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丰富辖区未成年人的暑期生活,激发他们的文化自觉,培养他们对非遗的热爱和保护意识,近日,苏州工业园区九华社区关工委、共青团、妇联在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开展“七彩夏日 遇见非遗”暑期非遗系列活动。
古风书灯,共赏国画
书灯可以追溯到汉朝时期,由古代的“照明”变成了现在的“装饰”。活动现场,红色管家志愿者向大家讲解了书灯的制作方法与注意事项。书灯看似简单,却在实际操作中遇到折纸时容易折错方向,书灯的褶皱部分总不会折等问题。在亲子共同努力下,耗时一个多小时,制作出了属于自己的国风书灯。打开书灯,千里江山图映入眼帘,这是一件集传统的中国扇子元素与国画诗词结合的艺术品,在书页的翻动中,感受国画的魅力。
植物拓染,布里生花
中国传统植物染已有3000多年的发展历程,植物拓染就是拓植物之汁液,染纤维之颜色。活动现场,巾帼志愿者首先介绍了植物拓染的起源、传承和艺术特点,详细地讲解了植物拓印的制作步骤及注意事项。接着,孩子们挑选树叶,裁剪出自己想要的形状,并用胶带固定在白色帆布包上,然后开始用小锤子进行敲打。手工敲打上色的过程比较慢,但孩子们非常有耐心地敲击,直到颜色逐渐浸透帆布。最后,孩子们小心地将胶带揭去,帆布袋上留下了完整的植物纹理和色彩。通过植物拓染,让白色帆布袋“布里生花”。
掐丝珐琅,活力焕发
掐丝珐琅,又称景泰蓝,起源于元朝,盛行于明朝,以其精细的工艺和独特的艺术风格闻名于世,被誉为“东方艺术的瑰宝”。活动现场,共青团志愿者首先为大家详细讲述了掐丝珐琅技艺的历史渊源、技艺发展及文化内涵。接着,孩子们开始动手制作属于自己的掐丝珐琅发簪。从绘制图案、上胶固定,到精细的掐丝、剪丝、着色,每一步都充满了挑战与乐趣,孩子们用自己的双手感受着彩砂与金属的碰撞。经过近两个小时的精心制作,一支支精美的掐丝珐琅发簪在大家的巧手中诞生。孩子们纷纷表示被掐丝珐琅的魅力所吸引,愿意继续学习和传承这项技艺,为中华传统文化的发扬光大贡献自己的力量。
九华社区举办的系列非遗活动,不仅丰富了辖区未成年人的暑期文化生活,还将趣味性与知识性融合在一起,寓教于乐,点燃了他们对中华传统文化的学习热情,传承了非遗文化技艺。(图文/陆梦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