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底,暑期末。一早,聂学平、顾茜,还有女儿聂子涵相约前往南京红十字血液中心献血。赶上女儿放假,难得一家三口同行献血,也多了份仪式感。
无论是90年代聂学平在部队,还是顾茜异地辗转的工作模式,又或是女儿加入后的三人同行。数十年间,献血是这一家子贯穿始终的主题。从90年代到现在,全家累计献血近8万毫升,相当于近20个成年人的全身血量。
分头行动的“地下工作”
他们这一家,谁是献血的“领路人”?夫妻俩笑说,早期的他们都是分头行动。2002年,顾茜在无锡工作时,就开始参与单位组织的献血;5年后回到南京,这个习惯仍延续。而聂学平更是早在上世纪90年代就开始献血。献血在夫妻俩看来,就是一件习以为常的“小事”,所以很多年以来,他们都不知道对方一直在献血。
直到有一天,顾茜无意间在丈夫的办公桌抽屉里发现了捐献成分血的献血证,发觉和自己的全血献血证不一样,才让彼此的“地下工作”曝光。而那一次,也让顾茜了解到成分献血,并加入其中。
把献血当“小事”,却都献成了“大户”
只要献血间隔期一到,顾茜就准时去血液中心报到。工作午休、周末闲暇,她常常“顺道”就把这件“小事”完成了。“献着献着,就成一种生活常态了。”在不知不觉中,顾茜获得了全国无偿献血奉献奖金奖。
有一次,顾茜看到一篇新闻,说是一位母亲在生产双胞胎时大出血,急需输血救治。得知产妇是和自己一样是A型血,她立马趁着午休赶去新街口献血。正巧被同事看见,同事才惊觉身边竟还藏着这么个献血“大户”。
聂学平的工作很忙,但不耽误他奉献爱心。长期献血,他对于无偿献血的认知很深:“了解得越多,越知道在寒冷的冬季、炎热的夏季,特别容易出现季节性缺血。献全血和献成分血有点不同,比如血小板对于白血病的救治,那拯救的不光是一个人,拯救的是一个家庭。所以能帮一点是一点,给社会多做点贡献。”聂学平获得过三次全国无偿献血奉献奖金奖,取得了无偿献血的最高荣誉——全国无偿献血奉献奖终身荣誉奖。2018年,他被评为“南京市好市民”。
因为工作、学习以及异地的原因,一家三口一起献血的机会并不多。但无论是“分头行动”,还是结伴而行,他们心照不宣的爱心与默契始终如一。(图/南京红十字血液中心 文/王晖 翟宇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