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志华,苏州市第十六、十七届人大代表,南京师范大学苏州实验学校副校长、高中部校长,中小学正高级教师,江苏省化学化工学会理事,苏州市姑苏教育领军人才,江苏省高中化学特级教师,江苏省“苏教名家”培养对象。作为一名长期奋战在一线的教育工作者,他始终坚持不断更新教育发展理念,永葆教育初心,为基础教育拔尖创新人才培养默默耕耘。
1.打造高中教育新高地
高中是基础教育的最高学段,承载着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的重要任务,基础教育的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成果直接影响着高等教育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效果,党和国家也是将拔尖创新人才的培养提高到前所未有的高度。在全校师生的共同努力下,南京师范大学苏州实验学校历年高考成绩始终保持高位。作为连任两届的人大代表,他积极参加人大组织的各项集体活动,跟随所属代表团深入基层调查研究,积极建言献策,履行代表职责,反映民情民意,累计提交代表建议19条。今年的市人代会上,他建议进一步推进普通高中内涵发展,全面提升普通高中办学质量,积极为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和办学水平建言献策。
2.探索教育教学新样态
作为高中部校长,从学部创办伊始就制定了教育教学的硬性规定,要求每一个学生每天必须睡满9个小时,晚上8小时睡眠,午饭后回到宿舍一小时午睡,他认为学习效率才是学习的关键。他提出课堂教学要实施十二字方针:限时讲授、小组合作、踊跃展示,强调学生的自主学习,以“先学后教”为基本策略,将传统课堂的“讲授中心”调整、重构为“学习中心”。除此以外,每天一节体育课让运动成为学部特色,他认为多运动,看起来耽误了孩子的学习时间,但事实上体质提高后会促进孩子们的学习效率,这一点上他身体力行。李校长经常组织学生远足,开拓视野,亲近自然,浙江南北湖、东太湖、阳澄湖、护城河沿岸都留下全体师生的脚步。他结合工作实际,围绕加强学生运动技能、优化学校课后延时服务等方面形成多条代表建议,希望引起社会对学生体质健康和兴趣特长问题的重视。
3.解决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的“瓶颈”
作为一名人大代表,他认识到拔尖创新人才的培养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构建基础教育和高等教育一体化培养模式,从根本上解决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的“瓶颈”问题,让有能力的学生不断接触和探索新知识的内在动力,同时也有助于学生缩短学生从中学到大学的过渡期。办学过程中,他提出要按照学生的特长进行“私人订制”式的指导,使其潜能得到进一步挖掘和拓展。另一方面,他要求着力提升教育工作者关于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的认知,营造社会广泛支持的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文化氛围;不同层次的教育机构要合作建立人才培养的融通模式,为学生提供学习和就读经历体验的“绿色通道”;加强培养从事拔尖创新人才教育的教师和专业管理人员,为“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着力造就拔尖创新人才”奠定基础。
“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我深刻感到肩上承担的重任,将深刻学习领会贯彻两会精神,努力探寻普通高中高质量发展路径。”李志华说:“理想的学习是一种基于过往、直面现实与朝向未来的研究和探索,特别关注过程与方法,我将铭记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追寻教育真谛,造就完全人格,培养既有家国情怀、又具全球眼光的现代中国公民。”(图文/高铁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