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
首页 > 文化 > 今日聚焦 > 正文

桑崧杰:紫砂传人 真善传承

发布时间:2023-06-21 12:12:24  |   来源:中国网•东海资讯  |   作者:景美玲 曹家宁  |   责任编辑:DH020
桑崧杰很静。在工作室,他能一连呆上15个小时,仅仅为了一件作品的造型和图案刻绘。桑崧杰很“动”。热情健谈,与他相识相知后很快便能找到共同话题,甚至融入他的圈子。

  “苔花如米小,也学牡丹开。”这句诗来自清代袁枚的《苔》,一朵小小的苔花正如每一名志愿者,个体虽然渺小却拼尽全力去绽放。

桑崧杰:紫砂传人 真善传承

  桑崧杰很静。在工作室,他能一连呆上15个小时,仅仅为了一件作品的造型和图案刻绘。桑崧杰很“动”。热情健谈,与他相识相知后很快便能找到共同话题,甚至融入他的圈子。正如他欣赏的一句话:风华是一指流砂,苍老是一段年华。既彰显出激情澎湃的时尚风格,又蕴含着磨砺沉淀的岁月印记。他正享受着属于他的人生最佳状态。

  释放内心的爱与坚守

  桑崧杰出生于紫砂名门。父亲桑黎兵,江苏省工艺美术大师,正高级工艺美术师;母亲朱亚琴,正高级工艺美术师,中国工艺美术学会会员,中国工艺美术学会紫砂艺术学会会员、饮露山房紫砂艺术馆馆长……虽然是一个标准的“90”后,自幼耳濡目染,他却已有十几年的陶艺生涯。

  “我们从没有要求他一定要走这条路,他是打心底里喜欢。”朱亚琴说,桑崧杰很小的时候便摸索着学习书画艺术。因为宜兴当地浓厚的紫砂文化氛围,尤其在父母的熏陶下,上高中之前他逐渐与紫砂擦出了火花,开始尝试着“捏捏压压、勾勾画画”。在南京师范大学美术专业学习过程中,与生俱来的艺术细胞再加上从小打下的书画功底,桑崧杰在艺术创作上的天赋愈发凸显。由此,他向紫砂创作、探寻非遗传承与创新“密码”迈出了坚实的第一步。

  宜兴紫砂,其深厚的文化底蕴和丰富内涵见证了老艺人们的智慧与精神,也激励着新一代从艺者的执着与创新。桑崧杰坦言,紫砂工艺创作讲究精工细琢,需日积月累,不可急于求成。因此,长时间不断重复的基础学习和淬炼过程难免枯燥、乏味。在基础学习的基础上,将大学中的专业知识与实际运用融会贯通,桑崧杰不断寻觅和创造着其中的乐趣,最终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风格。

  用他的话来讲:心若在,爱永远不会沉重。

  继承与前瞻的最新理解

  “他会尝试用各种新方法来解决问题,不但乐于继承,而且更前瞻,可谓青出于蓝”,一位紫砂大师如此评价桑崧杰。

  如今,桑崧杰已经有着众多的头衔和荣誉:工艺美术师、江苏省优秀青年陶艺家、国家一级(高级)技师、中国工艺美术学会会员、中国陶瓷工业协会会员、江苏省陶瓷工业协会陶艺专业委员会会员、江苏省青年书法家协会会员、江苏省青年艺术品牌人物奖、江苏经贸职业技术学院客座讲师、江苏省青年美术家协会会员、无锡市美术家协会会员、无锡市青年岗位能手标兵……

  他的作品也多次获得国家级工艺美术大师精品展金奖。2012年,作品“林中之王壶”入选中国国家博物馆举办的“印象中国宜兴紫砂”大展。同年,陶艺作品“流”入选“第十六届国际美术大会—美术特展”。2013年,“四大美女”组壶在江苏省工艺美术“艺博杯”中获优秀奖。2015年第十七届中国工艺美术大师展,“田园幽香壶”获得创新艺术设计金奖。其作品“相思壶”“莲花一界”“双龙戏珠壶”分别被中国宜兴陶瓷博物馆和广西壮族自治区博物馆收藏。2021年,桑崧杰又被授予“宜兴市五一创新能手”荣誉称号。2023年5月,他又被聘为南京林业大学外国语学院艺术系学生实习指导老师。

