿地保护联合创新中心、北林大东亚-澳大利西亚候鸟迁徙研究中心东台基地,设立勺嘴鹬保护联盟秘书处,组建条子泥爱鸟协会等,打造独具特色的4A信息系统,实行“人防+技防”网格化管理,珍稀濒危鸟类数量明显增加,2021年新记录到鸟类增加至410种,其中国家一级重点保护动物21种,国家二级重点保护动物71种,包括IUCN红色名录极危物种4种,濒危物种9种和易危物种16种。

  条子泥在“尊重自然 和谐共生”理念下,陆续建成“鹬见、凤栖、乐途、共生”四座主题展馆,成为旅游网红打卡地。游客来条子泥,既可观赏“潮汐森林”、“湿地中国红”、“大海沐日”、“天空之镜”、“纯净星空”、“落霞群鹜”等自然美景,还可观潮听海,踩滩拾贝,看日出日落、万鸟翔集,感受万物和谐的生态画卷。“来到这里,所有的压力和烦恼都没有了。”一位来自南京的游客告诉记者。

2022“水韵江苏 乡村四时好风光”融媒体采风行走进盐城 解码生态旅游新模式

  巴斗渔乡:从“卖海鲜”到“卖海景” 渔旅融合引燃乡村振兴新爆点

  巴斗村地处世界遗产地“条子泥”核心区域,毗邻黄海国家森林公园,享有“渔文化第一村”的美誉。近年来巴斗在乡村振兴中全面发力,走渔旅融合、红旅融合、农旅融合发展之路,实现了从昔日的“野舍儿”到“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的华丽转身。去年,旅游人均收入1.02万元,占人均可支配收入的20%;集体旅游收入150万元,占集体经营收入的17.6%。

  记者看到,这里将特色渔文化、海文化、红色文化以及原始风貌的海边风情景点串联成旅游观光线,特色民宿、海鲜小吃、海鲜特产店汇聚海鲜一条街,无不散发出独有的渔村风情,处处都是海角渔村的美好生活景象。

2022“水韵江苏 乡村四时好风光”融媒体采风行走进盐城 解码生态旅游新模式

  巴斗居委会党支部书记叶勇告诉记者:退渔还湿后,要带领村民致富,关键要进行“理念革命”。巴斗人“洗脚上岸”后率先开启高涂养殖,集体领办多个海、水产品专业合作社,户户入股参与分红,人均红利由2000元增至10000多元,集体积累达到1000多万元,形成带民增收致富机制,一步步走向共同富裕。后又探索出从“卖海鲜”到“卖海景”的发展新路,乡村旅游成为新的兴奋点和经济爆发点,通过营造“花园式”人居环境,打造老船长小屋、巴斗泉驿站、红帆池、三水滩等景点,融合发展形成四色巴斗,即金色巴斗、红色巴斗、绿色巴斗、蓝色巴斗。蝶变的小渔村迅速吸引了全球目光,成为天南海北游客的“打卡地”,强村富民的路子越走越宽,2021年全村新增集体积累442.88万元,实现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5.1万元。

  一次次发展转型奠定了巴斗雄厚的经济升级基础,也吸引着“凤还巢”助力乡村振兴,“巴斗渔娘”祁兰芳便是巴斗渔乡建设“娘子军”中的一位。她告诉记者,早年外出创业,看到家乡大力发展旅游业,去年便回乡创办渔娘特色海鲜酒店,原创的“三鲜包”更是成为炙手可热的网红美食,还开办了渔娘民宿。“如今回到家乡做着自己喜欢的事情,日子越来越好,幸福指数越来越高了。”祁兰芳说。

2022“水韵江苏 乡村四时好风光”融媒体采风行走进盐城 解码生态旅游新模式

  野鹿荡:致力生态修复 奔赴“星辰大海”

  毗邻大丰麋鹿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野鹿荡,1万年前,是古长江北入海口,如今的这里依然草长莺飞、獐逐鹿鸣、沟河纵横、鱼翔浅底、星空璀璨,诗与远方并行。它既是南黄海野草种子基因库,也是潮间带世界遗产地重要地标,还是长江北翼三角洲古生物勘探基地。野鹿荡40平方公里没有光污染,肉眼可见六级星等,同时还能清晰地看到星团,平均全年可观察星空达238天,20l9年被世界自然联盟列为世界重要暗夜保护地,今年春天被中科院国家授时中心选择为我国境内东部唯一的东八区“北京时间观察发布机构”,成为文旅、科普重要目的地。

  13年前,野鹿荡创办人马连义携同几个有情怀的老知青来到这里进行生态修复、保护,做生态文明片区。他们修复了800亩40~60厘米的浅水滩,栽植了500亩浅水滩的菖蒲,吸引灰鹤与苍鹭前来,撒下了数十万茵陈草籽,繁殖了萤火虫,并建立起了暗夜星空保护地,引进了国内重要科研院所携手保护、研究成果,努力将整个片区建成一座基于自然的“科学岛”,形成集空间、时间、地理、生命、文化于一体的新概念生态文化保护区。

  “野鹿荡,上面有浩瀚的星空,下面有广袤的原野,前面直面大海,看海天一色,观日出日落,还可赏鹿鸣鹤舞,嗅绿意闻虫歌,是观光休闲、修身养性的‘世外仙境’。”马连义表示,希望能集全社会之力,在经济飞速发展浪潮中,共同保护好这块湿地,守护好这片清朗天空,做到“天上有星空,心中有哲思”,让诗和远方滋养子孙后代。

2022“水韵江苏 乡村四时好风光”融媒体采风行走进盐城 解码生态旅游新模式

  守住绿水青山之“根”,打开金山银山之“门”,在探寻世遗保护与经济发展“最优解”的道路上,盐城正扛起世界自然遗产生态保护责任,护好“独一份”宝藏,努力让生态优势加速转化为发展优势,让“好环境的地方一定有好产品,好风景的地方一定有新经济”,用心做好“生态+”文化、旅游、康养等融合发展文章,为全球生态治理和美丽中国建设贡献更多盐城智慧、提供更多盐城经验。(文/许竹 图/张冬青)

非遗江苏
人文江苏
出行指南针
智慧江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