兴化市合陈镇:人大代表齐助力 推动小田并大田

2023-11-16 17:13:43| 来源:中国网•东海资讯| 分享到: | 字体:
链接已复制
得十五六天才能干完。在实行小田并大田后,连收带种只要三五天,大大提升了收割效率,也缓解了‘双禁’压力。”桂山村党总支书记、镇人大代表刘华忠介绍。

  又是一年收获的季节,兴化市合陈镇人大主席团走进合陈镇桂山村,看到曾经零散不规整的巴掌田,变成了集中连片的大块田,到处是灿灿金黄,洋溢着丰收的喜悦。田间轰隆隆行驶着的联合收割机、一体化免耕施肥播种机等多种智能化机械联合作业,高效完成了水稻收获、小麦播种等工作,将全程机械化作业成果凸显为农业现代化发展成果。“我们村是农业大村,以前这些地分散在各家各户,得十五六天才能干完。在实行小田并大田后,连收带种只要三五天,大大提升了收割效率,也缓解了‘双禁’压力。”桂山村党总支书记、镇人大代表刘华忠介绍。

  勇做改革排头兵,引领乡村振兴新模式

  近年来,桂山村抢抓乡村振兴发展机遇,因时、因地、因势制宜推行“小田并大田”改革,探索在农民自愿前提下,结合农田建设、土地整治,将农户的承包地、场地、荒地、十边隙地对外发包种植稻麦的新模式,以此来整合闲置资源,解决土地细碎化的难题。并积极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全力打造集中连片、设施完善、高产稳产的高标准农田,助推农田建设工作提质升级。

  敢做创新推广人,展现乡村发展新气象

  在实行小田并大田之初,很多老百姓对实施这项改革的好处并不理解,推行比较困难。镇人大代表们与村“两委”班子成员一起,反复召开户主会,通过走访农户,广泛征求农户意见,形成了切实有效的并田措施。即压实村级主体责任,由村结合实际,针对各农户田块大小、质量以及种植意愿等差异化情况进行具体分析、分类施策。针对家里劳动力外出、农业种植效益低、有意愿流转土地的农户,划分“流转区”,由村委整合土地资源,统一签订流转合同;针对流转意愿低、愿意自种的农户,划分“置换区”,在要求种植粮食作物的前提下,通过“置换归片”的模式,推进零星耕地地块整合及空间置换腾挪,进行划片自种。在人大代表们的共同努力下,“小田并大田”工作在桂山村得到了有序推进。

  争做成果受益人,试出乡村改革新思路

  通过“小田并大田”的改革,桂山村的小田、散田大幅减少,适应现代农业发展要求的成方连片的大田不断涌现,更加便利机械化耕种、社会化服务及现代化管理。与此同时也催生出了一批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以往一家一户“干不了、干不好、干起来不划算”的事,随着经营主体的越多越强,适度规模经营的动力和活力也随之越来越足。在桂山村凌葛责任区的稻田里,来自桂山村的种植大户的农机手正开着拖拉机,进行播种前的土地平整。“从种到收再到秸秆打包离田,政府都可以提供全过程服务,种地成本低了不少,我们只要负责管理就行。”看着旋耕机迅速整出耕深均匀的地面,村民杨翠明满心喜悦。2023年桂山村共签订规模种植流转合同9份,流转面积636.69亩,其中溢出面积96.11亩,每亩收取100元的土地流转管理服务费,增加村集体经济收入16.93万元。这让桂山村的村民们直观感受到了“大田”所带来的优势,村民们也成为了实实在在的受益人。

  “小田并大田”成为高效耕作、颗粒归仓的重要保障。“桂山村积极探索形成的‘规范流转交易+适度规模经营+生产托管服务’的土地管理利用新模式,充分整合了土地资源,通过土地流转,推动适度规模经营和生产托管服务,将小田并大田,不仅有利于机械化耕作,而且种田的综合效益也大大提高。下一步,合陈镇将以桂山村为模板,在全镇推广经验,促使‘小田变大田、闲田变忙田’,实现农田增量、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聚力赋能。”合陈镇人大主席周世洋介绍。(文/合陈镇人大)

【责任编辑:DH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