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治理,面对的是老百姓对幸福生活的追求和向往,为的是他们更多的获得感、满足感和安全感。这永远不是一个人、一个部门或一方政府的事,需要社会各种力量的协同努力和居民群众的积极参与,这是大家的事。
近年来,宜兴市经开区(芳桥街道)龙眼社区积极搭建社区平台,以社会组织为载体、社会工作者为支撑、社区志愿者为辅助、社会公益慈善资源为补充,通过“三管齐下”的优化理念打造“和美家园融合体”,以环境“颜值”换村民“幸福值”,构建起共建共治共享的基层治理新态势。
提质效,党建引领“带头管”
想在办公室找到徐明很难。作为党总支书记,他和10多个社区工作人员基本每天穿梭于各小区之间,为了治“脏”、治“乱”、治“破”、治“污”、护“绿”,他们不放过每一个角落。
“干部带头,党员示范,让更多村民参与进来,才能让社区更美更靓。”徐明说,把准人居环境建设的着力点和关键点,社区以130多名党员为骨干,充分发挥战斗堡垒作用,带动了人居环境建设的“全民热潮”。
强化标杆意识,充分发挥党建引领的组织效应。在2022年书记项目中,社区党总支成立整治专班工作小组,深入安置小区一线,逐一过堂,逐个击破,带领党员群众集中高效对安置小区内乱垦乱种、乱搭乱建、乱堆乱放、乱涂乱画等不文明现象进行清理,共同营造美好家园。整治中共拆除乱搭乱建38处,拆除面积320 平方米,恢复绿化带8000平方米,清理乱堆乱放6200处,清理小广告2600处,小区面貌因此焕然一新。
同时,在“三清三治”的持续推进中,针对整治重点领域,社区党总支又依托街道农业农村局、水利站、城管中队、纪工委等部门实地检验工作成效,查找问题方向、明确整改要求,均取得了较好的整治效果。
重民意,群众同心“自发管”
“社区帮忙装了竹篱笆和指示牌,小菜地现在干干净净、整整齐齐。种什么、怎么种,我们自己说了算。环境差了,自己住的不舒服,还丢村里的脸。所以大家平时相互提醒”谈起变化,张慕自然村村民老张打开了话匣子。
紧贴民声民愿,不断激发村民自治的内生动力。在集中整治张慕自然村门前杂物堆放问题过程中,社区统一规划设计闲置空地、购买安装竹篱笆和标识牌,对118个“小菜园”实施提质扩面建设。发现随意开垦、私自围搭等现象,便通知村民在规定时间内自行清理,同时与村民签订“门前三包三禁”自治责任书,每季度对家前屋后进行检查打分,并与年终环境整治奖励直接挂钩,推动村民养成自觉维护村庄环境的习惯。
“利用‘板凳议事会’的形式,通过面对面交流,充分调动村民参与协商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龙眼社区党总支书记徐明介绍,为让村民进一步了解环境整治的重要意义,同时也倾听群众所急所想,共同寻找解决方案,保证张慕自然村环境提升工程、唐家浜农房改造及生态环境改善的顺利进行,社区将服务重心下移,利用拉家常的“板凳议事会”听民意、找方法、助推进,共召开“板凳议事会”19场,参与村民200余人次。
另外,社区还组织干部、老党员、村民等成立了83人的志愿服务队伍,提供志愿服务近百次,有效带动村民积极参与人居环境整治。
聚合力,统筹资源“融合管”
“鸦有反哺之恩,羊有跪乳之情。饮水思源,这里的一草一木和父老乡亲都是难以割舍的家乡情怀,为家乡贡献绵薄之力也是分内之事、应尽之责”,丰烨医药(无锡)有限公司负责人张伯南如此表示。
张伯南出生于张慕自然村蒋家组。作为该村的企业家代表,他在村环境提升工程中慷慨解囊20万,支援拓宽、黑色化铺浇主村道,打造村牌坊,铺设沿河步道等相关工程建设,并为特殊群体和困难群体爱心捐资。同时,张伯南也是社区“龙眼智库”成员之一。他还踊跃参与“板凳议事会”,献言献策,积极引导村民自主拆除违建,清运杂物,支持工程施工。
