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升绿化管养水平 南通600多棵古树名木有了电子档案卡

2024-07-08 08:42:19| 来源:新华日报| 分享到: | 字体:
链接已复制
近日,记者从南通狼山旅游度假区管理办公室获悉,五山地区滨江片区古树名木建档立卡工作已于上月底完成。至此,五山地区112棵百年以上以及510棵50年以上

  近日,记者从南通狼山旅游度假区管理办公室获悉,五山地区滨江片区古树名木建档立卡工作已于上月底完成。至此,五山地区112棵百年以上以及510棵50年以上、100年以下重点树木都有了电子档案卡,将辅以“一树一策”养护机制,不断提升绿化管养水平,推动生态修复保护工作取得新成果。

  “位于法乳堂东侧,树龄326岁,胸径约243厘米,生长环境存在立地条件差、树表寄生杂物较多、根系呼吸不畅等问题;保护治理措施为破除水泥铺装、人工剥除青苔、修复部分增加防腐处理……”编号1049号银杏的电子档案内容上千字,详细记录了该树的身份信息、健康状况、保护治理办法等。南通狼山旅游度假区管理办公室副主任吕建华介绍,“一树一档”“一树一策”将为五山地区生态修复与保护提供更加科学精准的治理方案。

  五山及沿江地区总面积约17平方公里,包含14公里江岸线。上世纪七八十年代起,南通主城区江岸被越来越多的码头、堆场、园区、企业填满。2016年,中央生态环保督察指出长江南通段相关问题后,五山及沿江地区生态保护和修复工作迅速启动。经过多年努力,组织实施船舶污染、非法码头和饮用水水源地环境保护等20多项专项整治行动,关停并转“散乱污”企业203家,拆除河道周边各类违建6.5万平方米,退出港口货运功能,腾出修复岸线12公里,新增超6平方公里森林绿地,累计投入120亿元。

  布设生物多样性观测点,安装长江江豚声学监测设备,编撰《植物图谱》《鸟类图谱》,启动“江豚湾”保护与开发项目……2021年起,南通五山地区滨江片区生态修复保护工作逐步从“一条江”“一段岸”整治等宏观层面,向“一棵树”“一根草”“一只鸟”“一头江豚”保护等微观层面深化,用“绣花功夫”精绘“沧桑巨变”新图景。

  5月底,87岁高龄的南通籍著名古人类学家、博物学家周国兴走进军山自然生态保留地,对一路上闯入眼帘的络石、鹿藿、窃衣、威灵仙、扶芳藤等绿植,豆娘、叶甲等昆虫,如数家珍。2021—2022年度,五山地区滨江片区观测项目共记录物种1293种,较上一轮本底调查新增37种,猪獾、江豚等消失多年的物种再度回归。五山地区生物种类正以“肉眼可见”速度恢复、增加,“沧桑巨变”愈发可观可感。

  2021年5月1日,由南通市人大制定、省人大批准出台的《江苏南通狼山国家森林公园管理条例》正式施行。《条例》明确森林公园的规划、建设、保护、培育、利用、管理等举措,列出擅自采挖植物、非法猎捕野生动物等十三条禁止事项,将军山南麓生态保育区作为生物多样性核心区域,实行封闭管理,以法治护航五山滨江生态修复保护工作。

  五山及沿江地区生态修复保护工作启动之初,南通即建立起由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总负责,人大、政协、纪检、法院、检察院及51个部门“全员上阵”的组织推进机制。编制实施沿江生态带发展规划,进一步降低生产岸线占比、调高生态岸线比例。将沿江生态红线区域占比提高至23%以上,高出省定标准4个百分点。建立县(市、区)污染防治攻坚“月点评、季考核、年述职”工作机制。强化与上海、苏州、泰州、扬州等周边地区合作协同,构建生态联防共治格局。探索水环境流域补偿制度,破题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制度改革……全市上下拿出共抓长江大保护的硬举措,形成推进生态文明体制改革的强合力,南通五山及沿江地区山水林田湖草沙系统治理项目入选国家林草局首批典型案例、全省“最美生态修复案例”。

  上月,南通市生态环境局、南通文旅部门联合发布首批5条生态文化精品体验路线,从五山地区滨江片区出发,经通州、如皋、海门、启东、如东等地,将江海岸线生态美景串珠成链,方便游客打卡。近年来,五山地区滨江片区生态修复保护的成功经验不断“复制粘贴”,南通新增启东(长江口北支)湿地、海门南布洲公园、南通经济技术开发区洪港滨江生态湿地公园、如皋龙游湾等10个生态特色示范段,奋力续写“沧桑巨变”新篇章。(新华日报记者 贲腾)

【责任编辑:DH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