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6日上午,著名楹联学家裴国昌教授“坚韧鸿爪”——《《雪泥集》扩编再版新书座谈交流会在南京金陵大厦贵宾厅举行。
楹联,是中国传统文化瑰宝。裴国昌教授一直致力于楹联学的研究,历经三十多年的风风雨雨而从不退缩,昼夜编撰,含辛茹苦却激情不减,先后编成《中国楹联大辞典》《中国春联大典》《中国楹联学》等三十多部著作,圆了“楹联工程”梦。再版《雪泥集》由裴国昌先生之子裴斐主编,清华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第11届12届政协委员、中国书法家协会第五、六届副主席言恭达开编代序,南京大学教授裴显生作序,分上下两卷。
上卷《中国楹联学》是作者将1987年江苏古籍出版社出版的我国第一部《中国楹联学》进行了全面的修订与扩编。该卷系统地阐述了楹联文学在漫长的文化实践中,逐渐从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学中脱颖而出,成为一种具有文学性、欣赏性、实用性的新的文学样式,是我国民族、民俗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代表中华文明和文化审美取向,被誉为东方文明的象征。裴国昌先生对楹联学进行了深入研究和解析,探索楹联文学的修辞规律、系统地阐述各种联文的逻辑关系与修辞手法,从而将这门传统学科从实用领域上升到理论层面,推进楹联文学的进一步发展和弘扬。
下卷《文化苦旅》是裴国昌先生几十年来从楹联文学发掘、研究、教学、出版风雨历程的诉说与精神的表述,他以《他山之石可攻玉》、《我以我笔写春秋》、《坎坷人生路漫漫》为题将其生命中的三个时期、三个层面,向广大读者作出比较清晰的交待:“自古人生谁无死,留取鸿爪踏雪泥”。
言恭达表示,裴国昌打开千年诗联的历史记忆将其梳理展示出来,疲惫的心灵,在传统人文深刻的回味中,用岁月酿造出来的硕果变得异常珍贵。它显示了一个文化人对民族文化的敬畏、感恩与博爱,显示了传统人文精神向现代人文精神转捩的审美理想与终极关怀,也显示了一个文化人“不教而教,不为而为”的社会责任担当。人们常说:“取”是一种本事,“舍”是一种哲学。壮年时取其实,老年时取其精;壮年时 舍其不当者有,老年时舍其不必有。裴国昌先生数十年“游心于淡,舍弃于漠”,大胆舍弃,才有今天的丰硕获取。
裴显生认为,这是一本不可多得的楹联学力作,该书体系新颖,内容充实,表述顺畅,既讲清楚了关于楹联学的基本理论,又结合实例教人阅读、写作楹联的方法。这样的书,既可供文科院、系作教材,又可供广大楹联学爱好者的自学。
来自政商界领导、专家学者以及社会名流等业界人士参加了座谈交流会,大家各抒己见,对著作进行了专业的分析与点评,表达了对裴国昌孜孜不倦永攀文学高峰、忘我追求梦想的敬佩与赞叹。(文图/左芳源 杨孝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