  朱亚琴一直认为,在物欲横流、人心浮躁的社会中,“纯粹”的紫砂艺人需要不断沉淀积累,才能造就不可复制的经典。桑崧杰最大优点在于“细致”与“肯苦”,“不断学习、体会、感悟,将更多的精力放在丰富紫砂技艺手法上”。

  带着老成的底色,映出创新的豪情。在这点上,桑崧杰尤为难能可贵。

桑崧杰:紫砂传人 真善传承

  “上天关上一道门,我来打开一扇窗”

  家风是最好的继承,善良是最好的家教。在父母的引领下,桑崧杰不但继承了高超的紫砂制作技艺,还有一颗心怀感恩的善心。一直以来,桑崧杰以各种方式积极投身于社会公益事业,履行着社会责任。他曾一对一结对助学贫困学生;也为敬老院的孤寡老人捐钱捐物,还上门慰问照顾;汶川大地震发生后,为帮助当地的受灾灾民,他在成都红十字会组织的赈灾义捐晚会上赈灾捐赠。在这其中,最难忘的是他与师弟张邺的一段师兄情。

  2012年,父亲桑黎兵将生活贫困的听障残疾青年张邺收为徒弟,并接到家中一起生活。无论在生活起居还是技术切磋,桑崧杰都给与师弟无微不至的关心和照顾。教口型学说话、传经验授技能,在桑崧杰一家人的帮助下,张邺在无声的世界中逐渐成就了有声的自己:创作的“吉祥如意”壶入选了中国国家博物馆举办的“印象中国宜兴陶瓷展”;在宜兴陶瓷博物馆举行的“陶乐人生”宜兴市残疾人陶艺展上,创作的“福寿”壶获得一等奖。

  因为在慈善公益方面的突出贡献,2016年,桑崧杰被宜兴陶瓷博物馆评为“优秀陶文化志愿者”。2020年在陶文化志愿服务中,他再次获评这一称号。

  “上天给他们关上了一道门,那我就来打开一扇窗。”桑崧杰说,善,是一种博大胸怀和道德风尚,更是一种人文精神,“旁人看来可能是一件小事,但受益人会终生难忘。对于我,也是一种幸福”。

桑崧杰:紫砂传人 真善传承

  创作与行善,一直在路上

  桑崧杰最近很忙。

  如今,他还在负责为母亲倾力打造的公益项目——“妈妈制造”宜兴紫砂壶合作社的社员们进行技能培训和创作。他介绍,该合作社是为响应国家精准扶贫政策,同时保护并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应运而生的,社员们大多是来自宜兴丁蜀周边的家庭妇女。桑崧杰和家人希望她们能通过这个平台的培训和学习,创作出优秀紫砂文创产品推向市场,以达到共同致富的目的。

  在桑崧杰看来,传递慈善公益力量与推动紫砂发展异曲同工。“紫砂不但是宜兴的,也是中国的,更是全世界宝贵的文化财富。期待宜兴紫砂不断走出国门,走向世界;慈善无国界,希望残障人士和弱势群体能得到社会以及更多爱心人士的关心关注,将大爱精神传递给全世界。”

  一个人是一束花,一群人是一道光。不管前路如何,为了未来的方向,他一直在路上。(图/何艺琳 文/景美玲 曹家宁)

《我是志愿者》

  时光需要被铭记,美好不能遗忘!

  每一个志愿者都有故事,可能事情不大,但都很温暖。《我是志愿者》由中国网·美丽江苏主办、无锡商务时报文化传媒有限公司承办,微信公众平台在宜兴打造。栏目通过采访优秀典型,讲述志愿者背后的故事,阐述强大的奉献精神和众志成城的抗疫力量,助力争创文明典范城市!

非遗江苏
人文江苏
出行指南针
智慧江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