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上画缘

2021-01-12 16:26:43| 来源:中国网•东海资讯| 分享到: | 字体:
链接已复制
世人多知我爱画鸡雏,皆以“江南鸡范”相呼,殊不知练就一手绝活,其背后有着许多缘会于海上名师的故事。我画鸡雏初学白石老人,旁及张书旂、黄胄、唐云诸家,虽能得其大略。

  画坛自海派崛起后,上海便成了全国书画界瞩目的一方圣地。新中国成立后,北京与上海南北两个书画重镇名家云集,所以,当时中央决定在两地首先设立画院。1962年我去杭州读书,教我篆刻的南京艺术学院教授丁吉甫先生特地写了一封推荐信,让我途经上海时去拜见王个簃老(丁先生是个老执教上海美专时的学生),来来往往,随侍个老日久,使我有机会拜识刘海粟、唐云、程十发、谢稚柳、朱屺瞻、吴青霞、钱君匋、江寒汀诸名师,从此,我与海上画坛结下了不解之缘。

海上画缘

  雏鸡图 谢稚柳先生题跋

  世人多知我爱画鸡雏,皆以“江南鸡范”相呼,殊不知练就一手绝活,其背后有着许多缘会于海上名师的故事。我画鸡雏初学白石老人,旁及张书旂、黄胄、唐云诸家,虽能得其大略,但总觉得笔墨中缺少个性,为之我苦苦探索了多年。记得有一次我并不经意地画了一幅雏鸡图,自觉与往常有所不同,好象找到了一点自我感觉,这偶然的变化是否蕴含着新的突破因素,经再三琢磨而不能自解,心想能否找个机会请谢稚柳先生指点迷津。谢老是常州人,对同乡后学多有提携,记得那天我遵嘱走进壮暮堂时,谢老已在画室等我,我急忙将拙作摊到画桌上,谢老迷着眼细细地看着,谢老的姐姐知道我来自家乡常州,格外高兴,也伏在画案一侧静观,谢老喝了一口茶后立起身来对着画面一一指点:“雏鸡用笔大胆简练,形态生动,小鸡之间虚实相生,虚处颇见灵动,能够画得与别人有些不一样,这就是通常所言之自出机杼。”

  话匣子打开后,谢老谈兴愈浓,从宋人李迪画鸡说到齐白石,由常州画派说到他自己擅用的落墨法,谈说间,见他伸手从笔筒里抽出一支笔来,说是要为拙画题几个字。当时我真不敢相信有如此幸运的事,谢老提笔舔墨后略作思索,乘兴在画的上端落笔题曰:“并世画鸡,颇多作者,此图笔墨形体生动流畅,殊不易也。”我研习鸡雏画法近十年,能得到谢老的首肯,激奋之情难以言喻,特别是谢老指出的我的画法能与别人不同,这正是我多年来苦心追求的旨趣,说明我的鸡雏画法已初具雏型,谢老所言不啻是为我作了阶段性的总结并明确提示了探索的方向,成为我从艺经历中一个重要的节点。此后,画鸡成为我的一个突破点,我将在原有基础上进一步提炼,使鸡雏画法更具独特性,力求像白石老人画虾那样达到精绝的艺术境界。

海上画缘

  朱屺瞻先生题字

  因为心中有了底,在艺术实践过程中,我不仅借鉴前人之法,同时着力于日常生活中的观察,经常去哺坊看小鸡出炕时的情景,出于个人的审美情趣,我将要表现的主体定格于出坑不久的雏鸡,它们尚处于一种混沌状态,待稍见尾羽后便少了一分本真的童趣,我所用的笔墨技法也正适应此种形态的表现,对雏鸡的嘴眼翅爪等处则相应作了一些个性化的处理,既丰富了雏鸡的外在形象,又显现出与众不同的表现手法,如此慢慢积累,使技法渐近成熟。时隔两年后,应吴青霞先生的邀约,我挑了二十几幅新作赴沪拜望朱屺瞻老人,这一大群小生灵惹得老人乐开了怀,老人细看了几幅后对吴青霞先生说:“灵气”,又十分幽默地对我说:这么多小鸡,你真像个鸡贩子喽。当时在场的有一位《新民晚报》的记者,接着朱老的话脱口而出,可称之为“江南鸡贩(范)”,老人自言自语地重复了两遍:“江南鸡贩(范)”、“江南鸡贩(范)”,并即兴题写“笔精墨妙”四字相勉。那位记者先生很会开玩笑,说朱屺老为你确立了品牌,注册地在我们上海,几句谈笑却使我领悟到屺老的称誉,是促成我画鸡艺术形成特色的重要成因之一。

