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网·美丽苏州讯 近日,适逢每年6月的文化和自然遗产日,又是中国大运河列入《世界遗产名录》5周年,让我们一起来回顾下姑苏古城内的文化遗产。
但是苏州的文化遗产实在太多了,又大部分都在姑苏古城内,一时半会儿真是盘点不完。因此,只好连“国家级”的都暂时放弃了,先盘点“世界级”的吧。
截止到目前为止,苏州共有2项世界物质文化遗产和6项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世界物质文化遗产分别是苏州古典园林(9个园林)和中国大运河苏州段(4个河道和7个遗产点),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分别是中国昆曲、中国古琴、宋锦、缂丝、苏州端午和苏州香山帮技艺。这些世界文化遗产,主要分布于苏州古城内。苏州是名副其实的遗产城市,同时也是中国世界遗产点最多的城市。
咫尺之内再造乾坤——苏州古典园林
1997年,拙政园、留园、网师园和环秀山庄作为苏州古典园林的代表被列为世界文化遗产。2000年,沧浪亭、狮子林、耦园、艺圃和退思园作为苏州古典园林的扩展项目也被列为世界文化遗产。
世界遗产委员会评价苏州古典园林:没有哪些园林比历史名城苏州的园林更能体现出中国古典园林设计的理想品质,咫尺之内再造乾坤。苏州古典园林被公认是实现这一设计思想的典范。这些建造于11~19世纪的园林,以其精雕细琢的设计,折射出中国文化中取法自然而又超越自然的深邃意境。
9座列入世界物质文化遗产中的苏州古典园林,有8座位于苏州姑苏区内,唯有退思园位于吴江同里镇。
1、沧浪亭
苏州城南沧浪亭街3号,是苏州最古老的一所园林。北宋庆历年间(1041-1048年)诗人苏舜钦所筑。未进园门便见一泓绿水绕于园外,漫步过桥,始得入园。
2、狮子林
苏州城区东北角园林路3号。元至正二年(1342年)天如禅师为纪念其师中峰和尚而建。将传统造园手法与佛教思想相互融合,近代贝氏家族又把西洋造园手法和家祠引入园中,是一座融禅宗之理、园林之乐于一体的寺庙园林。
3、留园
苏州市阊门外留园路338号。与苏州拙政园、北京颐和园、承德避暑山庄并称中国四大名园。太仆寺少卿徐泰时始建于明代万历二十一年(公元1593年)。中、东、西、北四部分,以中部山水为全园精华所在。著名的冠云、岫云和端云三峰为明代旧物,冠云峰有“江南园林峰石之冠”美誉。
4、拙政园
苏州娄门内东北街178号,是苏州最大的一处园林,也是苏州园林代表作。明正德年间(1506-1521)御史王献臣所建。布局主题以水为中心,各种亭台轩榭多临水而筑。东、中、西三个部分,中园是主体和精华所在。
5、网师园
苏州城东南部带城桥路阔家头巷11号,是苏州最小的园林。原为南宋藏书家史正志“万卷堂”所在,是典型的宅园合一的私家园林,住宅部分沿中轴线依次展开。
6、环秀山庄
苏州城中景德路262号,原为五代钱氏金谷园故址。面积不大,占地仅一亩许,且又无外景可借,但造园家移天缩地,叠石造山,成就了一方名园,且有“独步江南”之誉。
7、艺圃
苏州市阊门内天库前文衙弄5号。前身是明代袁祖庚所建的醉颖堂,后为文徵明曾孙文震孟等人故居。较好地保存了建园初期的格局,具有很高的历史与艺术价值。
8、耦园
苏州古内仓街小新巷7号,始建于清代初年。在住宅的东、西两侧各建有一园,故名“耦园”,“耦”与“偶”相通,有夫妇归田隐居之意。三面临河,一面沿街,也可谓独树一帜。
中国古代南北交通的大动脉——中国大运河
2014年6月22日,中国大运河在第38届世界遗产大会上获准列入《世界遗产名录》,成为中国第46个世界遗产项目。
中国大运河始建于春秋时期公元前486年,由隋唐大运河、京杭大运河、浙东运河共三大部分、十段河道组成。它跨越地球10多个纬度,纵贯在中国最富饶的华北大平原与江南水乡上,自北向南通达海河、黄河、淮河、长江、钱塘江五大水系,是中国古代南北交通的大动脉,代表了工业革命前水利水运工程的杰出成就,对中国乃至世界历史都产生了巨大和深远的影响。
作为运河沿线重要的文化古城,苏州除城区运河故道(含山塘河、上塘河、胥江和环古城河)、现京杭运河苏州至吴江段等河道之外, 7个遗产点一并列入中国大运河申报世界文化遗产首批申遗名录。
