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智”造汇聚“新质”生产力量

2024-05-27 11:22:26| 来源:中国网•东海资讯| 分享到: | 字体:
从“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到科学技术是“先进生产力”再到“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创新发展的方向层层递进。党中央提出新质生产力,展示了通过科技创新为中国经济迎来

  从“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到科学技术是“先进生产力”再到“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创新发展的方向层层递进。党中央提出新质生产力,展示了通过科技创新为中国经济迎来新一轮高质量增长的坚定决心,是实体经济创新发展的具体指向。新质生产力的“新”,是新技术、新模式、新产业、新动能;质,是高科技、高效能、高质量。建筑行业作为国家经济的传统支柱型产业,在城镇化进程和“双碳”目标的双重驱动下,正面临着转型升级的迫切需求。“新质生产力”的提出,如同给这一古老而庞大的行业注入了新鲜血液,使其焕发出新的生机活力。

  新质生产力是推动建筑企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发力点,而数字化转型是建筑企业实现新质生产力的重要手段和方法之一。在中国五矿和中冶集团的正确领导和大力支持下,集团公司贯彻落实中国五矿和中冶集团关于五型五矿、五大行动计划、五大核心要义、五个专项行动的部署安排,深入开展“5+3”专项行动和基础管理再提升工作,信息化建设和数字化转型明显提速。聚焦数字化手段、智能化技术,广泛实践应用智慧工地体系。通过数字化手段实现精细化管理、高协同工作、高质量施工。

  近日,由中国二十冶浙江公司承建的义乌新社区集聚廿三里上社东侧EPC项目从浙江省参评的三百余个项目中脱颖而出,获评2023年度浙江省“智慧工地”示范项目。该项目位于浙江省义乌市廿三里街道上社村以东,商城大道以南,南邻前溪,东靠廿东线。项目规划用地面积为187亩,总建筑面积约52万平方米,其中地下建筑面积约16万平方米,地上建筑面积约36万平方米,主要建设内容为商业、居住建筑及配套用房。

  智慧平台实现人员便捷管理

  项目自开工以来,积极响应浙江省“智慧工地”建设,依托互联网与大数据等技术围绕工程项目中的工地人员、材料物资、机械设备、场地环境、相关智慧化管理以及智慧技术及系统,实现科学技术与施工现场的深度融合。设置现场闸机、人脸识别设备,对项目现场进行劳务实名制考勤,极大节省人工考勤成本,解决入场登记繁琐的问题,防范用工风险,提高劳务管理工作效率。现场采用便携式移动NFC登记设备用于登记工人信息,可选择拍照、刷身份证等方式录入信息,单个录入流程不超过2分钟,对工人信息进行分类管理并自动上传至平台劳务管理系统。通过实名制建档考勤、多媒体安全培训、智能化考试阅卷评分、自动生成档案、一键上传云端存储、系统化监管等方式对作业人员进行数字化安全教育,在多媒体教材内容中涵盖了入场培训、管理人员培训、阶段施工培训、高危作业培训及各工种培训等,有效地提升了安全教育的细化程度,降低了人工培训的成本,使安全教育培训趋向数字化。

  蜂鸟算法集成主流视频监控设备,内嵌广联达自主研发的AI算法,智能分析现场异常行为,第一时间给出预警,保障工程质量和人员安全。系统通过监控摄像头、智能算法捕捉监控画面,内置有安全帽佩戴监测、反光衣穿着监测、周界入侵监测、车牌自动识别、现场明火识别、现场烟雾识别、人员聚集监测等数十种算法,与广播联动,系统识别安全隐患后广播自主喊话。施工现场提供无线 WIFI,工人在上网前需要经过认证,回答内置安全试题,通过认证后方可上网,潜移默化中提高工人安全防护意识。

  智慧建造助推现场高效协同

  对项目建设而言,智慧工地系统可以有效提高生产效率、管理效率和决策能力,实现施工现场更安全、建筑品质更可控和工人权益更有保障的多赢目标。这一点在材料物资、机械设备管理上尤为突出。

  智慧工地中物料管理系统通过对每辆车进出记录进行核验、称重及登记,结合物料收发存系统形成管理闭环,对物料实现精细化管控。各级管理人员可随时查看物料出入库信息。并为工地地磅称重系统加装传感器及摄像机,在材料车辆进出场称重时,对称重数据进行自动记录、拍照、数据挂钩及上传,在平台中自动生成材料进场报表,在材料净重数据出现异常时自动报警,以便进行问题监测,责任落实。

  廿三里项目现场塔机加装各类传感器,加装司机身份识别认证、载重监测和预警、群塔防碰撞、吊钩可视化、数据远传功能等模块,为塔机提供安全运行的保障。智慧工地平台中,结合塔机模型,实时显示多维度的监测数据,并可实时查看吊钩监控画面,实现塔吊运行状态的多方位监控。一旦发现现场隐患,立即在现场语音告警,并提示设备操作人员规避风险,同时告警信息通过手机app自动推送至项目管理人员,管理人员督促现场施工人员进行整改,避免发生安全事故。

  智慧数据助力后台精准管控

  廿三里项目现场安置设备对施工生产环境进行实时监测并将数据汇总传入环境模块中的绿色施工板块,例如扬尘噪声监测装置,通过安装在工地内以及周边的传感设备,对PM2.5、PM10、TSP等空气中污染颗粒物进行检测,实时了解当前污染排放的浓度。再根据风向、风速、湿度以及气压等因素的检测,联合喷淋、雾炮等降尘设施,对污染物进行实时控制。

  项目技术管理人员将现场施工方案、技术交底、施工图纸均上传至平台中归类共享,有助于实现无纸化办公,便于项目部管理人员及劳务分包单位管理人员实时通过移动端或PC端查看。系统自动生成数据统计图并归档,大大提高了项目管理人员对施工方案、技术交底等重要施工资料审查、核验以及整理的效率。

  在安全巡查的过程中,现场管理人员通过手机端安全管理系统对安全隐患进行抓拍并上传至平台,更及时准确地对所存在的隐患发出整改单并督促整改。自动生成隐患排查统计图,通过大数据自动分析安全管理状况,帮助管理者追根溯源,快速进行整改与完善。

  智慧工地平台系统通过智能化赋予物联网技术的“感、传、知、控”,智能获取视频、考勤、设备、质量安全等工地现场数据,构建一个智能、高效、绿色、精益的“互联网+”施工现场一体可视化管理平台,通过对建筑工程施工现场的可视化、可量化、精细化管理,实现对工地施工安全、设备、质量、进度、人员等全过程、全方位实时监管、调度指挥并辅助决策。

  数字化转型浪潮来袭,建筑行业的数字化转型势在必行。樊金田董事长多次强调数据就是资产,数字化智慧建造是项目管理升级、降本增效的必由之路。大厦之成,非一日之功。义乌新社区集聚廿三里上社东侧EPC项目在智慧工地的运用中,切实体会到智慧工地系统所带来的高效与便捷。项目部将不断完善与探索智慧工地建设,持续深入应用BIM技术,紧跟发展浪潮,纲举目张数字赋能项目实践,全力推进项目数字化转型,实现“新质生产力”与建筑工地交融共促,不遗余力推动企业稳健可持续发展。(张馨元)

【责任编辑:DH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