菠菜、青菜、西红柿、辣椒……各类时令蔬菜青翠欲滴,五颜六色。每天,在南京市溧水区晶桥镇陶村社区两片46亩的菜园里,179户拆迁安置的居民们都会聚集在这里浇水施肥,松土锄草……大家互帮互助,不时传出欢声笑语,格外热闹。晶桥镇深入学习推广“仙林经验”,通过党建引领,变“堵”为“疏”,打造居民们口中的“开心菜园”,不仅以前种菜毁绿现象彻底消失,还密切了邻里关系。“开心菜园”作为优秀案例在溧水区推广,以“同题共答”,实现从“解决一件事”到“办好一类事。”
堵:种菜毁绿现象屡禁不绝
“以前在我们安置小区周边,许多公共绿地都被非法开垦种上了蔬菜。”晶桥镇陶村社区党总支书记曹光星介绍,近年来,晶桥镇有近千户村民拆迁安置在陶村社区的两个安置小区,由于拆迁村民们的田地大部分被流转或距安置小区较远,部分居民便占用安置小区周边的绿化带、山坡、林地等非法开垦,种植蔬菜瓜果,脏乱差也随之而来。“尽管我们多次对非法开垦的菜地进行了复原,但过不了多久,部分居民又偷偷重新种上了蔬菜。”曹光星说,虽然也上门做拆迁户的工作,但收效甚微,居民们都有着割舍不开的“土地情结”,尝试了很多办法都“堵”不住。
种菜毁绿现象还引发了许多矛盾,大多数年轻居民都希望小区周边有一个良好的环境,一些老年居民却对土地的情怀难以放下,矛盾由此产生。“由于种菜引发的矛盾,也影响了小区居民间的和谐。”曹光星十分感慨,小区居民间的矛盾一时难以调和,也让陶村社区十分头疼。“在深入学习推广‘仙林经验’活动中,我们终于认识到,只有变‘堵’为‘疏’,为居民们提供一块种植菜地,才是解决这一难题的根本途径。”曹光星表示。
疏:党建引领打造“开心菜园”
创新思路,难题也迎刃而解。陶村社区启动了“网格吹哨、部门报到”机制,吹响了部门“集结哨”,晶桥镇农业、农路、国土、城管等相关部门迅速集结,在晶桥镇党委的统一领导下,党群议事会、板凳议事会、党小组会……通过多元协商议事,最终统一了思想,由陶村社区流转两块46亩集体土地,专门提供给居民种菜,前提就是居民把非法开垦的绿地复原。
晶桥镇对规划的两块菜地,开展了土地平整、道路建设、水渠设施等多个提升项目,良好的设施吸引了越来越多的居民认领菜地。“这两块菜地距离两个安置小区都只有一、二百米远,设施完善,深受居民们的欢迎。”曹光星高兴地说,菜地按每垄约40平方收取年租金25元,租金用于菜地的日常管理。如今,这两片46亩的菜地,已经吸引了179户拆迁安置居民在菜地里开心种菜,居民们都亲切的称这两片菜地为“开心菜园”。“‘开心菜园’满足了居民们的农耕情怀,解决了居民们的‘种菜难’问题,现在种菜毁绿现象已经彻底消失。”曹光星表示。
促和谐:小菜园种出基层大治理
“这蔬菜真新鲜,今天中午老人们又吃上绿色蔬菜了。”在陶村社区“开心菜园”种菜的老党员吴德峰,隔三岔五会把在菜园里种菜的20多名党员带头捐出的新鲜蔬菜,送到陶村社区老年助餐点。在党员们的示范带动下,现在越来越多的种菜群众,也都纷纷加入了送菜给社区老人的行列。“我们种的菜自己也吃不完,送点给老人吃我们也有成就感。”居民朱多英笑着说。
在陶村社区“开心菜园”里,笔者看到,“开心菜园公约”十分醒目,公约对居民们种菜环境卫生、菜地垃圾投放、“种菜能手”评比、党员发挥先锋模范作用等都做了具体规定。在公约旁还设置了意见箱和建议本,收集种菜居民们的社情民意。“我们建立了‘社区党总支—网格党支部—村组党小组’三级架构,充分发挥党建引领的作用,建好社区‘田间地头’的议事协商阵地。”晶桥镇组织委员张蓓介绍,通过在“开心菜园”建立一支队伍、一张公约、一项评比、一种氛围“四个一”的长效管护模式,不断增强党员群众共商互助意识,筑牢邻里和谐的阵地。
如今,陶村社区安置小区的居民们在“开心菜园”里一起松土、播种、施肥,相互帮助、切磋农艺。“开心菜园”还成为了晶桥镇中小学生农业实践的教学场所,增进了青少年对农业的了解和热爱。“居民们每天互帮互助在一起种菜,原先‘天天相望不相闻’的居民们也都渐渐熟悉了起来,以前产生的邻里矛盾也都自然消解,社区氛围也热了起来。”曹光星表示,“开心菜园”构建的和善邻里关系,已经成为陶村社区基层治理的重要抓手,下一步,将紧扣居民们的实际需求,进一步扩大“开心菜园”的种植规模。
“通过强化党建引领、用活议事协商、创新治理模式,成功打造‘开心菜园’,通过小菜园种出社区治理大成果,是创新社区治理的一次生动实践。”晶桥镇党委书记胡有亮表示,将丰富吸收“仙林经验”的实践成果,结合第二批主题教育的扎实开展,推动从解决“一件事”向办好“一类事”延伸,有力提升基层治理水平和服务群众能力。(图文/张福敏 李玉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