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
首页 > 文化 > 今日聚焦 > 正文

花木文化琐谈之十三:“花中四君子”的翩翩风度

发布时间:2020-05-20 09:40:51  |   来源:中国网•东海资讯  |   作者:梁根华  |   责任编辑:DH012
兰文化:“不妒众芳娇,不慕荣华处。意蕴超然寭质心,未许纤尘顾。雨打自清新,风过香弥户。每逢禅中解味人,直把情怀诉。”“谦谦品似君,叶叶剑之魂。花不寻常嫁,唯求觅个真。”

  梅兰竹菊并称“花中四君子”。梅花、竹子两君子已在《“岁寒三友”的诗意审美》一文中阐述过,本文略去笔墨。

  兰文化:“不妒众芳娇,不慕荣华处。意蕴超然寭质心,未许纤尘顾。雨打自清新,风过香弥户。每逢禅中解味人,直把情怀诉。”

  “谦谦品似君,叶叶剑之魂。花不寻常嫁,唯求觅个真。”

  “幽谷深深远俗尘,香弥天地画中人。一生难有飘零感,饮露餐霞君子身。”

花木文化琐谈之十三:“花中四君子”的翩翩风度

  在撰写这篇小品文之前,笔者首先翻看了一些资料,主要是今人的咏兰诗词。毕竟,写植物兰与文化兰不是一码事。要查一下资料,大体对中国兰文化史略有所了解。从先秦、魏晋、唐宋、明清、民国到新时期,从神农移兰、孔子赞兰、勾践种兰、屈原佩兰、右军摹兰、剖翁艺兰、所南写兰、徐渭咏兰、郑燮画兰、鲁迅采兰,从兰诗、兰词、兰赋、兰画、兰影、兰曲、兰文到兰著,从兰性蕙质、兰事趣闻到兰界杂谈再到兰花经济、发展前景,可谓蔚然之大观也。

  可以说,兰花既兼“岁寒三友”与“花中四君子”之长,又集姿色香韵于一身,还融合“高端大气上档次”与“低调奢华有内涵”的品行,是观赏花卉中的佼佼者。——虽然,在中国十大名花评比中位列“赵四小姐”,其实风头应胜过她的三个姐姐。

花木文化琐谈之十三:“花中四君子”的翩翩风度

  兰花的品种很多,名称很多。米兰、中国兰、蝴蝶兰、君子兰、玉兰、二月兰、木兰花,等等,家族有好多种。自古以来,国人爱兰花、栽兰花、咏兰花、画兰花。只因兰花独特的秉性,与草木为伍,不与群芳斗艳,不畏霜雪欺凌,坚韧不拔的刚毅气质,“生于幽谷,不以无人而不芳”。所以,历来被人们当作高洁、典雅的象征。孔子告诫弟子子夏、子贡:交友、环境对人的品性有很大影响作用,“与善人居,如入芷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芷兰之室是说一个良好的环境可以改变一个人,名曰蕙芷。

  古人将兰花比作人格的化身,有“王者之香”、国香、人格之花、民族之花的比喻。而且渗透到人们的精神世界里,时代承袭,形成具有多元文化特征的兰文化体系。传说中最早的神农氏就采来野兰花种植于居住之所,孔子称“兰当为王者香”,对兰之美德推崇备至。众所周知的越王在渚山种兰明志。兰花与美德融为一体,从而有更深的文化内涵。《论语》中出现频率最多的词汇:君子。兰花一般形容正人君子,有淡泊、高雅、美好、高洁、贤德之意。而形容有内涵的女人,则用“空谷幽兰”来形容。

花木文化琐谈之十三:“花中四君子”的翩翩风度

​图为中国书协会员、西安画院画家宋建章创作

  今人品兰,更重其德。兰德者,品格之升华也!爱国主义精神是其一,屈原借兰花抒发心中不平之气,悲愤投江;宋末画家郑思肖所画之兰无根无土,以怀念宋亡。团结自强精神乃其二,兰喜聚簇而居,繁衍于幽谷悬崖,伴清风明月,不求闻达于人,一尘不染,可谓高洁清雅。无私奉献精神乃其三,清香四溢,美好祥和奉献于人类。所以历代仁人志士以兰喻志,文人墨客借兰抒情,使兰花成为中华民族文化发展的一个符号,成为真善美的象征。

  中国兰文化是中国的文化瑰宝,也是世界的文化财富。兰生幽谷,香飘悠远。笔者坚信,通过大家的不懈努力,“芷兰”一定会列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花木文化琐谈之十三:“花中四君子”的翩翩风度

