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
首页 > 文化 > 文化图库 > 正文

第十一届国际大学生微电影盛典颁奖仪式在京顺利举行

发布时间:2023-04-14 14:26:33  |   来源:央广网  |   作者:佚名  |   责任编辑:DH019
4月8日,第十一届国际大学生微电影盛典在京隆重召开。本届盛典由中国高等院校影视学会、社科院新闻与传媒研究所世界传媒中心、共青团北京市委、中国文化信息协会、中央新影集团、

  4月8日,第十一届国际大学生微电影盛典在京隆重召开。本届盛典由中国高等院校影视学会、社科院新闻与传媒研究所世界传媒中心、共青团北京市委、中国文化信息协会、中央新影集团、中国教育电视台、中国传媒大学、北京电影学院、首都师范大学、首师大科德学院等多家单位联合举办。

  国际大学生微电影盛典的评委、来自全国百余所院校的获奖代表以及首都师范大学科德学院的师生欢聚一堂。盛典颁奖晚会由北京电视台谭江海主持。

  大学生微电影盛典如今已步入第十一个年头。国际大学生微电影盛典组委会主席、首都师范大学科德学院校长王万良向大家介绍了盛典概况和未来展望,并表示,胡智锋教授作为创始人在十一年前提出的首届微电影盛典举办的目的和背景,与当今的时代发展不谋而合。

第十一届国际大学生微电影盛典颁奖仪式在京顺利举行

(学校供图,央广网发)

  国际大学生微电影盛典评委会主席、原国际广播电台台长张振华先生在致辞中寄语大学生要追求“真”与“情”的两个概念,并提出了人工智能的现实性问题,引人深思。

  北京电影学院党委副书记、副校长胡智锋以见证者、组织者的身份从三方面谈到了第十一届大学生微电影的特点,即强化交流、强化发现、强化温情。他希望年轻学子要善于观察、积极思考、热爱生活,勇于担当时代赋予的使命。

  北京市体育局副局长杨海滨以发起人之一的身份将《艺术哲学》这本书中关于“自然,民族和时代”的阐述讲给了现场学子,他表示,教育应尽可能地创造条件,解决大学生的后顾之忧,而大学生则应坚守理想,真正静下心来搞创作,所作所为要经受住时代的检验。

  中国教育电视台副台长吕学武称,国际大学生微电影盛典活动自创办以来,在推动我国无人机航拍事业发展、促进地方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等方面都发挥了重要作用。

  现场上,法国 Courant 3D新技术电影节主席弗朗索瓦·赛尔和法国克莱蒙费朗短片节创始人乔治·博龙分别发来祝贺视频。中国传媒大学副校长段鹏教授和首都师范大学党委书记孟繁华教授分别致辞,讲述和分享了他们的展望和思考。

  北京市教委主任李奕作总结讲话。“我们高度关注育人模式的探索和这种新载体的构建,因为只有为孩子提供真实的学习环境,才能进一步和未来的经济社会发展衔接起来。”

  流逝的岁月讲述着光阴的故事,电影则记录着时代的传奇。青年导演们在聚光灯和闪光灯下捧起属于自己的“奥斯卡”。不难想象,在不久的将来,这些充满梦想和追求的影视追梦人将会出现在更多的舞台上,承载中国电影希望的种子正在生根发芽。在此届盛典中,科德学子也获得了多个奖项。

第十一届国际大学生微电影盛典颁奖仪式在京顺利举行

(学校供图,央广网发)

  颁奖仪式后,国际大学生微电影盛典暨影视创作与教育学术周的主题论坛“融媒体背景下影视创作和教育的今天与明天”在首都师范大学大学生活动中心举办,论坛由北京师范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副院长杨乘虎教授主持。

第十一届国际大学生微电影盛典颁奖仪式在京顺利举行

(学校供图,央广网发)

  杨教授以最近爆火的话题“ChatGPT”为开场,从人工智能映射到了现今的艺术发展,并就人工智能对教育格局带来的影响和几位嘉宾进行探讨。

  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央视高级编辑应红女士表示,在艺术创作过程中,要求人脑和人工智能进行“PK”,同时分享了自己从业四十年的经验——要具有“深耕精神”,把自己埋到土里,先深入,再代入感情地深入,要热爱自己所做的片子,同时在做事情时要先别人半步。

  中国纪录片代表人物、国家一级导演彭辉坦言,完成一部作品,首先要有独立的思考;其次要有真实的情感投入,因为影像背后需要有更深层次的东西去表述。

  中国人民大学顾亚奇教授表示,“人将非人,机将非机”,人工智能很可能侵入人的精神世界和物质世界,而艺术存在的价值和意义应是自我和本身的表达,应注重“道器并重”。同时,他还谈到了“三力”,一是判断力,即面对大千世界要有自己对世界的认知高度和厚度的判断;二是领悟力,要注重自我表达;三是执行力,三个方面缺一不可。另外,艺术最终的较量是语言本身,要有坚守、要有创新,不停地超越自己。

  中国传媒大学蒲剑教授指出,一部好作品的诞生既要有独立思考,还要注重情感。要努力做一个对世界有热情的人,然后通过影视作品将我们的思想和情感传达给更多的人。

第十一届国际大学生微电影盛典颁奖仪式在京顺利举行

第十一届国际大学生微电影盛典颁奖仪式在京顺利举行

(学校供图,央广网发)

非遗江苏
人文江苏
出行指南针
智慧江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