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寿宁斜滩法庭工作纪实:“螺蛳壳”里做“道场”

2024-07-12 15:12:11| 来源:中国网•东海资讯| 分享到: | 字体:
链接已复制
如何在人员不足、设施老旧、空间局促的“螺蛳壳”里助力实现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是许多山区乡镇法庭面临的重要考题。近年来,福建省宁德市寿宁县人民法院斜滩法

  如何在人员不足、设施老旧、空间局促的“螺蛳壳”里助力实现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是许多山区乡镇法庭面临的重要考题。近年来,福建省宁德市寿宁县人民法院斜滩法庭着力整合内外部资源,以提升基层纠纷自解能力、延伸司法服务触角、加强多元主体协同联动为抓手,破解资源不足困境,书写高质量发展的司法“答卷”。

  提升基层纠纷自解能力,“小切口”窥见“大枫景”

  廊桥是寿宁县村民议事休闲与敬奉先祖地方,是凝聚民众情感、维系地方文化认同的重要纽带。农忙后的山田桥上,法庭干警和当事人围坐一圈。

  “法官,你说他把水都弄到我家田里是不是犯法了?”老张向法官数落着邻居的不是。老李反驳道,“我种的茭白耗水量很大,干死了你养我啊。”“法官,这个人他从小就滑头,小时候一起烤番薯他都要争个大的”。“我还没说你……”看着两位老人像小孩子一样相互嗔怪起来,大家忍俊不禁,一笑之后气氛渐渐变得轻松活泼。

  法官乘着气氛缓和,接过话茬:“叔,在法律规定了相邻土地的使用人之间应当按照有利生产、方便生活、团结互助、公平合理的原则……”。就这样,曾因截留农田灌溉用水闹得不可开交的两家,在法官说法和乡贤说理下握手言和,像这样的场景时常会在各村廊桥内上演……

  斜滩法庭基于廊桥的民俗意义,将其打造成乡村矛盾化解的“前沿阵地”,吸收乡贤作为特邀调解员,选取法律关系简单但证据单薄、矛盾尖锐的案件进行现场调解,以案释法,将传统道德约束与法律约束的有机结合,即提高了案件调解率,又起到了“审理一小件,教育一大片”的社会效果,助推基层治理工作走深走实。

  庭长郭强告诉笔者,人民法庭受理的大量案件都来自群众的生产生活琐事,证据单薄。在以证据为基础的诉讼活动中,简单地一判了之可能会导致实质不公正的情况发生,进一步激化矛盾,因此宜在法律框架内发挥乡规民约、乡贤族老自治功能,融情入理的化解矛盾纠纷,实现“事了人和”。

  不仅如此,为了将矛盾纠纷化解在前端,除“廊桥夜调”外,斜滩人民法庭找准司法服务与乡风民俗的结合点和落脚点,创新创建了诸如“赶圩说法”“家事网格员”等工作方式,把守望相助、邻里和睦、重义守信等中华民族传统美德融入案件审理、纠纷调解全过程,为诉源治理融入文化基因,促进基层社会治理从“化讼止争”向“无讼少讼”转变。据统计,三年来,斜滩法庭家事中心共审理离婚纠纷1137件,其中调撤率全市最高,高达79.16·%,而且平均审理期限全市最短。

  延伸司法服务触角,“小服务”折射“大作为”

  九山半水半分田,斜滩法庭辖区内山峦延绵,路况不佳,加之留守老人多、信息化设备少,无论是群众参诉抑或是法官下乡调解都多有不便。在交通设施和通讯方式高速发展的今天,深山里的村庄似乎被“遗忘”了。

  “操作非常简单,只要点击接听就能与法官面对面,我这种‘没文化’的人都会用,我们村已经用这个解决好几起纠纷。”青垅村支书指着村委楼上“诉服村村通”的标识向笔者介绍道。据了解,为了改善辖区交通不便、信息化水平低等不利条件,斜滩人民法庭在辖区68个行政村全覆盖布设“诉服村村通”,为了全面照顾到被信息化时代“遗忘”的老人们,斜滩法庭注重简化设备操作流程,群众无需进行复杂的手机操作,只要走进在村委楼设立的诉服村村通工作室,一键即可连线法官视频通话,既满足了山区人民在线诉调、法律咨询等司法需求,也免去群众、法官舟车劳顿之苦。

  寿宁法院副院长许志锋表示,“智慧法院建设是推动山区法庭突破时间和空间制约,实现高质量发展的重要途径。诉服村村通的建设以‘操作简、覆盖广、不增编、不建房’为原则,对村社现有硬件设施加以智慧化改造,用“一根网线”串联起人民法庭、调解员、网格员等解纷资源,打破传统人民法庭服务乡村振兴在时间和空间上的制约,将司法载体和触角延伸到群众家门口。”

  整合内外部解纷资源,“小法庭”撬动“大治理”

  人员力量薄弱,是阻碍法庭深度参与基层社会治理的桎梏。郭强表示,“法庭下辖五个乡镇,只有一名法官,因此如何综合运用外部解纷资源为当事人节约维权成本、缓解审判压力,是我们长期探索的方向。”

  “郭法官,我们村老张在给李德春(化名)打地基的时候因吊机脱钩不小心被重物砸伤了,现在人在医院,但各方因为医疗费分担问题闹僵了,十几个人在派出所相互推搡,您看看能不过来处理下?”一天晚上,凤阳村的网格员联系上法庭。

  考虑到法庭在处理群体性案件上力量不足,郭强第一时间向乡镇综治网络发出预警,并与综治成员单位派出所、司法所、老练调解工作室会商研究解决对策。考虑到该纠纷的紧迫性、复杂性,如果按照诉讼程序处理,需对人身损害进行司法鉴定,案件审理周期长、诉讼成本较大,可能会导致矛盾进一步激化,因此大家定下了“高效、稳定、公平”的调解方针。

  “联动小组”基于具体伤情、责任划分等事实情况,多元共调,最终在当天晚上凌晨1点40分,各方达成调解协议。但办案经验丰富的郭强仍有预感调解方案的履行可能会有反复,嘱咐网格员实时关注情况进展。不出所料,案件果然反复,“联动小组”连续三个晚上前往调解,终于在各方的努力下,当事人当场履行赔偿义务,至此,该起纠纷得到圆满解决。

  这是近年来斜滩法庭整合内外部解纷资源,不断扩大“朋友圈”的小小缩影。该法庭以“宁人息事”无讼创建活动为契机,打造“深巷法庭+”多元解纷新模式,将矛盾纠纷解决功能嵌入网格化平台,充分发挥网格员、村级调解组织力量,打造多渠道、多主体的矛盾纠纷排查预防分流跟踪化解的工作闭环,同时,助力各综治单位优势互补、协调联动,发挥普罗大众力量,形成治理合力,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切实做到“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乡,矛盾不上交”。(吴啸虎 蔡逸梅)

【责任编辑:DH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