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
首页 > 文化 > 今日聚焦 > 正文

古村落亮相南京溧水 20多万木构件搭出古戏台

发布时间:2019-03-13 12:45:52  |   来源:人民网  |   作者:胡英华 李立 朱露鑫  |   责任编辑:DH020
古色古香的传统建筑群“遇园”日前正式对外开放,这处位于溧水无想山南麓的传统建筑群,以散落在江南各地的传统建筑或建筑构件及材料为基础,打造成一座江南传统古村落。

  飞檐斗拱、雕梁画栋、亭台楼榭……古色古香的传统建筑群“遇园”日前正式对外开放,记者来到现场探访,这处位于溧水无想山南麓的传统建筑群,以散落在江南各地的传统建筑或建筑构件及材料为基础,通过对这些传统建筑进行修缮和创新利用,打造成一座江南传统古村落。

  一座古戏台有20多万个构件

  眼下,溧水洪蓝街道傅家边农业科技园内的梅花山暗香浮动,花开烂漫,梅花山与无想山间的山坳,风景秀丽,那一片青砖黛瓦建筑群便是遇园,毗邻美丽乡村山凹村。一潭碧水四周分布着古戏台、曾家大院、周邦彦纪念馆、寄梅亭、揽月楼等传统建筑,视野开阔,一步一景,每一处建筑都呈现雕刻等中国传统建筑技艺。

  “五六步走过万里程,三两句道出古今事。”位于中心水景东面的古戏台上黑柱赤梁,饰以彩雕,富丽堂皇。该戏楼为五开间九脊翘脚双面戏楼,晴天可用外台,雨日可用内台。整个戏楼为三进两天井,戏楼前天井,视野开阔,便于观赏,两面建有两层高的观戏楼,全为传统木结构建筑,并配以大量雕饰,有人物、有花卉,精美细腻,栩栩如生,古朴奢雅。遇园现场负责人袁源介绍,该戏台用材讲究,中堂前两根直径达60多厘米的红木立柱为鸡翅木,中堂承柱石墩是名石黟县青雕琢而成,且饰有浮雕精美图案,“整个戏台共有20多万个构件,最老的构件已有700多年历史,由100多名工匠历时3年零8个月才得以完成”。

  现场负责人展示了一份落款为东南大学建筑学院的建筑说明,说明显示:该建筑是典型的明清时期徽派建筑,所用构件为老旧木构件,为一个完整建筑的木构件,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艺术价值和科学价值。

  大宅院选材讲究意物两全

  整个建筑群中心是一套大宅院——曾家大院,主楼诚静堂正门前立有一座影壁,雕刻了“思诚”“慎独”四字,诚静堂两侧分别有百子堂、香榧楼和毓秀楼。据介绍,大宅包括六巷一路二条街,有大小建筑19栋,庭院30多个,房屋数百间。

  袁源介绍,整个大宅院用材讲究,可谓意物两全,不仅选择耐腐、抗裂、防虫材料,还根据使用人特点选用不同木材,“比如百子堂是家中男子居住的地方,故大多选用上百年的柏木,香榧楼是女性居住的地方,则多选用名贵的香榧木,而在主楼诚静堂中,整个三进两天井及两中堂所有梁柱都为数百年的银杏、柏木、铁力、红心樟木等,直径在40厘米以上,且柱高达13米,相当于现代四层楼的高度”。

  走进曾家大院,随处可见大量砖雕、木雕、石雕等雕刻艺术,诚静堂三进梁枋上分别是砖雕二十四孝图、韩熙载夜宴图、三国故事,人物栩栩如生,构图精美。袁源说,这些砖雕跟遇园的大多数建筑构件一样,因为年代久远,破损严重,为使之恢复如初,特请了多位相关建筑和文化机构对雕刻构件的年代及内容进行考证,再请各地雕刻技艺传承人前来修复。徽州砖雕传承人吴林水就是其中之一,他目前还在遇园进行修复工作,之前修复了一幅石雕“苏武牧羊图”,“第一次见到时破损度达60%,画面不清,共花了1年多时间才将之恢复完整”。

  建筑群呈现

  水乡古村落布局

  遇园总占地面积约6.9万平方米,分两期建设,其中一期总面积约1.8万平方米,历时4年打造,目前基本建成。

  整个建筑群利用无想山桃花潭作为上水口,山凹村神山湖为下水口,活水贯穿溪花街,在村庄内部弯绕而行,呈现“一溪穿村,城郭绕水”式水乡古村落布局,村内有牌坊、乐坊、商铺、民居、戏台、亭廊、楼阁等建筑,内容丰富,形态各异,与当地青山、溪水、人文典故融为一体,展现当地自然风光与传统建筑艺术。

  袁源说,遇园中所用传统建筑材料都经历了测绘、标号、登记、保护性拆除、修复、除虫、防腐、复建等一整套工序,同时,在原有房屋架构基础上,结合当地人文风貌和现代人们生活、体验等多功能需求进行改建,既传承和保护古建筑,又对其创新再利用。

  溧水商旅集团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考虑到无想山有丰富的旅游资源,该项目将打造成全新模式的乡村文旅目的地。

非遗江苏
人文江苏
出行指南针
智慧江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