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开始逐渐冬季气候,在上海大世界隆重举办ㄧ年一次-(艺术名家回娘家)暨戚毕艺术合作70载周年纪念日的盛会,由上海大世界主办、上海雅歌春韵越剧艺术传承中心担任承办单位。由上海2位越剧大师丁小蛙老师、傅幸文老师共同策划这次具有新时代的意义,能追寻两位越剧大剧戚雅仙、毕春芳的表演艺术、流派传承、当代创新以及她们当年奋斗有的故事,文化回顾极为重要。
来时除岁正严冬”“为妻是千年白蛇蛾眉修”……本周末,上海大世界中心舞台上传来一段段悠扬的越剧旋律——“2020年大世界艺术名家‘回娘家’暨戚雅仙、毕春芳艺术合作七十周年纪念专场”正在这里演出。
台上,来自江浙沪地区的戚雅仙、毕春芳两位大师的弟子及各剧种名家的表演精彩纷呈,台下的观众也跟着熟悉的旋律情不自禁地哼唱。大世界素有“上海戏码头”之美誉,百余年来,一批又一批近现代中国艺术史赫赫有名的大家先后登上大世界的舞台,并从这里出发,名扬全国、世界。因此,大世界也堪称艺术大师的“摇篮”。
2017年,上海“大世界”在迎来它的百年“诞辰”之际,开启了“艺术名家回娘家”活动,至今已成功举办4届。今年的“回娘家”则以“戚雅仙、毕春芳艺术合作七十周年”为主题。
1950年,同为 23岁的戚雅仙与毕春芳携手创建合作越剧团。在越剧界,戚毕组合被称为“解放牌”。因为“合作”几乎是紧跟着新中国成立的脚步诞生的。而戚毕艺术的崭露头角、成熟发展、名扬四方也从一个侧面折射出新中国的舞台艺术发展历程。举办文化活动,是为了传播越剧艺术、培养新的观众,让更多的年青艺术家、让全国观众了解中国越剧文化与非遗文化的社会教育。
此次亮点则邀请两岸著名舞蹈艺术家、舞界限创始人暨艺术总监李伟淳,跨界创作-(白蛇传)的断桥相遇白娘子的折子戏,由越剧名家邹红担任白娘子,是一场越剧艺术与舞蹈艺术的跨界创新演出。2021年台湾舞蹈艺术家李伟淳也将推出国风国舞作品-(致敬星云大师的一笔字ㄧ笔舞)的跨界禅舞作品。
此次,戚派传人、戚雅仙之女傅幸文与比毕派传人丁小蛙与戚毕数代传人又一次携手回到戚雅仙、毕春芳曾经演出过的大世界。回到娘家,她们带来了戚毕合作各时期的代表剧目《龙凤花烛》《血手印》《白蛇传》《梁祝》《卖油郎》《相思树》《玉蜻蜓》选段。提起戚毕流派与大世界的渊源,两位艺术家的传人傅幸文、丁小蛙如数家珍。
早在上世纪五六十年代,戚雅仙、毕春芳两位老师就曾经在大世界演出她们的代表作。到了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傅幸文、丁小蛙等又接过母亲、恩师的衣钵,成为大世界的“常客”。江南文化同根同源,各剧种艺术家之间的交流更是在上海大世界进行着广泛而深入的交流。戚毕代表剧目《龙凤花烛》曾经被沪剧表演艺术家杨飞飞改编成为同名沪剧。而两位老师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创作的《卖油郎》则和淮剧一样,都曾受到昆剧的影响。京剧名家李军、青年歌唱家梦苇、昆剧名家沈昳丽、越剧名家钱惠丽、韩婷婷、王柔桑、裘丹莉、沪剧名家陈甦萍、朱俭、淮剧名家梁伟平等也纷纷带来各自剧种的经典唱段,并讲述与戚毕两位老师的情谊。
“2020年大世界艺术名家‘回娘家’暨戚雅仙、毕春芳艺术合作七十周年纪念专场”既是“回归”,也是“传承”,除了用精彩的演出向两位致敬外,戚雅仙、毕春芳的子女也来到演出现场。作为戚雅仙的女儿,戚派传人傅幸文多年来为弘扬、传承戚毕艺术不遗余力,此次活动中,她也和观众分享了不少母亲与“毕家姆妈”之间的故事。毕春芳之子吴越是一位成功的商业人士,此前较少出现在越剧观众视线中,但近年来,他耗费了大量时间整理母亲与戚雅仙的演出资料、撰写文章。常在国际论坛上侃侃而谈的吴越表示,希望能用更时尚、更国际化的方式推广戚毕艺术,让更多人感知传统艺术的“时代魅力、世界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