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遗对话非遗|千年文明 古法匠心——非遗寻古之紫砂对话青铜器主题展在宜兴丁蜀开幕​

 

  它从历史深处走来,传承着文明的血脉。一件非遗作品的诞生,见证了每一代人的守望,承载着历史的记忆。他们手中的作品是文化记忆,坚守的是历史传承,发扬的是工匠精神,倾注毕生心血,焕发出中华文明活力。

非遗对话非遗

 

  “非遗寻古”作品展正式开幕

  东方古艺,薪火相传;大美非遗,闪耀古今。9月22日上午,由丁蜀镇人民政府主办,丁蜀镇综合文化服务中心承办,中国网·美丽江苏协办的非遗对话非遗——非遗寻古之紫砂对话青铜器主题展在丁蜀镇综合文化服务中心正式开幕。丁蜀镇人民政府副镇长陈琳英,江苏省文史馆书画院院长萧平,江苏省文史馆编辑部主任丁俊、中国江苏网副总编辑耿联,江苏省工艺美术大师路朔良,传统失蜡法青铜铸造工艺及青铜器修复技艺非遗传承人周玉兰以及宜兴紫砂行业代表等嘉宾参与此次活动。

  本次展览中,青铜器作品展出中分为三类,包括博物馆复刻作品,周玉兰老师创意作品与三星堆青铜器面具。青铜器作品和紫砂作品交相辉映,仿佛让人重回至那个钟鸣鼎食,觥筹交错,八方来客,礼乐相迎的时代。

非遗对话非遗

 

  对话非遗大师

  在中外文化艺术史上,青铜器始终以极高的艺术成就和重要的历史价值而著名于世,青铜器的出现标志着人类文明铸造工艺的一大进步,青铜器物千锤百炼流传至今,也代表着中华精神薪火相传经久不衰。

非遗对话非遗

非遗对话非遗

非遗对话非遗

非遗对话非遗

 

  传统的青铜器代表着中国艺术审美,就像宜兴紫砂同样作为代表中国艺术审美的一员,二者同样经过时间的沉淀,历久弥新。非遗传承人秉持匠人匠心,将青铜文化和紫砂结合,走到更多人身边,让流失的国宝用另一种方式“回家”。

  本次活动延续了非遗对话非遗的主题,以青铜器对话紫砂形式展开,邀请到了江苏省工艺美术大师,紫砂壶青铜纹饰第一人的路朔良老师与传统失蜡法青铜铸造工艺及青铜器修复技艺非遗传承人周玉兰老师,展开一段青铜时代与陶土文化,吉金与紫土,礼器与用具,不同艺术之间的对话。

非遗对话非遗

非遗对话非遗

 

  现场展览中的每一件作品都是有深厚的文化灵魂,都是非遗传承人的匠心之作。在现场采访中,两位老师都提到对非遗的热爱,对传统文化的热爱。一项项非遗,承载着厚重的文化积淀,凝聚着民族传统文化的精髓,如一颗颗璀璨的明珠,在陶都大地上熠熠生辉。

非遗对话非遗

 

  非遗光芒熔铸中华底蕴

  传承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在服务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中具有重要的战略价值,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推动力量,也是传播中华文化、讲好中国故事的重要载体。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中华文明绵延传承的生动见证,蕴藏着对生命与世界的深度思考,具有独具一格的魅力。然而,任何文化只有“近人”才能“迷人”,只有更紧密地连接现代生活,连接人民群众,才能绽放更夺目的光彩。

  日拱一卒,功不唐捐。未来,丁蜀镇将以此活动为契机,深度挖掘非遗背后的历史、故事和工匠精神,探索将非遗融入生活,让非遗从“静态传承”迈向“活态传承”。以传统之薪,燃当代之火,真正实现了以文化为人民生活增光添彩。(图文/景美玲 何艺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