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7月24日,“独辟蹊径——何马雕刻艺术传承展”在福州市三坊七巷福建省海峡民间艺术馆开幕,展览活动将持续至8月4日。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顾问、原副主席,清华大学美术学院雕塑系原主任、泥人张第四代传人张锠;中国文联民间文艺艺术中心副主任刘德伟;福建省民间文艺家协会主席李豫闽;福建省工艺美术研究院院长、福建省民协副主席余卫平;福建省海峡民间艺术馆馆长黄文明;中国工艺美术大师:林飞、陈益晶、黄丽娟、陈礼忠、郑幼林;中国寿山石馆馆长王永福;河南省工艺美术知识产权保护中心秘书长张良杰;中国民协中国寿山石文化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省工艺美术研究院特聘研究员、雕刻家何马等嘉宾出席开幕式。开幕式由福建省民间文艺家协会副主席兼秘书长曾章团主持。
开幕式现场
本次展览由清华大学美术学院雕塑系指导,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顾问、原副主席,清华大学美术学院雕塑系原主任、泥人张第四代传人张锠任学术主持,中国民协中国寿山石文化发展研究中心、福建省民间文艺家协会、福建省海峡民间艺术馆主办,福州市晋安区中国寿山石馆承办,福建省工艺美术研究院、福建省工艺美术学会、福建省寿山石文化艺术研究会、福州大学工艺美术研究院、福州市寿山石行业协会、福州市晋安区中国寿山石交易中心共同协办,中国民协中国玉雕艺术委员会、中国工艺美术学会雕塑专业委员会、同济大学宝玉石文化研究中心等十余家艺术机构支持。
开幕仪式上,中国工艺美术大师林飞,中国民协中国寿山石文化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省工艺美术研究院特聘研究员、雕刻家何马,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顾问、原副主席,清华大学美术学院雕塑系原主任、泥人张第四代传人张锠,福建省民间文艺家协会主席李豫闽先后致辞。
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顾问、原副主席,清华大学美术学院雕塑系原主任、泥人张第四代传人张锠致辞
作为学术指导单位,清华大学美术学院雕塑系代表以及何马的恩师,张锠表示:“此次展览的四个部分,其实就是何马艺术历程的总结,反映了他30年来执着的艺术表现、表达和无尽的追求,回顾了他的艺术过往。多方面反映了他们师徒在艺术创作上的多样性,既是传统的,又是当代的;既是传承的,又是创新的。作为当代的艺术本体我们要如何传承,这是一个时代的课题。时代赋予艺者的使命,要求我们一定是继承的,同时吸收各方面的营养,形成一种当代表现的创新。这个展览是寿山石雕界的典范,他们的艺术倾向、审美追求、艺术表现和表达是具有时代性和当代性的。作为艺术界新一代的年轻人,一定要有新的追求、新的艺术表现和新的时代风格。何马之所以有今天的艺术成就,是来自于他不间断的艺术修养、艺术修为,他的艺术作品具有很好的艺术意义和魅力,这些作品会让观者和作者产生遐想和共鸣,从中读到中国的故事、中国传承的文化,同时也传播着中国的声音。”
李豫闽主席代表主办方对此次何马雕刻艺术传承展的成功开幕表示祝贺。他认为,寿山石雕刻界缺乏的并非雕刻技艺和文化资源,而是文化内涵。作为特殊的个案:何马雕刻艺术引发的关于“守正与创新"的话题,引起人们的关注与思考,艺术家个人艺术修养和文化内涵对作品特有创作风格与形成产生至关重要的作用。他鼓励寿山石雕艺术家们在这机遇与挑战共存、大浪淘沙的新时代,要切实增强文化自觉与文化自信,创新守正,不断繁荣创作更多文艺精品。
展览现场
此次展览旨在以点带动面推动寿山石雕刻技艺传承与发展,更好契合雕刻行业的守正创新,彰显寿山石雕的当代意义,激发全社会的文化自信和文化自豪感,展出了省工艺美术大师何马及其弟子等19人的雕刻艺术作品109件/套。这些展品技艺高、题材广、立意深,集中展示了何马从艺三十年来的创作和研究成果,充满其对人文观怀和世界的观察,以及对生活的热爱和生命的体悟。
值得一提的是,这次展览在以往展柜形式的基础上,增加了墙面的图片展示,使得视觉空间多维化。展示形式正如展名“独辟蹊径”一样,整个展览犹如一篇文章,分为四个章节,每章节的标题分别为“琳琅悦目”“玉言布畅”“顺理成章”“薪火相传”。展名由当今雕塑界泰斗钱绍武先生题写。
展览现场
据介绍,何马是个极富想象力的艺术家。独辟蹊径,大胆探索。创作出一系列呈现出具有强大的艺术内涵与形式张力的独创性艺术作品,将寿山石雕刻艺术提高到新的境界。他把寿山石雕作为一门技艺革新和艺术叙事为起点,涉及多种材质艺术的表现。从表现形式、题材、技法、展示等均富于跨文脉联结想象,并善于理论总结与创作方法传授,为创作提供多层面的参考和启迪,被许多艺术门类关注或借鉴。他的许多创作理念在玉石雕刻界,乃至全国工艺美术界产生深广的影响,自然地形成一种学术风气,被誉为“何马风”。(陈祥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