素有“金东门”之称的兴化城东部地区是由一个明清古民居群组成的街区。因上官河水运便捷,自明后期至民国期间,该地区工商业发达,店铺木林立、行人如流,叫卖声不绝于耳。这里的不少巷道都是以当时的手工业名称而命名,如“竹巷”、“染坊巷”、“珠蕊巷”等。兴化现有40多处省、市文物保护单位中,金东门地段就占了30多处,“兴化袁万隆油漆牌匾坊”即坐落在这条古街明朝状元宰相李春芳“状元牌坊”北侧。
“袁万隆油漆牌匾坊”传承至今已有十三代。主要从事牌、匾、屏、联、额制作,袁氏匾额是木艺和漆艺的完美结合,它有别于扬州漆器的工序分段分工,而是从木料处理到牌匾制成的“一条龙”全程由一个人制作,集木、篾、漆、金等多种工艺于一体。
其一直坚守传统工艺,制作工序比较复杂,从上灰、过腻、上布、上麻,到漆雕、贴金等总计有40多道工序,生产周期亦长。匾额有堆漆,螺鈿、贴金(银)等多种款式,工艺有漆雕、罩漆、抽漆、填漆,剔红、款彩、鎏金,百宝嵌等数十种,其制字亦有凸、凹、走边、大阳、小阳、大阴、小阴、大宝、小宝等多法。由于制作工艺精湛,具有不掉色、不开裂等优点,已成为国内特色品牌,影响遍及大江南北。
兴化人都知道城中有四牌楼,这座始建于明隆庆、万历年间的古建筑,上面悬有匾额47方、旌表兴化籍历史人物75人81人次。在兴化市委、市政府的倡议下,全市社会各界人士积极捐资,于1987年重建四牌楼,其所悬匾额按照《兴化县续志》(李志)记载内容,并邀请全国40位著名书法家重题。袁桂宏按照传统的油漆工艺制作40方新匾、复制7方旧匾,力求每方匾额的制作方法和表现形态多姿多彩,使匾额的书法艺术与漆器工艺做到珠联璧合。袁氏第13代传人袁桂宏在制作匾额时,对字型制作采用有凸字、凹字、走边字、和各种形体的花边字。并在雕刻字形时把握好书法的虚实、重轻、间架结构,可以看出好的工匠都有一定的书法功底和对书法的理解。他说:“制作宝字工艺要求较高、必须用竹签浸入桐油,再经过高温蒸煮,打入字体部分,用瓷灰加桐油、糯米汁、生干面打漆。然后经若干次的上料、打磨,最后上色。上色的颜料以天然的矿物质和植物汁为主体颜料,辅以金属材料,如金、银、铜等。后来,逐步发展为金、银箔。其它则有用玉石、象牙、石骨、竹签等加工字形。”
2014年,兴化“袁万隆油漆牌匾坊”第13代传人袁桂宏应邀参加“世界木材日非物质文化遗产木文化展示会”,被誉为“牌匾世家”,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和审美价值。(图/陈鸿鸣 文/孙荣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