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
首页 > 文化 > 书画名家 > 正文

致虚守静 天道酬勤——评于桂林书画艺术

发布时间:2017-08-21 16:56:38  |   来源:中国网•东海资讯  |   作者:高以俭  |   责任编辑:DH012
桂林着力追求形质情性,炉火纯青,熟中生巧,巧中升华,渐入佳境。他对古人名作反复研习,从字体结构特色,笔法、墨法、水法、章法的过门关节用心思考,细心揣摩,灵活运用。

致虚守静 天道酬勤——评于桂林书画艺术

  书画艺术是我国传统文化宝库中一颗璀璨绮丽的明珠。千百年来,历代无数书画家和多才笃艺之士潜心研究、反复实践,在这条山道上作过全力的攀登,向着这座艺术宫殿行去。

  书画家于桂林是沭阳县土生土长的农村人,沭阳是一块热土,改革开放以后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巨变;沭阳是一块厚土,《沭阳县志》记载:“沭阳人,喜丹青,弘歌之声不绝于耳”。中国书法家协会副主席、江苏省书法家协会主席孙晓云祖籍是沭阳。江苏省书法家协会副主席、省书法院院长李啸出生在沭阳。于桂林从小在浓厚的书画艺术氛围中耳濡目染,三十多年前始学书画,后因家境所迫,一直在外打工。业余时间,从未放弃书画学习。

致虚守静 天道酬勤——评于桂林书画艺术

  在那个年代,于桂林参加无锡书法艺专函授学习,有幸拜沪上名家洪丕谟先生为师。一次面授之时幸得淮阴著名书家戚庆隆先生指点,戚老说:“砌房造屋须夯实地基,有根之苗方能果实丰厚,书法之始,甲骨钟鼎,后有汉隶唐楷,必须从源头学起。”经洪师推荐去河南拜访张海老师,张海老师引荐去安阳找甲骨文书法家刘顺先生,殷墟行一周,幸被刘顺先生列为门墙。初学期间也得到国内著名甲骨文书法家潘主兰、杨鲁安和沙曼翁诸先生悉心指导。艺术,需要鼓励、鼓舞、鼓劲、鼓动,全国一批书画名家大家对桂林的帮助和指点成为他执着行进在书画艺术之路的重要推动力。桂林在向书画家的请教中,一直以小楷书信,加深交往、交流、交友,得到真心的关注、关爱、关照。书法大家尉天池先生挥毫题赠孟浩然的《春晓》,陈立夫先生也为桂林题写了“天爵常修”四个大字、一九九一年张海先生两次为其题写斋名,“抱朴斋”、“汲古斋”,还先后赠送“鸢飞戾天、鱼跃于溪”等书法十余幅。桂林还喜获美国王方宇、法国陈邦仕、新加坡陈汉明、马来西亚刘敬双、香港刘才昌、澳门何斌及周志高、傅嘉仪、王澄、戚庆隆等中外名家题字近两百幅。他初学国画是在其仁伯赵国辅先生引导下,通过写信求教于“新金陵画派”主将宋文治先生,宋老回信循循善诱赐教画理画论,国画大家宋玉麟先生亦两次回信解疑释疑。于桂林坚守善心做人,用心做事,悉心书画。真心收获关注,朴实赢得信任,虔诚取得帮助。