  菊文化:“风姿绰约傲霜开,姹紫嫣红款款开。”“茎嫩生铮骨,花红溢雅香。”这是江苏省诗词协会的诗词家写的赞美菊花的两句诗。

  小时候,我所在的村子里有一家养花大户,他家养有各种各样的花。最让笔者记忆犹新的是,每年小麦收割后,他家全家齐出动,翻地、修畦,将自家快有一孩子高的一团团、一簇簇菊花,用刀割下来,然后用剪刀剪成大约一指长的花枝段子,然后扦插在花畦,每隔几公分扦插一枝。差不多扦插有两三亩地。当然,他家的地还栽种着其他的花。不久,这些田畦里,便慢慢长出许多新的菊花,为了防止其野蛮生长,差不多四五十天便要掐头处理,这样的掐头是为了防止其长出个更多的枝头。当然,有的品种不需要那么多的枝头,因而差不多再过半月的样子,就要打枝杈,一直到入秋移入花盆内养育十天半月,才拉到街上去卖,而此时的花朵花蕾初绽,引人入胜。

花木文化琐谈之十三:“花中四君子”的翩翩风度

图为中国美术家协会江苏创作中心秘书长、江苏省美学学会理事、江苏省美术家协会会员胡杨创作

  在我国,菊花悠久的栽培历史。在源远流长的养菊、赏菊、品菊、咏菊、画菊的传统中,菊花不断地融入文化与生活的内容,从而形成了一种与菊花相关的文化现象。

  “长江后浪推前浪”。从现有资料分析研究,菊文化早在汉代就已成熟,唐宋时期应该是鼎盛。古人在菊花品种、栽培技术、文化风俗、生活应用上早已取得了很高成就。菊花深深扎根于民族文化,重阳赏菊、簪菊、饮菊花酒等风俗由来已久,菊花有食用、药用和茶用等用途。文人墨客咏菊常将菊花与兰、松、茱萸、酒、陶渊明、东篱等共同咏颂。许多诗人借菊咏志,抒发君子之情操,志士之德行,表达自己思念家乡、怀念亲故等情感。

花木文化琐谈之十三:“花中四君子”的翩翩风度

图为中国美术家协会江苏创作中心秘书长、江苏省美学学会理事、江苏省美术家协会会员胡杨创作

  菊花隽美多姿,然不以娇艳姿色取媚俗,却以素雅坚贞取胜,“百花开后我花开”,古人赋予她高尚坚强的情操,以民族精神的象征,甚至视为国粹,受人器重爱戴。作为傲霜之花,一直为诗人所偏爱,古人尤爱以菊明志,以此比拟自己坚贞不屈。菊花的象征意义很多。从品种上看,冬菊象征别离,翠菊象征爱情,瓜叶菊象征快乐,波斯菊象征野性美,大波斯菊象征少女纯情,万寿菊象征友情等。从颜色上看,红色代表奔放喜庆,黄色代表高贵光明,白色代表纯洁无垢,等。

  从历史上来看,陶渊明视菊花“花之隐逸者也”,当作安于贫穷、有骨气的隐士人格象征;郑板桥有诗“进又无能退又难,宦途踞蹲不堪看。吾家颇有东篱菊,归去秋风耐岁寒。”以此道出自己不为五斗米折腰的气节。唐末农民起义领袖黄巢则把菊花从隐士变成斗士:“飒飒秋风满院栽,蕊寒香冷蝶难来。他年我若为青帝,报与桃花一起开。”“待到秋来九月八,我花开后百花杀。冲天香阵透长安,满城尽带黄金甲。”在黄巢笔下,菊花成为饱经风霜的斗士。而在一代婉约派词人李清照的词里,“人比黄花瘦”,黄菊花成为思念丈夫的伤感之物。另外,香山居士白居易的“耐寒唯有东篱菊”,以及“宁可抱头枝上死”的可贵品格,等等,无不寓意菊花的高尚人格、坚贞品格。

花木文化琐谈之十三:“花中四君子”的翩翩风度

  最后让我们引用毛泽东和陈毅的诗词作为文章的结尾吧。

  ——毛泽东《采桑子》:人生易老天难老,岁岁重阳,今又重阳,战地黄花分外香。 一年一度秋风劲,不似春光,胜似春光,寥廓江天万里霜。

  ——陈毅《秋菊》:秋菊能傲霜,风霜重重恶。本性能耐寒,风霜其奈何。

  (江苏省传统文化促进会花木文化专业委员会 梁根华 供稿)

非遗江苏
人文江苏
出行指南针
智慧江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