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帮助小康村新老市民搭建沟通平台,架设相互了解、增进情感的桥梁纽带,推动融合、互助、并进,充分调动新老市民参与基层治理的积极性,助力小康村构建党建引领“融合”共治,共建共享的基层治理格局,11月23日上午,常熟市智泽社区公益发展中心会同小康村在村委会议室里,组织举办了“心XIN相融,你我携手,共赴‘小康’”议事会暨晒晒“我眼中的你”微故事活动,吸引了三十多位新老市民代表参加。
小康村大部分村民家中都有新市民(租户)。议事会开始之前,首先让小康村村民讲讲日常生活中他们和新市民之间的故事。新老市民个个积极举手发言,讲述着身边感人动人的故事。家住珠泾苑3区35幢的宋根寿说,“有一天晚上,他家附近一人家意外起火,是租住在附近的一位新市民和邻居一起通力合作,将火势控制,并从二楼救出卧床老人。事发时正值晚上10点左右,不少村民都已休息,有人已进入梦乡,若放任火势变大、烟雾漫入房间,后果则不堪设想,多亏了附近的新市民临危不惧,赶在消防车来之前把老人救了出来”。家住珠泾苑2区74幢的陈祖兴说,“他家里有两个门面租给了新市民开店,刚开始早上起来,一直会看到店门口垃圾到处都是,他每天早上六点多就起床,第一件事就是打扫卫生。时间久了,他的行为感动影响了租户新市民。到后来新市民早上起来积极主动抢着打扫店门口的卫生,主动清理垃圾,把店门口搞得总是干干净净”。家住珠泾苑4区54号的陈保生,前阵子发现租在他家里的新市民有半个月都没见到面了,非常担心,到处打听,还特地找到他上班的厂里,去了解情况。得知租户新市民去了外地出差才放下心来。家住珠泾苑2区9号幢的谭林生说,“他家里的新市民已经在他家住了十多年了,早就把对方当成了家人一样,要是下雨了,他们会主动把租户晾晒在外面的衣服收进来。看到新市民工作生意忙,也会主动帮新市民带带小孩。租户新市民对他们的善举也是非常感激。平时烧了好吃的,也会专程分享给他们。每次回老家还会给他们带回来当地的土特产”……,这样的例子举不胜举,新老市民一家亲。大家都发自内心,侃侃而谈,流露出对对方的感恩感激之情。
议事会上,在小康村工作生活多年的新市民刘冬坡说,“他们一家租住在小康村一户村民家中,他很感激房东这么多年来对他们全家的关心照顾。他和老婆平时工作忙,房东经常会帮他带小孩,做饭给他们小孩吃,对待他们就像自己的亲人一样,让他们生活在小康村感受到了家的温暖”。来自安徽的黄天保,在小康村开了一家服装店,他说自己刚来小康村的时候小孩才10个多月,他们夫妻俩白天忙着做生意,把小孩留在出租屋内,附近的邻居发现小孩爬到了防盗窗上,一边扶住小孩,一边帮忙找到他们夫妇俩,并通知他们及时赶回家里,杜绝了一件安全隐患事故的发生。黄天保还说“带着家人来小康村已经快十个年头了,这些事回想起来历历在目。包括小孩上学的事,也是小康村党委领导关心下,帮忙咨询积分上学事宜,通过协调,确保了我们孩子顺利入学……,这些都让他对小康村充满了感激之情。他说他早已把小康村当成了自己的第二个故乡”。
议事会上,新老市民们围绕“心XIN相融,你我携手,共赴‘小康’”这个议题,大家纷纷举手发言,展开了热烈讨论。为新老市民如何更加融合融洽,建设和谐“小康”,真正达到共融、共治、共建、共享氛围,他们畅所欲言,各抒己见,为小康村党委出谋划策,提出自己合理化建议意见。
期间,常熟市智泽公益发展中心的社工们还为新老市民先从“情感融合,温暖对方”,专门设置了一个小游戏环节---“把爱说出来”,让在场的每位新老市民说一句表达“爱”的语言,“我已把你当成自己的亲人、我已把你当成自己的家人、你已是我的好兄弟、你就象我的儿女、你就是我的好长辈......”,一句句充满爱和能量的语言萦绕在小康村的会议室里,相互传递,他们彼此关爱彼此温暖。
讲完微故事,“融合”故事还在继续,智泽社区公益发展中心还请来了常熟净源书院的金老师为大家作了一场“传虞山文化,承一脉风华”的国学经典讲座。金老师给新老市民讲述了虞山文化和常熟的经典名人故事。常熟是吴文化的发源地之一,被誉为“人文昌盛之邦,文物著于江南”,拥有丰富的文化遗产,胜迹处处。早在五千年之前,就有崧泽、良渚文化先民在此繁衍生息;西周、春秋时期吴文化石室土墩遗址遍布虞山;齐梁古刹、唐代石刻、南宋佛塔以及元明清时期的亭台、桥梁、古井、宅第、楼馆等建筑物和历代名人墓葬、文物遗存保留众多,蔚为大观。在这片土地上也诞生很多历史名人,有仲雍,言子,黄公望等等,通过金老师的讲解,让新老市民加深了对常熟这片土地的了解,对吴文化有了更深的体验和理解,从而,让新老市民对这座城市也有了更多的眷恋和热爱。最后社工还组织新老村民开展了非遗手工活动“古诗词拓印”,让大家沉浸式地体验中国古代的活字印刷术,探寻了非遗文化的魅力,同时锻炼了大家耐心和审美能力,更激发了新老市民对传统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
活动在一片喜悦的氛围中结束,短短一上午,新老市民们饱尝了情感、思想、文化等方面的“融合大餐”,都纷纷表示,要积极融入小康村,并主动参与到小康村的建设和社会乡村治理活动中,为共建美好“小康”添砖加瓦!(图文/查晓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