无独有偶。张慕自然村乡贤代表,华东师范大学化学系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吴鹏不但为家乡人居环境提升工程出谋划策,还专程为村牌坊题字。另外,他还积极协助和推进村里开展的“飞线”入地整治项目。
深促协同发力,精准对焦社会力量的融合参与。在人居环境提升过程中,龙眼社区利用主流媒体多形式全方位广泛宣传,并不断多维链接社会资源,绘制出共治“同心圆”。在张伯南、吴鹏所在的“龙眼智库”中,有专家、企业家、记者、律师、教师等21名代表,分布于媒体、教育、法律、建筑等13个行业。根据专业优势,社区将智库成员分类形成动态“资源清单”,组建以党员代表、居民代表、网格员、智库成员为主的“社区智囊团”,建立完善运行体系。通过入户走访、调查研究收集民众诉求,形成社区“需求清单”。定期召开座谈会进行讨论分析、积极建言献策,并适时参与社会矛盾调解,营造出多方关注参与人居环境建设的浓厚氛围。自成立以来,“社区智囊团”已提出各类建议172多条次,累计参事79次、服务106次,受惠群众达3万余人次。
此外,社区还聘请了27名“特邀监督员”定期巡查暗访重点区域,限期整改到位并纳入考核范围,将人居环境常态化管理落到实处。同时,利用龙眼社区事务工作站对区域范围内的浮山苑、岱华新村、岱华小区、芳华苑、育才小区、阳山南苑、芳南苑实施统一管理、统一服务,真正实现多元参与协作治理,助力人居环境显著提升。
解难题,塑造人居“样板间”
成立于2004年的龙眼社区位于宜兴市芳桥街道集镇所在地,是该街道唯一的社区。区域面积3.5平方公里,居住人口9556人,共有7个安置小区和1个商品房小区,为村居合一社区。社区地理位置优越,文化底蕴深厚,有阳山、岱华山、浮山、葛宝山、阳山荡、潮音寺、龙眼桥、周处故里、甘草墩等历史遗迹。
在“和美家园融合体”项目实施之前和初期,村民的意识不强,不文明现象时有反弹。同时,缺乏资源有效整合和统筹规划,长效管理也落不到实处。“甚至还有人认为,环境建设就是面子工程,和自己并不相关”,徐明坦言,“这让我很头疼。”
以“和美家园融合体”为抓手,以“净、绿、亮、美”为重点,该社区紧抓落实、下足功夫、加大投入,全覆盖、多方位持续推进人居环境建设提档升级。
精准对接民生需求,提高服务的广度、深度和温度;不断扩大社会资源的链接点,资源互补提升效能,为基层治理排压减负;逐步建立、完善、执行长效管理制度……在此项目的带动下,龙眼社区人居环境持续向好,村民“幸福值”显著提升。近年来,社区先后获得“江苏省新农村建设示范单位”“江苏省和谐社区建设示范社区(村)”“江苏省绿美村庄”“无锡市绿色社区”等十多个省市级荣誉称号,人居环境“样板间”已塑造成形。
再发力,构建治理新格局
乡村要振兴,环境是底色。人居环境建设既是一场攻坚战,也是一场持久战。
“人居环境建设不是‘一时美’,或者仅仅‘美在面子’。真正的美应该是‘内外兼修’、‘长久美’,不但‘塑形’,更要‘铸魂’。”徐明表示,龙眼社区将进一步在引导、灌输培养村民主观意识;积极创新、建立完善长效机制;紧密联结、优化整合各方资源等方面持续发力。其中,将重点挖掘、嫁接一切可联动的社会慈善资源,譬如宜兴市红十字会、宜兴市新媒体行业红十字会等,提高“社区智囊团”的数量和质量,共同提质升级“和美家园融合体”项目,以人居环境改善带动乡村基层治理工作取得更大成效,不断擦亮乡村振兴的幸福底色。(图/龙眼社区 文/景美玲 曹家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