致虚守静 天道酬勤——评于桂林书画艺术

  中华书画艺术,是中华文明独具的瑰宝,是中华文化独特的载体,是中华文化独到的样式,成为世界艺坛最为悠久、最具特色、最有广泛影响力的一门艺术。汲古斋礼敬优秀传统文化,闪耀着中华儿女文化自信的光芒。自强不息,载德载物是博大精深中华文化的核心价值。桂林耐得住寂寞,致虚守静,每天从早晨六点多开笔,除一日三餐以外,一直写到晚上十点,虽然生活艰辛,但他把书画当做事业和快乐,始终坚持书画艺术之路。中华艺术尤其是书画艺术,是艺术家高尚的思想道德修养,博大的中华文化学养、深厚的文学艺术涵养和精深的传统文化笔墨滋养的结晶,是“养”出来的。需要“养心”,读万卷书;需要“养眼”行万里路;需要“养手”,写万张纸。桂林能沉下心来,甘愿寂寞,情愿吃苦,不浮躁,不张扬,不走捷径,始终以淡泊的心境,沉静的心态,愉悦的心情,用心读书写字作画。境界是中华书画艺术的灵魂,是作者内心世界、思想感情、美学精华、创造才华与书画艺术完美融合的结晶。于桂林礼敬优秀传统、钻研诸体,临摹百帖,甲骨钟鼎,秦汉宋元,二王颜褚,真篆隶草行翻来覆去,日读夜摹,精心师古。大字临颜鲁公、褚河南,小楷习黄庭经、乐毅论,玉版十三行;季直表,宣示表;草堂十志,离骚经,灵飞经。中国书法史上,有许多书法大家对抄写经书情有独钟。桂林所抄《金刚经》、《孝经》、《阿弥陀经》、《心经》深受人们和收藏家喜爱。他每次写前必净手焚香,贯注全身,心平气和,起笔从容,转笔自然,落笔庄重,结体秀润,将书法艺术和内容完美结合,幅幅都呈现出独特的淡逸雅致,悠远绵长,使人观之洗去浮华,退去烦躁,淡泊宁静,从容优雅,净化灵魂。他的作品已成为人们争相收藏的精品佳作。

致虚守静 天道酬勤——评于桂林书画艺术

  于桂林着力追求形质情性,炉火纯青,熟中生巧,巧中升华,渐入佳境。他对古人名作反复研习,从字体结构特色,笔法、墨法、水法、章法的过门关节用心思考,细心揣摩,灵活运用,达到心手双畅,渐入妙境。大美学家,诗人宗白华先生在《中国书法艺术性质》一文中写到:“中国的书法,是节奏化的自然,表达着深一层对生命形象的构思,成为反映生命的艺术”。桂林深谙中国书道精髓,恪守中国书法本质精神,把生命创造贯穿整个书画创作实践的全过程。宋代大书法家苏轼强调:“书必有神、气骨、肉血,五者阙一,不为书也”。于桂林致虚守静,创作时墨无旁溢,纵横无疑,提按从心,着力追求其作品有隽永之神,有畅达之气,有劲健之骨,有灵动之筋,有圆润之肉,有流畅之血,形成一个鲜活的生命体,显现出健全的形体,表现出蓬勃的生机活力,体现出高洁的灵魂。

  《周易·系辞》上说:“一阴一阳谓之道”。桂林的书画作品努力追求开合有度,大小相称,疏密相间,浓淡相宜,虚实相映,奇正相生,文野相揉,彰显书画作品的生命力。

  汉代杨雄在《法言·问神卷第五》中写道:“言,心声也,书,心画也”。桂林的书画创作就是通过汉字的艺术表达,山水田园的艺术提高,体现自身的感情、性格、气质、品位,勃发出他整个内心的精神世界。他把用笔的节奏、精神与笔墨交融,在真心、真意、真情中,以心灵体悟呈现纸上,凸显出独特的爽朗、和谐、悠长的韵味;他用鲜明的提案、沉稳的笔意、严谨的法度和理性的表现,给人以精神舒展和艺术想象空间,凸现出其典雅、优美的格调。

致虚守静 天道酬勤——评于桂林书画艺术

  于桂林着力追求博学精取,融会贯通,渐入化境。他刻苦学习书画技艺,真篆隶草行兼擅,楷书尤佳。他用心追求篆书的质朴高远,古趣横生;悉心掌握隶书的圆转流畅,洒脱奔放;耐心揣摩行书的精美奇逸,流畅自然,潜心把握楷书的严谨法度,清劲俊美。日积月累,汲取精华,美美与共,熟中生巧,巧中生华,彰显出他清新、秀润、典雅、大气的书画艺术风格。

  散之老说过:“写到灵魂最深处,不知有我更无人”。渐入佳境,这是于桂林矢志不渝而终身所求。“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于桂林致虚守静追求书画艺术事业,天道酬勤鼓舞他心怀梦想,坚定不移,坚忍不拔,坚持不懈地前行、求索。桂林,必将走得更高、更远、更好!

非遗江苏
人文江苏
出行指南针
智慧江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