大运河苏州段通过作为运河主航道的山塘河、上塘河、胥江、护城河以及盘门、阊门等水门与苏州内城水系连为一体。苏州古城水网是古代大运河的水系之一,古城的历史文化遗产是大运河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水城苏州是大运河独特的城市文化景观,是古代筑城与水利技术融合的杰出典范。
苏州与大运河有关的文化遗产众多,其中最具突出普遍价值的有7处:唐代以来就是苏州大运河航道之一的山塘河及其历史街区;大运河苏州段地标性建筑虎丘云岩寺塔;连接大运河与城内水系、连通内外城的盘门水陆城门;明清漕粮仓储地平江历史文化街区;古代大运河南北经济文化交流见证的全晋会馆;集水利、交通、景观于一体的古代桥梁杰作宝带桥;江南运河水利工程的杰出凡例吴江古纤道。
苏州古城内囊括有其中5处遗产点。
1、苏州盘门
苏州市古城西南隅,西、南傍古运河,为连接大运河与苏州古城的一个重要节点。2006年05月25日,盘门作为元代古建筑,被国务院批准列入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名单。
盘门始建于公元前514年,古称“蟠门”,为伍子胥所筑阖闾城的八个城门之一。盘门由水陆城门、瓮城及两侧城墙构成,战时守城防御、汛期防洪、平时水陆通行,是我国古代水陆并联式城门的杰出范例。
2、苏州山塘河历史文化街区
晚唐诗人杜荀鹤诗云:“君到姑苏见,人家尽枕河。古宫闲地少,水港小桥多。” 山塘河是大运河西北方向进入苏州古城的主干河道,是古代大运河苏州段的主航道之一。与河伴行的山塘街是著名的历史文化名街。
唐宝历元年(825年),苏州刺史白居易主持开凿山塘河,并沿河筑堤,人称白公堤,即山塘街。明清时期山塘河两岸店铺林立,商贾云集,成为苏州经济文化中心之一。街区至今保存“水陆并行,一街一河”的传统格局,现有居民80%以上为山塘原住民。山塘街展现了丰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典型的姑苏水巷风貌、鲜活的吴地民俗风情。
3、虎丘云岩寺塔
位于山塘河中部,为大运河苏州段地标性建筑。1961年被公布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虎丘塔套筒式结构使塔历经千年斜而不倒,为古代高层建筑的杰出代表。
虎丘塔始建于隋文帝仁寿九年(601),初建时是木塔。现存塔建于后周乾佑八年至宋建隆二年(959—961),为七级八面以砖结构为主的仿木结构楼阁式佛塔,是八角形楼阁式塔中现存年代最早、规模宏大而结构精巧的实物。
由于塔身全为砖砌,重6000多吨,地基原因自明代(1368一1644)起,虎丘塔就向西北倾斜。1956年,苏州市政府邀请古建筑专家采用铁箍灌浆办法,加固修整,终于保住了这座庙塔。重修时,在第三层夹层内发现石函、经箱、铜佛、铜镜、越窑青瓷莲花碗等大批珍贵文物。
4、苏州平江历史文化街区
苏州古城东北隅,是苏州迄今保存最完整、规模最大的历史街区。平江河是苏州城内“三横四直”水系中的第四直河,平江路东侧是苏州古代仓储中心,漕运集散地。平江河、路并行,河街相邻,是水城苏州的一个缩影。
十二世纪曾改苏州为平江府,13世纪为平江路治所,主街平江路以此得名。街区保持着“一河一街”、“河街并行”的传统格局,与13世纪《平江图》所刻的“双棋盘”格局基本一致,是苏州古城“小桥、流水、人家”的典型地区。
平江历史街区内,含有世界文化遗产“耦园”1处(亚太世界遗产培训与研究中心)、人类口述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昆曲展示区“中国昆曲博物馆”1处、省市级文物古迹100多处,城墙、河道、桥梁、街巷、民居、园林、会馆、寺观、古井、古树、牌坊等100多处古代城市景观,风貌基本保持原样。
5、全晋会馆
又称山西会馆,位于平江路中张家巷14号,是19世纪大运河南北经济文化交流的实物见证。2006年被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全晋会馆原在阊门外山塘街,清乾隆三十年(1765年)山西钱业商人创建,1860年毁于兵燹,1879年山西丝茶商人重建于今址。1986年10月作为苏州戏曲博物馆开放。
会馆门前八字墙,门两侧上方各有一座鼓吹楼,门内戏楼由戏台及东西厢看楼组成。戏台为歇山顶,檐下上额枋雕饰戏文、龙凤、花卉,斗拱木雕贴金,光彩夺目。全晋会馆古戏台为露天戏台之最,是古代声学技术和建筑艺术相结合的杰出典范。(丁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