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黄桥街道遇见“理”

2023-11-13 17:06:28| 来源:中国网·美丽苏州| 分享到: | 字体:
链接已复制
沈老师还将自己写的书《姑苏渔姑情》《行云止水》赠送给现场的群众、学生,让大家从所学所得中汲取源动力,把家乡“渔文化”传承好、发展好,在新时代背景下走出创新路

  “在历史长河中,祖先们开始饲养‘四大家鱼’,粉青是黄桥的名片,是黄桥的骄傲,铭刻了灿烂的渔文化。”

  文化自信是一种基础的、深厚的自信,更是深沉而又持久的力量。近日,一场别开生面的传承渔文化脉络的宣讲活动正在相城区黄桥街道上演,黄桥实验小学沈惠勤老师先后走进三角咀家园社区、黄桥中学,用通俗易懂、幽默有趣的语言,围绕北庄基50-70年代的养鱼历史文化,从渔船、粉青、两块石碑等方面叙述了一代代黄桥人养好一池鱼,闯出了一条致富路的故事。

苏州黄桥街道遇见“理”

  沈老师还将自己写的书《姑苏渔姑情》《行云止水》赠送给现场的群众、学生,让大家从所学所得中汲取源动力,把家乡“渔文化”传承好、发展好,在新时代背景下走出创新路,感受“渔文化”的家乡味道。

  在沈老师的讲述下,大家感受到了劳动人民的了不起,平实的语言、鲜活的故事激励大家树立“永远跟党走”的信念,让信仰的种子根植心中,成长为听党话、跟党走的新时代黄桥人。

  春风化雨润心田,砥砺奋进新征程。一直以来,黄桥街道立足本地特色和区域资源,充分发挥理论宣讲工作在贯通理论与群众之间的独特作用,注重宣讲活动的覆盖面和实效性,让理论在基层的土地上开出更艳丽的花朵,结出更成熟的果实。

  延伸上通下达、遍地开花的宣讲触角,锤炼“宣讲本领”

  基层理论宣讲可以为群众提供强大的精神力量和丰润的道德滋养。街道通过举办2023年“百姓名嘴”风采展示活动和“贯彻二十大 奋进新征程”主题宣讲暨“相理相亲”巡回宣讲(黄桥站)等活动,推进理论宣讲人才“培育+孵化”,营造“比学赶超”浓厚氛围。

  今年完善“荷韵之声”理论宣讲队伍18人,构建由1名理论宣讲名师、5名“百姓名嘴”骨干,各村(社区)、机关部门优秀宣讲员组成的“1+5+N”理论宣讲联合体,成立“桥护未来”“‘桥’讲文脉”理论宣讲队伍,打造上下联动、结构优化、全域共建的宣讲人才新局面。

  深化拓展“老书记讲习所”理论宣讲品牌,大力开展“六进”宣讲活动,积极探索“理论+非遗”“理论+文化”等形式,让理论宣讲有“形”更有“效”、出“新”更入“心”。截至目前,围绕“知学践行二十大 踔厉奋发向未来”等主题开展各类宣讲百余次,覆盖4000余人。

  宣讲员对理论的解读有多深刻,宣讲就有多生动。宣讲员通过参加省理论宣讲共建共享平台培训会、冬训主讲人骨干培训班,聆听理论专家授课,持续提升宣讲能力。

  今年,街道1名宣讲员入选首批相城区基层理论宣讲名师,2名宣讲员入选相城区基层理论宣讲名师培育对象。同时,还有1篇稿件入选“贯彻二十大 奋进新征程”2023年相城区理论宣讲精品稿件优秀作品名单。

  拓展分众差异、精准投放的宣讲阵地,落实“需求清单”

  街道针对不同社会群体多样化、个性化、差异化的理论需求,开展分层次、分众化“靶向式”宣讲,培育线下阵地,打通线上电波,让理论宣讲“随时看”“随身听”,使宣讲更接地气、更聚人气。

  线上,依托学习强国学习平台、“荷香黄桥”微信公众号等载体,持续搭建指尖上的“宣讲课堂”,开设“我是冬训主讲人”专栏,录制6期,利用微信群等广泛分享、传播、互学。线下,在未来工场新建立“老书记讲习·未来站”,面向企业人才设置未来大讲堂,围绕产业发展、经济政策等主题全面开讲,给年轻书记、青年宣讲员等传递宣讲“火苗”。

  聚焦群众视角打造身边课堂,将小区广场、单元楼道、暖锋驿站、车间厂房等作为宣讲“微阵地”,围绕安全生产、民生政策等开展宣讲20余次,并用好党群服务中心、新时代文明实践站等,探索推出生活化的微宣讲阵地。

  针对青少年、老党员、新业态新就业群体等分类施策,开发“理论快递”“党员冬训红色收音机”等一批分众化的理论宣讲产品,实现供给与需求的平衡,做到月月有主题、周周有计划,真正架起理论与群众、政策与百姓之间的桥梁。

  创新喜闻乐见、丰富立体的宣讲方式,凝聚“百姓之心”

  基层理论宣讲的对象是群众,群众在哪里,宣传引导的工作重点就在哪里。宣讲员将理论宣讲与基层社会治理、服务群众生活、文明城市常态长效建设等工作紧密结合,切实做到理论宣讲在一线、解决问题在一线。

  今年以来,通过理论答题、互动课堂、志愿服务等形式,举办法律援助、健康义诊、扫黄打非等志愿宣讲服务活动20余场,帮助解决群众难题,发挥宣传群众、服务群众、凝聚群众的重要作用。

  紧密结合“五四”“端午”“七一”等节庆节点,积极开展新时代文明实践主题活动和大型文艺汇演活动30余场次,以“文化艺术”的外在呈现形式,融“理论宣讲”之内核于其中,达到“润物细无声”的宣传效果。

  为让基层党员共沐文明新风,街道邀请“中国好人”尤苑等先进典型代表分享自己的公益之路和志愿经历,鼓励宣讲员们用“小故事”传播“大能量”。结合黄桥现有“渔文化”“桥文化”等文化历史,宣讲员赴学校、社区、企业开展宣讲10次,推动党的创新理论深入朋友圈、工作圈、生活圈。

  同时,宣讲员还深入田间地头、村舍院落,以板凳课堂、庭院课堂等形式开展宣讲活动,激发党员群众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随时将党的理论、政策和声音讲给基层百姓,成为宣传思想的“扩音器”、助推发展的“吹鼓手”。

  基层理论宣讲在团结群众、引领群众、教育群众等方面,发挥着不可或缺的作用。街道将持续在打通理论宣讲“最后一公里”上发力,让宣讲“实”起来、“热”起来、“活”起来,做好理论宣讲与落地实践结合这篇“大文章”,让人民群众听得懂、记得牢、用得好。(图文/相黄萱)

【责任编辑:DH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