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重型车辆的频繁碾压,急刹车和恶劣天气影响,干线公路中通常会出现一些诸如坑槽、车辙、龟网裂等病害,这些病害虽然看上去对公路交通安全影响不大,但如不及时处置会导致公路的进一步损坏和加速老化,给交通出行带来安全隐患和不便。
在现场节奏紧凑的施工和有效的监管配合下,从2024年3月7日到该月月底,为期二十多天的通州干线公路中小修工程中主体部分已保质保量全部完成。在此次工程中,施工人员对辖区228国道、335省道、204国道、356省道等8条国省干线中共17000平方米出现病害、破损的路面进行维修,并对其中28处车辙病害较为严重的5000平方米交叉路口段运用新材料解决车辙病害难题。
把好工程安全关
安全问题一直是工程实施中的重中之重,而相对别的工程来说,公路中小修工程的安全保障系数难度大,因为它的施工特点是点多、线长、面广、分散,工程流动性大,节奏紧凑,如果都采用封闭施工的方法,不但会造成交通拥堵,大大降低公路通行效率,影响地方经济发展,还会迟滞工程进展,增加施工成本,拖延计划工期,影响后期运行。
为此,工程施工方在管辖该条路段的交警中队备案后,对施工现场实施临时性交通管制,在工程起终点设置缓冲区,显眼位置设置限速标志、前方施工标志牌等系列安全措施提醒过往车辆、行人注意路况,减速慢行;利用安全警示锥在施工区域周边进行围挡,隔离形成半侧车道施工,半侧车道通行的施工方式,确保安全施工和公路安全运行两不误;同时,现场一直设有专门的交通指挥员,指挥过往车辆安全通过。如果遇到突发情况,施工人员会立即联系驻地交警,执法等力量一起帮助处置,多方保障,把好工程安全关。
把好工程质量关
施工中,如何保障好施工质量是至为重要的一环。施工方、监理方、业主监管方把好施工“前、中、后”期三道关,建立三级质保体系;施工前根据路面施工技术规范对原材料粗细集料、进行检测,施工过程中对各类混合料,颗粒级配、沥青含量进行抽样检测,施工完成后,对工程实体的厚度、压实度等也进行检测。实际施工中,施工人员通过测温,确保沥青混凝土在规定的温度范围内施工,控制摊铺碾压温度。
在某次工程施工的监管中,通州公路分中心职能部门发现铣刨坑塘时,有块状老沥青遗留,这导致新沥青铺上去,形成夹层,使得新沥青易脱落,出现坑塘病害,对此监管人员要求及时采用人工加机械清理(人工铲除和铲车铲除),施工方迅速加以落实,直至完全清理好后再进行下一道工序,对于此类工程通病,施工过程中已经形成自检制度,一经发现,立即清除,保证了施工质量,消除了隐患。
工程施工以来,通州公路分中心职能部门通过有效监管,督促施工方从划线、切割、铣刨、摊铺、渗水、压实度等方面控制修补质量;督促其严把验收关,通过现场技术员的设备检测、仪器验收,确保作业路段接线平顺,路面平整密实。
把好工程创新关
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中小修工程中注重创新理念,在注重安全、质量的同时把好工程创新关。此次工程中有三处创新:首先是交叉路口摊铺中用上无车辙添加剂。为提高交叉路口路面的抗车辙性能,此次中小修工程的施工中,交叉口沥青摊铺料均用上了“四新技术”(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新设备)中的新材料——无车辙添加剂,据了解,在普通沥青混合料中掺加1%的添加剂,即可显著提高沥青混合料的高温稳定性,并改善抗水损坏性能,大幅度提高道路的抗车辙性能;其次,车流量大的地方使用免养水稳。工程中有三处施工段车流量较大,施工占用路面的时间越长,不安全因素就会越多,在做好安全保障的同时,施工方在这三处施工段用上350平方米免养水稳,传统水稳的养护周期是7天,用上免养水稳当天摊铺,隔天就能开放通行,大大缩短了路面占用时间,方便高效;最后取芯方式微创新。取芯机重400公斤,传统的取芯方式就好比抬桌子那样进行“四人抬”,不方便,不安全,此次工程中在车上装上小吊机采用随车吊装卸取芯机,不但方便了,安全性也大大提高。
2024年干线公路中小修工程是本年度辖区公路上的第一个工程,是通州公路新的一年里的打响的“第一炮”,在这春节假期后的第一个月份里,通州公路真正做到了“开年即开工”“开工即实干”,优质高效推动公路工程开展落实,为保障施工安全和行车安全两不误,工程质量和创新有保证,通州公路人把好安全、质量、创新这三关,用上“四新技术”,为全年工作充分发挥先行带动和示范引领作用。(文/宋敏 左蔚 图/左蔚)
编辑:冯建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