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林,作为无锡首个工业经济千亿级乡镇,提到它就绕不开强产业与优经济,但在这个工业重镇,藏着一项非物质文化遗产——烙画。
铁笔游龙 守护非遗技艺
一根普通的电烙笔,一块寻常的木板,游龙走笔洋洋洒洒,烫出永不褪逝的色彩。木板上,飞龙矫然昂首、活灵活现,“腾”于方寸之间;木板边,许全华目光透亮、神采奕奕,传承之光熠熠生辉。
烙画古称“火针刺绣”又称火笔画,是一种用火烧烙铁在物体上熨出烙痕作画的艺术表现形式。据民间传说记载,烙画始见于西汉末年,距今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在许全华手里灵活运行的烙笔,就像一条烧得火红的游龙,画面色彩呈现出深、浅褐色乃至黑色。“烙画的最佳效果是与中国水墨画无限接近,最佳价值是长久收藏后的永不褪败。”这是许全华经年累月下对烙画的独特见解。
植根本土 弘扬非遗文化
出生于二十世纪六十年代的许全华是官林镇官林社区人,早年受教于著名书画家尹瘦石先生学习国画与书法,后跟随许炳松先生学习烙画这种特别的作画方式。烙画最重要讲究心静,许全华如蛟龙一般沉稳却又不失豪迈的性格,使他如鱼得水。
拜师学艺时师傅的一句“没有十分坚定的毅力与恒心,不必踏入此门”,让许全华用执着将热爱点燃,如今已是宜兴市“烙画”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的许全华,从艺三十年来,不仅继承传统工艺、保持烙画“内秀”的魅力,而且不断创新技法、突破题材,彰显烙画“外放”的价值。他创作的人物、花鸟等形象细腻精致、形神兼备;山水作品则大气磅礴、意境深远。
一路走来,许全华创造了不少作品。最值得一提的是,2005年耗时一年半创作的“梁祝”系列烙画,一百多张九十年代的三合板上完整地呈现了梁山伯与祝英台的爱情故事。此外,他还创作了许多以宜兴的古桥、老街和历史传说故事为元素的作品,让家乡文化透过烙画作品传承下去。
“烙”此不疲 助力非遗传承
近年来,宜兴市博物馆致力于开展非遗体验活动,将传统技艺与现代生活相融合,让非遗艺术焕发出新的生机和活力。许全华进馆展示、授艺,吸引了不少参观者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
“如今我们宜兴烙画艺人还是比较少的,我也想通过自己的努力不断完善这门手艺,争取多带徒弟,让更多人走近烙画,认识烙画,喜爱烙画,一起来传承发扬祖先留给我们宝贵的文化遗产。”许全华表示。
以铁为“笔”,以火为“墨”,以家乡情怀为“题”,在传承与创新的交融中,许全华让烙画艺术在宜兴绽放光彩。(图文/景美玲 袁佳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