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
首页 > 文化 > 今日聚焦 > 正文

花木文化琐谈之十六:土得掉渣儿的小草文化——从散文《巴根草颂》看寓意

发布时间:2020-05-28 12:51:26  |   来源:中国网•东海资讯  |   作者:梁根华  |   责任编辑:DH020
异地他乡。每当一人静思,或置身旅途,每当心绪被怀旧的情愫催化,“近乡情更怯”;每当读到水土流失,注重科学发展的文章,我就禁不住想起故乡,想起那伴我多年的乡间田园里的一花一草

花木文化琐谈之十六:土得掉渣儿的小草文化——从散文《巴根草颂》看寓意

  一花一草一树一木,道是无情却有情。

  自然界的花草树木,本来是没有感情的,可一旦被人赋予她深刻的寓意、拟人化的生命,立马呈现在我们面前的就是不一样的物件。

  这篇叫《巴根草颂》的小文章,是笔者《乡村“文物”》长篇散文中的一小篇。

  异地他乡。每当一人静思,或置身旅途,每当心绪被怀旧的情愫催化,“近乡情更怯”;每当读到水土流失,注重科学发展的文章,我就禁不住想起故乡,想起那伴我多年的乡间田园里的一花一草一木,尤其是那名不见经传的巴根草。

花木文化琐谈之十六:土得掉渣儿的小草文化——从散文《巴根草颂》看寓意

  没有众多留盼的目光,比不上名花的美丽,没有众多赞美的话语,只因地处乡野荒郊。这便是巴根草的写照。

  “哪里需要哪里长”。故乡位于苏北大平原,沂河、沭河、柴米河、柴南河、花狗河、六塘河、七里河等大大小小叫得出名字叫不出名字的河流纵横交错成网。每年春风一吹,那护河坡、护路坡的巴根草,度过长冬的枯黄、寂寞,你拉我、我拉你,横横竖竖簇拥成一片,他们用柔软青春的身躯,牢固地锁住每一粒黄土,把根深深扎进贫瘠的石缝、沙砾,紧贴着乡间小道、紧贴着沟河渠堤,用生命与暴雨、与狂风抗争,俨然是守卫沟河渠堤的“绿色卫士”。

  记忆中,童年是绿色的。而春天的巴根草,曾一次又一次地染绿我的童年。尖尖的叶子,紫褐色的茎,在地面上趴上平平的一层如地毯一样,任凭我们每天在上面踩来踩去,依旧生命不息。踩不死、翻不绝、扯不净,如此顽强的生命力。土上面普普通通,土下面有一个很发达的根系网,除草剂又岂奈它何?一次,我随母亲挖巴根草熬水喝,好象是预防一种什么病。泥土里的根,白白的,像一段段浓缩了的藕节一样,纵横交错,根根相连。母亲说:“巴根草,根连根,兄弟姐妹心连心。”根连根才能心连心,心连心才能有生命力,才有战斗力。世间的生命一样的理儿。无数的日子里,我和儿时的伙伴们在绿油油的铺满整个地面的巴根草上尽情地滚爬、玩耍,做着“螃蟹漏”、“倒挂金钩”等各种各样的、如今城市里的“宝宝”见不着的游戏。巴根草犹如地毯般松软,散发出春天的气息,即使哪个淘气娃娃玩得过火,不小心摔倒,也很难擦出伤痕来。时常,在晨曦中,有三五成群的羊儿啃着沾满露珠的巴根草,牧童则不紧不慢地尾随其后,他们偶尔发出的“没有花香没有树高,我是一棵无人知道的小草”的清脆的歌声,越过田野惊起几只野鸡、野鸭、水鸟、白鹭飞向宁静的高空、潜伏到密密麻麻的芦苇荡。后来,我跟红遍大江南北、被称为中国流行歌曲之首的《小草》的词原创者葛逊老先生在一起探讨时,葛老先生说这首“小草”词原型就是上不了殿堂的巴根草。

花木文化琐谈之十六:土得掉渣儿的小草文化——从散文《巴根草颂》看寓意

  本是“泥腿子”的我,如今成了久处现代文明都市的“活地图”。整天生活在钢筋水泥的罅隙间,每当漫步在笔直宽敞的人行道上,徜徉于流光溢彩的霓虹灯下,观鳞次栉比的高楼大厦,看熙熙攘攘的车队人流,察琳琅满目的鲜艳商品,评五彩缤纷的现代广告,我总深深地留恋故乡的巴根草,她帮我拂去旅途的尘埃和处世的浮躁,给我面对困难的勇气。

  一篇《巴根草颂》,几多内涵寓意!这也是一种花木文化!(江苏省传统文化促进会花木文化专业委员会 梁根华 供稿)

非遗江苏
人文江苏
出行指南针
智慧江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