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12月23日下午两点半,毛静《籍著中华——明清时期金溪浒湾雕版印刷研究》新书座谈会暨浒湾古籍展在简素书房成功举办。
户外寒气袭人,山房书香暖意。昨日,持续受强冷空气影响的苏州尽管寒气袭人,但在周末的简素山房内座无虚席,由江西籍学者毛静携其《籍著中华》新书座谈会暨浒湾古籍展现场却充满暖意,热闹非凡。本次活动由苏州过云楼文化研究会会员、文化学者何文斌主持,特邀作家、文史学者王稼句及常熟理工学院教授、江苏文脉工程江苏文库史料编副主编曹培根、苏州大学历史学教授李峰、古籍收藏家马骥、云林山房赏石鉴藏家张毅等一批古籍文化学者共聚一堂,与会的嘉宾各抒己见,围绕浒湾刻书文化等话题,进行了分享和讨论。还有不少慕名而来的中青年古籍文化爱好者、小小古籍爱好者来到现场聆听,书香雅韵,其乐融融。现场毛老师就金溪刻书从商镇之崛起、出版之萌蘖、地域之特色、竞争与合作、南京与金溪五大版块做了严谨而细致的分享,讲述了浒湾雕版印刷的起源、发展与式微过程。毛静是江西人,对江西地域文化研究浸淫颇久,在此书之前,已出版《浒湾绣像版刻精萃》《藻丽嫏嬛——浒湾书坊版刻图录》等,用作者自己的话说,这两部书是为《籍著中华——明清时期金溪浒湾雕版印刷研究》(以下简称《籍著中华》)一书提前作了学术研究的史料准备。
《籍著中华》全书共分五章,分别叙述浒湾商镇的形成与发展、书坊商业化过程与影响、雕版印刷的盛衰、行业特色与历史地位等方面内容,既全面梳理了浒湾500年刻书史,也关涉明清时期书籍文化以及通俗文学的传播史。根据作者研究,浒湾形成于元代以后旴江改道,在明清时期成为商业市镇。其书坊刻书则肇始于明中晚期,延续至民国初元,前后出现了近100个书坊,刻书量达5000种,其中有两仪堂、三让堂、大文堂、善成堂这样的著名书坊,也有红杏山房主人赵承恩、旧学山房主人谢甘盘等著名出版人,以及徐开法、珊城清远道人这样的职业编辑,还有李绍庆等从事图书贸易的书商等。书中还介绍了浒湾书坊生产工序,特别是江西得天独厚的原材料如纸张、板材和油墨资源;也介绍了明末清初南京三山街周氏、唐氏书商集团的金溪籍贯、历史影响,以及浒湾与建阳、四堡的关系、对南、北两京市场,特别是琉璃厂的开辟、对西南地区的文化输出等。
该书通过作者所掌握的丰富史料,结合实地调研获得的雕版和刻本实物,直接提供了书籍刊刻的版式与质量信息,也客观评价了浒湾刻书的历史地位与社会影响。全书运用了史学、文献学、人类学的田野调查等方法,探源溯流,条分缕析,可以说是第一部系统研究金溪浒湾书业全景式的精品力作。
毛静,男,江西丰城人。北京大学中文系古文献方向访问学者、英国诺丁汉大学交流教师。现为江西省书院研究会副会长、中部六省公共图书馆联盟特邀巡讲专家。现从事地方史、书院文化、藏书刻书、古籍整理、古村落研究及文化活动策展等。曾主持申报成功国家出版基金2项、十三五出版规划增补项目一项、省级社科项目3项。主编有国内首部地方文献集成《剑邑文库》1110卷;策展“千载一瞬——王安石诞辰1000周年特展”“江西书院文化展”等。著有《邓子龙传》、《游刃儒商:白马寨文献档案》《江西近代藏书三十家》《寻找王阳明》《弦歌千载:中国古代书院》《官书局版刻图录》《浒湾绣像版刻精萃》《藻丽嫏嬛——金溪浒湾版刻图录》《籍著中华:明清时期金溪浒湾雕版印刷研究》《白鹭于飞:赣县白鹭村档案》等,受到学术界人士的关注和好评。
在活动现场还有三位古籍收藏爱好者马骥先生还特意带来《翁同龢批跋医林改错》一书,湖溪草堂主闳钧藏光绪十七年金溪浒湾三让堂刻本《四书合讲》、两仪堂藏板《仁在堂明文明》,库酉主人何文斌藏《东莱博议》等书,现场跟毛老师亲切互动,相互交流,品评古籍中的版别、牌记、产品广告与防伪标识、鉴别基本技巧等,活动圆满结束,鹰潭人在苏州工作的书友严小贵说能在近距离中感受和触摸古籍中的真相、智慧和思想,真是大饱眼福,莫大的福分。也让在场的其他观众直呼叫好,希望下次还能有这样的活动举办,也呼吁相关部门能够让古籍以更多创新的、接地气的形式进入大众的生活,激发大众对于民族文化的认同感和自信心。(图文/杨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