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网·美丽江苏讯 葛乃文,中国文艺评论家,国学教授,常熟虞山当代艺术研究院院长。1942年5月出生于江苏省扬州市,上世纪五十代末参军,在军校学习。1967年7月毕业于北京师大中文系。师从黎锦熙,钟敬文、启功等先生学习语法、文学和书法。大学毕业后,先后在国家原文化部文博体育司、四机部、交通部和六机部的直属企业从事教育、宣传及办公领导工作。
自上世纪六十年代中期至今,四十余年来,为人民日报、光明日报、文艺报、解放军报、船舶工业杂志、中国船舶报、无锡日报、苏州日报、江南时报、常熟日报等多家媒体撰写国际评论和艺术评论,发表各类文章300余篇。爱好书法、绘画和收藏,为多艘中国远洋船舶题写船名。2013年获海派收藏家称号,2014年被聘为上海收藏协会学术委员会委员。
近年精心创作的一批书法、国画作品,在江南时报、常熟日报、零距离杂志、天下常熟等10多家报刊作专题介绍,并被多家省市级文化艺术机构收藏。 (沃建平 报道)
忆恩师启功先生
———葛乃文 / 文
2014年夏,我的老师启功先生(1912-2005,字元白,北京人,北师大教授,满族,姓爱新觉罗,雍正九代嫡孙)已乘鹤西去9个春秋了。岁月的匆匆流逝,虽然冲淡了人生经历中许多印痕,但每逢同窗聚会,或文人墨客欣赏字画、品鉴古玩或叙谈艺术人生时,我总忘不了启功老师慈祥的笑容和感恩他对学生的授业解惑。我上世纪六十年代初考进北京师大中文系,五年的寒窗苦读,特别爱听启功老师为我们开讲的《魏晋南北朝文学》和《中国书法艺术》两门功课。其间,我与启功老师有较多的接触,受益匪浅。大学毕业后离开北京,直到花甲之年退休至今,半个多世纪的风雨人生是在人文荟萃、风景如画的水乡江南度过的。
我少年时离开二十四桥明月夜的故乡扬州,青壮年时代先后在六朝烟水的南京、唐鉴真和尚东渡的启锚地张家港、扼江海咽喉的要塞江阴、“十里青山半入城”的常熟和国际大都市上海,留下了人生旅程的足迹。我本职工作是部直属企业的教育、宣传和行政管理,然而业余时间始终与书画结缘。我结识了许多江南文人,并为其中三十余位书画、摄影家撰写过艺术评论,他们当中有现任中国书法家协会副主席言恭达先生、德高望重的常熟著名画家钱持云先生、安徽老画家张宽先生、苏州国画院院长姚新峰先生、刘海粟的弟子无锡国画院的刘春明先生、上海钟馗画院院长董之一先生、江苏优秀青年书法家黄伟农先生等等,还有我的挚友和学生,著名摄影人和报人、常熟青年书法家协会名誉会长沃建平先生,以及著名企业家、摄影家、江苏法尔胜泓昇集团董事局主席、在当今书法界别开生面、独树一帜的周建松先生。
我喜欢书法,从私塾蒙童开始,描红临帖,一路懵懵懂懂地走过来,少有章法,直到上世纪六十年代(1962-1967)就读北京师大中文系,才有幸近距离接触到许多优秀的国家级大师,如著名历史学家陈垣校长;被周总理誉为四库全书读了三库半的训诂学大师陆宗达先生;中国汉语语法泰斗、毛主席的老师黎锦熙先生;中国民间文学研究鼻祖钟敬文先生等。尤其是受到著名文物鉴定专家、书画家启功老师在书法、绘画上的授业解惑,使我对于学习书画树立了正确的观念。启功老师年轻时潜心于草书,功底比较坚实,但到底好在哪里?当时一位叫冯公度的先生说了一句使他终身受益的话:“这是认识草书的人写的草书”。他后来回忆这件事很感慨地说:“从此我明白要规规矩矩地写草书才行,绝不能假借草书就随便胡来,这也成为指导我书法创作的原则”。启先生的话也是我书法习作的指导原则。
中国书法是一门颇具典型性的东方艺术灵性的华夏瑰宝,它有着古老独特的审美文化传统和几千年的有序传承,它的传承和发扬是极其艰难伟大的,但对于一般书法受好者而言,书法是陶冶情操,修炼品德的一项文化活动,既不可轻描淡写,也不必望而生畏。记得启功先生在书法课上说过:“自古以来书法已成为“显学”,产生了很多“理论”,再被一些所谓的书法家、理论家一炒,好些谬论也都成了唬人的金科玉律。”启功先生讲课时还很风趣地批评了刘墉故弄玄虚的“龙晴法”和王羲之在其子写字时从背后突然抽笔,而被后人编造的荒诞不经的“握碎此管”“指实掌虚”的神话。
我初学赵孟頫,又临摹董其昌,有所悟,有所获。但毕竟是业余,是遣怀,不为稻梁谋,因而也很随意。事实证明,各人的条件不同,素养有差异,悟性有高低,写出来的字各具个性,永远不会千篇一律。
我学绘画,同样受启功先生的教诲,启迪良多。其实真正习画是近二十年的事,因爱书法而旁及绘画,遵先生教导,以读历代著名画家的作品为乐事,特别喜欢潇洒而有法度大写意画。启功老师说他的画是“属于传统意义上典型的文人画,并不在意写实,而是一种情趣、境界。”他还说文人画又形成了“内行画”与“外行画”。“内行画”重画理和艺术效果,“外行画”更偏在表现感受。我学画以追求情趣、境界为目标,画几只大虾,几只小鸡,一株兰花,一杆翠竹,有时是抒怀,有时是宣泄,因为自娱自乐,偶尔也馈赠亲友,无所谓优劣。我的画自诩为文人画,但不入行,也不入流。
启功老师在回顾他的一生时,曾经刻骨铭心地吟诵过一组记录他经历过很多挫折、涉足不少事业深情感慨的诗篇。其中两首尤其给我留下难以磨灭的印象:其一曰:“劳他莺燕殷勤唤,逝水韶华去不留”,说年轻的时代已经那么遥远了。其二曰:“衰荣有痕付刍狗,宠辱无惊希正鹄”,古人曾提出要达到真人、至人的境界,必须随时抛弃荣辱,才能达到。启功老师的一生践行了他为北京师大题写的校训:“学为人师,行为世范”。他的谆谆教诲是我写字、作画、做人做事永远的座右铭。
葛乃文作品欣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