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丽乡村建设是我国推进城乡一体化发展的重要任务,乡村艺术的建设是助推乡村文化振兴、构建宜居宜业和美丽乡村的重要路径。2023年9月1日—9月8日,清华大学美术学院与中央美术学院建筑学院的学生们分别前往宜兴丁蜀上坝村和三洞桥村开展“创意未来——装饰材料创作营”活动。学生们通过因地制宜、就地取材、就势造景,以绿色、节约、就近、就便原则,对三洞桥村、上坝村两个村庄的公共区域景观进行美化和改造升级,从而促进村容村貌治理,服务宜居宜业和美化乡村建设,为美丽乡村出谋划策,推动城市和乡村各美其美,美美与共,绘就乡村振兴新图景。
乡村中的“风景”不仅是对现实的记录,同时,它包含了个体情感的记忆与体验,也包括群体价值观的隶属性和理想,成为了一种复杂的符号,是当代乡土文化和梦想的载体。
作品《蘭 亭》位于三洞桥村莲花荡入口不远处的一片荷花池旁。作为中国传统村落,三洞桥村自然景色优美、农业特色资源丰富。《蘭 亭》取晋代《兰亭集序》中“丝竹管弦”等意象,营造雅集之意境,融入当地古往今来的美景。主体材料采用当地竹材,上下错落连接亚克力管和不锈钢管,以起到在风吹拨动中产生材料节奏的碰撞。通过序列摆放及悬挂,顺应莲花荡山水之势,以有机流动的线条凝练湖泊、绿岛、远山等地域自然形态,融入自然。结构的设计提取了古代方亭的外观,运用铝合金方管作为材料语言,整个作品无论是造型还是材料都融合了当地一山一水一砖一瓦的气息。
青山村外绕,绿水村内流。作品“旋鼓”搭建在上坝村地标龙鳞坝上,上坝村有茶园3000多亩,自唐代以来即是宜兴主要茶叶生产地之一,种茶、制茶历史悠久。
装置灵感源于坝上流动的“水”本身,旨在运用以竹为主的多种乡村在地材料,从视听触三种感官出发感知水,寻找不同材料连接人们与水多种互动关系的可能性。装置整体呈现为多个圆形竹圈环环相扣,由对应感官的三部分构成。视觉部分镜面的鼓面与水的光影相互映射,波光粼粼;听觉部分以海浪鼓为原型,收集当地碎石、沙粒等多种天然材料,回响涓涓细流;触觉部分以推动旋转的竹圈共同转动,达到动静结合,激起水花荡荡。当人们触碰、推动“旋鼓”,多个竹圈开始旋转带动着内部的鼓,不断发出多种“水”的声音、光与水变幻无穷,轻盈又富有动感,人与水的关系被放大,“旋鼓”与龙鳞坝一起成为乡村生活的一处美好风景。
近年来,随着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的大力推进,丁蜀的村庄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如今,在“三清三治”农村环境卫生专项整治的新要求下,在确保干净、整洁的基础上,更是对美文化有着不懈的追求。
本次创作营活动,清华大学美术学院与中央美术学院建筑学院的学生们走进丁蜀,深刻领略丁蜀深厚的文化涵养,他们学以致用,探索了美丽乡村振兴新途径,为陶都明珠丁蜀贡献青年力量。(图/丁蜀镇人民政府 文/景美玲 何艺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