  1991年,我拟去北京中国美术馆举办个人书画展,展出时间与场地均已敲定,后因故推迟展期,恰在此时,上海朵云轩邀我去上海办展,于是,我生平的第一次个展便落地于上海,可见与上海的画缘之深。因系第一次办个展,且第一站便是许多人望而却步的大上海,我怀着忐忑不安的心情先去拜访上海美协主席沈柔坚先生,沈老十分热心,给我介绍了许多有关办展方面的事宜,因有外出任务而不能参加开幕式,他表示抱歉,特地为我的一幅作品题字以示祝贺。

海上画缘

  程十发先生为“范石甫”画展剪彩并讲话

  开幕那天,没有想到程十发、谢稚柳、唐云、朱屺瞻、吴青霞、钱君匋、施南池等海上前辈及众画界朋友都早早来到展厅,就此阵容而言,据说是很少见的。程十发先生为开幕式剪彩并作了热情洋溢的讲话。十发老的讲话分为三段,一是说,我今天是为范先生送信来的,出席开幕式的数百人(包括我在内),听了无不感到好奇,怎么会是送信来的呢!真是说来话长,我有一位老乡杨瑜女士,是香港知名的牙科医师,杨瑜女士雅好丹青,故有机会聆听名师教益,并入黄君璧门下专攻山水,她得知我将在上海举办书画展,但一时抽不开身亲临上海祝贺,其时,恰好程十发先生准备离港返沪,遂托其代办花篮一只,转交贺信一封,所言送信一事便是如此的来龙去脉。第二段讲话也有故事可说,“文革”期间我曾下放农村,落实政策后我被安排到国营金坛印刷厂任厂长,因治厂取得了一点成绩而被评为江苏省明星企业家。十发老说,一位书画家又是管理工厂的能手,实属画坛罕见之人才。最后,十发老谈到我的书画艺术,特别是对我所画的鸡雏给予了极高的评价:“徐悲鸿的马,李可染的牛,范石甫的鸡,难得一绝。”话音刚落,全场响起了一片掌声。

  吴青霞先生携来诗轴相贺,诗曰:“诗书画刻各专长,鸡范江南独胜强。岂止申江传万口,定将海外人名扬。”八十高龄的著名书画家,诗人施南池亦以诗赞之“笔精墨妙见丰神,艺苑如今日日新。金石书画称‘四绝’,江南鸡范更堪珍。”众画友亦多有相勉之语,句句沁人心扉,此情此景,是我从艺生涯中难以忘怀的一幕。

  展览取得了可喜的成功,上海电视台、上海广播电台当天就作了新闻报导,上海电视台还播放了由唐云先生题写片名的《江南鸡范多妙笔》专题片,《解放日报》、《文汇报》、《新民晚报》同一天推出新闻报导和评介文章,其他如上海《文学报》、《中国书画报》等三十多家报刊相继作了报导,可以说是一夜之间,“江南鸡范”风传浦江两岸。上海周边地区有许多书画爱好者纷纷专程前来观展,更有家长领着小孩前来要求拜师者,求购作品者接踵而至,可惜,均未能满足他们的愿望,因此次展出的大部分作品将将携往北京展出。展览活动中还有一个小插曲,开幕第二天,我们去一家饭店用早餐,老板娘一见面便嚷道:“你不是那位画小鸡的画家吗,昨天电视新闻上看到过您,今天早饭我请客!”上海人的热情使我倍感温馨。施南池老人有诗云:“江南大手笔,名动沪江滨。”可谓是当时展出盛况的写照。

  展出后的第三天,谢稚柳先生嘱我去他家中详叙,因开幕那天,人多事杂,到他家中可静心地聆听老人教诲,谢老就观展印象重点指出我作品中的不足之处,诸如线条的处理,墨色的运用,细到一幅作品的题跋,字的大小与用印等等,其关爱后辈之情溢于言表,使我终身难忘。此次展出还引发了我对许多往事的回忆,我画雏鸡的技法首先得到了谢老的肯定,使我坚定了探索的信心;朱屺老送了我一个“江南鸡范”的雅号,让我的作品广泛得到世人的关注;程十发先生的品说,提升了我雏鸡画法的艺术高度。这一切说来也巧,他们都是海上大家,说是巧,还不如说是缘,正是得缘于他们的助力,使我能在从艺的道路上砥砺前行。

  海上画缘,是我艺术人生中的难忘之缘,是成就“江南鸡范”的天赐之缘。(范石甫)

【责任编辑:DH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