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
首页 > 文化 > 今日聚焦 > 正文

花木文化琐谈之十一:园林是花木的庇护所——从花木说到园林

发布时间:2020-05-13 17:09:21  |   来源:中国网•东海资讯  |   作者:梁根华  |   责任编辑:DH020
在人类历史发展的长河中,花木与人类的生活密不可分。古人早就认识到,花木对环境的净化、绿化和美化至关重要。古人对花木非常重视和关注,在长期的社会实

花木文化琐谈之十一:园林是花木的庇护所——从花木说到园林

  在人类历史发展的长河中,花木与人类的生活密不可分。古人早就认识到,花木对环境的净化、绿化和美化至关重要。古人对花木非常重视和关注,在长期的社会实践和劳动生产中,他们发现有的花木在特定环境下生命力较为脆弱,但是换一种环境立马就会顽强起来,而且更有利于生长;有的花木在某种环境下表现平平,换另外一个环境就会花枝招展。在这样的情况下,温室、花盆、花园、苑圃产生了,园林也产生了。

  园林是人们创造的“第二自然”。园林植物是构成“第二自然”的重要因素。园林是自然界花草树木、假山池塘、亭台楼阁的集大成者。从某种意义上来说,由于人类生产力的发展,社会活动的限制,加之自然界的天气物候变化,原始森林之外,可能园林就是最为全面的“微自然”了。

花木文化琐谈之十一:园林是花木的庇护所——从花木说到园林

  中国园林从一开始就与植物具有不解之缘。早在殷、周甚至之前的原始苑囿中花木已是其重要景观了。在漫长的社会发展过程中,植物花卉的品种类型越来越丰富,形态内涵也越来越深厚,自然景物不再是孤立的客观物体,而是情景交融、意境融合,主客观之间形成相互感应交流关系的“微自然”了——无论苏州拙政园和留园、南京瞻园、扬州何园和个园、北京颐和园和圆明园,还是淮阴楚秀园、沭阳胡家花园,虽有南北园林之差别,但大体上还是差不多的,兹不一一赘述。

花木文化琐谈之十一:园林是花木的庇护所——从花木说到园林

  中华民族是一个古老的农耕民族,农耕文明起源很早,所以对植物之美积累了非常深厚的审美经验,从《诗经》开始之前,中国花木文化就源远流长,博大精深,一草一木都凝聚着中国人的情感、观念、思想。梅兰竹菊“四君子”、“岁寒三友”松竹梅,园林花木成为人格美、道德善、品格高的象征。正因如此,园林植物具有较高的审美艺术性、与人相似性,最终成为中国园林中特有的文化符号,或曰“花语”。造园林者运用这些耐人寻味、给人启迪的“花语”符号来创造优美的园景,形成深远的意境,而赏园的游人也能从这些文化符号中体悟到其中的意蕴和不可言说之美,自然的景观被人性化了,也被诗意化了,这就是中国园林的艺术魅力之所在。

  造园林者,一般是指主人,会借园林造景来托物言志,表达个人喜好乃至初心。譬如说,有的突出梅兰竹菊“四君子”来表达自己厌恶小人,甘当君子的立场和志向。有的重点栽植“岁寒三友”松竹梅,来表达自己经得起风雨、抗得住寒冷、耐得了寂寞的心志,寄托自己坚定一份初心、一份定力、一份勇气的纯洁的心,也表示在风霜严寒中经得起严酷环境的考验,结成的忠贞友谊。有的栽上荷花,来表露自己绝不同流合污的坚强意志和决心。有的喜欢菊花,表现自己不争春之艳,不夺夏之盛,不比浮花浪蕊,不作招蜂惹蝶,能斗霜迎雪的傲然骨气。各种各样的“花语”,所蕴含的各种各样的意义,确实让人感觉大自然与人和谐共生的生态之美。

花木文化琐谈之十一:园林是花木的庇护所——从花木说到园林

  园林的花木植物配置彰显一定的文化心理。一般来说,要符合功能上的综合性、生态上的科学性、风格上的民族性和地方性。由于花木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园主人往往通过对花木品种的选择、配置、安排、辅以诗文题名,将自己的人生追求、未来理想、人格品德、情操节守甚至个人癖好等文化信息透露出来,作为发现、衬托景点主题的主要手段。园林植物配置可用于人格情操的表白,从文化心理学角度看,园林植物配置还讲究吉祥如意,有的配置作为一种文化标志,能唤起历史记忆,成为民族文化的活化石。宅第门前槐树就是其一。“中门种槐,三世昌盛。”据记载,周朝时在外朝种3棵槐树9棵棘树,三公九卿分坐其下,“三槐九棘”成为个人身份的一种标志。从这个角度来说,园林不仅是花木的庇护所,也是花草树木、亭台楼阁的集大成者,更是花木文化和园林主人心志的展示大舞台。(江苏省传统文化促进会花木文化专业委员会 梁根华 供稿)

非遗江苏
人文江苏
出行指南针
智慧江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