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
首页 > 文化 > 今日聚焦 > 正文

寻宋江南丨来北桥 探寻那些藏在旧尘里的宋韵风雅

发布时间:2021-12-27 16:08:51  |   来源:中国网·美丽苏州  |   作者:高学兵 经开宣  |   责任编辑:DH020
坐落于苏州相城区西北部的北桥街道,她的历史可以追溯到3000多年前,但作为江南地区的一处重要集镇,她的成型与繁荣,应当始于两宋时期。

寻宋江南丨来北桥 探寻那些藏在旧尘里的宋韵风雅

  坐落于苏州相城区西北部的北桥街道,她的历史可以追溯到3000多年前,但作为江南地区的一处重要集镇,她的成型与繁荣,应当始于两宋时期。

  春秋战国时期,孔子的学生、女婿公冶长在此传道授业,并带领百姓开掘冶长泾以治水患。

  北宋都城确立后,京师及边地物资之供应以及国势之兴衰,均悬系于运河,南方的钱粮通过京杭大运河源源不断汇入京师,冶长泾也由此成为苏州城北的漕运要塞。

寻宋江南丨来北桥 探寻那些藏在旧尘里的宋韵风雅

  北桥日渐兴盛,带来了南北文明的交流,宗教也随之发展起来。于是,位于冶长泾北的觉林寺也迎来了一段高光时刻。

  觉林寺原名义安寺,始建于唐广明元年,五代朱梁开平元年改名永安寺。

寻宋江南丨来北桥 探寻那些藏在旧尘里的宋韵风雅

  宋哲宗在位年间,觉林寺已经颓败,当时的观文殿大学士兼建康府知府尤辉,因为父亲住在北桥,出于省亲和父亲死后扫墓方便,出资修复了寺庙,并在寺庙左侧建造了一座家祠——尤大公祠。

  宋徽宗大观四年,永安寺改名,赐寺额“觉林讲寺”,并赐主持妙禅“演说法真宗”匾额,悬于法堂。到南宋,高宗又赐额“金粟法界”。

  有了皇家的加持,不但觉林寺的香火日渐兴盛,更是成为了周边寺庙僧众听经受教的重要场所,常年有千僧弘法、进餐的宏大场面。

寻宋江南丨来北桥 探寻那些藏在旧尘里的宋韵风雅

  而伴随着漕运的发达,一种为保障水运安全,适应在船上展开的武术——船拳,也在北桥发展起来。

  苏州船拳,始于春秋吴越争霸,但船拳真正发展并对社会产生影响力,却是从宋代开始的,特别是在南宋时期,随着杭州南宋都城的建立,苏杭一带水运联系造就的必然。

  那时,凡水运通达之处,渔民、水手、镖师皆习这种兼取南北拳种招式所长,辅以江南武术特色的船拳。

寻宋江南丨来北桥 探寻那些藏在旧尘里的宋韵风雅

  北桥祖先受越国水军操练和东吴水军作战影响,为护村保家强身,历来有演习船拳的传统。后经演化,形成了独具地域特色的开口船拳。

  拳师在演练武术套路的同时,将历代英雄人物事迹编成拳歌,融合地方戏曲腔韵,边打边唱。

  在漕运相对安全的北桥区域,开口船拳后来逐渐成为一项技艺表演,如每年觉林寺庙会,都会有船拳助兴。

寻宋江南丨来北桥 探寻那些藏在旧尘里的宋韵风雅

  自宋以来,富庶的北桥在历朝历代都是“跑码头”人汇集的地方。南北文明的交相辉映,哺育了北桥人重信、重义的传统美德,能歌善舞的人文底蕴,也影响着北桥人一代代的乡风文明。

  历史汤汤,宋韵袅袅,在新的时代,北桥人的基因里依旧流淌着祖先尔雅的血液,在盛世里开出一朵朵清幽的莲花。(高学兵 经开宣)

  (文中历史内容来源于地方志)

非遗江苏
人文江苏
出行指南针
智慧江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