伍佑,古时因河溪中渔人时常获得蚌珠而得名“珠溪”。早在西汉前,这里即开始“煮海利兴、穿渠通运”,后在唐乾符年间(857-888)荒废。北宋大中祥符年间(1015-1028),时任楚州团练推官的福建宁化人伍祐“首议兴复”盐场,为纪念其功绩,“珠溪”更名为“伍佑”。据历史文献《楚州盐城南场公署壁记》(北宋名臣余靖写于宝元元年)载:“然自建元(建元元年为公元前140年)迄今,殆且千稔……”由此推算,伍佑建置史已长达2160多年。
▲伍佑珠溪古镇实景图
作为盐城大市区范围内现存的唯一古镇,伍佑历史文化十分厚重,2018年荣膺“江苏省十佳历史文化小镇”称号。
“富国也博”“亭灶棋列”……余靖笔下的伍佑场繁盛景象流于字里行间,在两淮盐场中曾享有“三十六盐场,大不过伍佑场”的美誉。一开一合,收取盐税,通关放行,装满海盐的船只来回穿梭于珠溪河南首、南圈门外的铁绳桥下,如今在古镇开发中铁绳桥得以恢复重建,必将再现伍佑场盐运历史盛景。
伍佑因盐而兴,人才辈出。据《伍佑志》载,从明代至清末,伍佑就有15人上榜于历代登科名录中。近代以来,伍佑还涌现出蔡云万、黄墨庵、后大经、孙汉山、智贞益、张逸笙、周梦庄、智建中、苏学志、王荫华等辛亥志士、爱国人士、新学先驱、行业翘楚。常年在此驻足寓居也不在少数,有北宋杰出的政治家、文学家,范公堤修建者——范仲淹;有明代哲学家、创立传承阳明心学的泰州学派——王艮;有清代小说家、文学家,《镜花缘》作者——李汝珍;有晚清词人、《水云楼词》作者——蒋春霖等历史名人。近代以来,更有实业家、政治家、教育家——张謇,有晚清秀才——吴东园,有创设泰和盐垦公司的岑春煊、朱庆澜、张佩严、周善培等人。
伍佑还留下了陈毅、粟裕、王必成、李一氓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身影,这里不仅是盐城境内较早的中共党组织正便支部的诞生地,也是盐南五次战役的主战场,庄严巍峨的盐南战斗革命烈士纪念碑就矗立于境内,方强、姚公铭、柏永明等无数革命先烈长眠于此,境内还有伍佑唯一以柏武林烈士命名的武林村。每年清明节、烈士日等重要纪念日,政府机关工作人员、企事业单位员工、大中小学学生纷纷前来祭扫,是盐城党史学习教育的重要基地。
“人间游玩到苏杭,吃喝拉撒伍佑场。”热播连续剧《大清盐商》讲述了不少有关伍佑盐场的故事,伍佑是盐商大户、商界精英妙论生意经之场所,长期奔走在伍佑与扬州间的盐商巨擘精于肴馔,为“伍佑味儿”的形成起到了助推作用。南街原有家“胜春茶馆”,早茶,干丝、蒸饺、灌汤包誉满两淮盐场,现远近闻名的工农饭店就是传承至今的“胜春”味道。李汝珍的《镜花缘》记录着伍佑美味的痕迹,其中“想着方儿、变着样儿,只在饮食用功”等文字,与伍佑俗语“五上六上不用功,就剩七(吃)上的功夫”如出一辙。伍佑特产——醉螺、糖麻花在大文学家袁枚的《随园食单》中也留下了记录,如今已有300年历史的“合成昌”醉螺和糖麻花早已入选省、市非物质文化遗产,是重要节刻馈赠之佳品。
据统计,伍佑现存较好的古建筑有近百处,其中名人故居和具有纪念意义的建筑有30多处。在盐城市公布的第一、二批历史建筑保护名录中,伍佑现有15处名列其中,数量之多为全市之冠,后续仍在申报之中。南京大学古建筑保护专家在实地复查验收中称:“伍佑六河、九街、十八巷、二十四桥的历史肌理清楚,很多巷道名称沿用至今,还有很多具有时代特征。特别是北街成片的古建筑保存相当好,完全可以申报历史街区,希望在开发建设过程中,一定要保护好、利用好。”
▲串场河环绕下的伍佑古镇
千百年来,蜿蜒南来的串场河将伍佑紧紧地揽在怀中,让伍佑古镇有了古朴凝香、淡雅幽芳青花瓷一样的美丽。伍佑像一张弓,串场河是弓把,横贯集镇南北的珠溪河就是弓上的弦,东西大街则是搭在弦上的箭。伍佑,始终保持着张弓待发、奋勇向前的态势,相信随着古镇的开发建设的深入推进,必将成为盐城文旅的又一张靓丽名片。(图文/陈卫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