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式现代化关键在科技现代化。加快建设科技强国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支撑。9月2日-6日,在北京举办的2023年中国国际服务贸易交易会上,中建一局三公司以“开放引领发展,合作共赢未来”为展示主题,携多项新科技亮相首钢园区建筑服务专题展区,推动绿色低碳发展,助力科技强国建设。
进入中建一局展馆,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副多彩的沙盘模型,这是全国最大山水林田湖草沙生态修复试点工程——内蒙古乌梁素海流域生态保护修复试点工程,项目流域治理面积约1.47万平方公里,其沙漠治理面积位居全国同类工程前列,共包括5种业态、9项子工程。工程在实施过程中,采用“4233”生态修复治理施工模式,即四步走标准化沙漠治理、林草修复两大神器、矿山三重治理、海堤整治三步施工,首创轻型压草覆沙机械和梭梭肉苁蓉同步种植一体机,研发出精准化水肥一体化自动灌溉系统和无人机飞播进行林草种植与播撒,总结出针对矿山生态综合修复的“三重”治理方式。
目前工程阶段治理成效显著,项目团队完成了4.8万亩沙漠的平沙固沙和梭梭树种植、2.3万亩经济林种植及1万亩飞播造林、58平方公里的矿山治理和68.76公里的海堤路修筑,有效防止进一步水土流失,改善了黄河中下游生态环境,使“北方防沙带”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得到进一步提升,每年可减少100万立方米的黄沙流入黄河,使黄河中下游水生态安全得到有效保障,推动流域内3.7万贫困人口脱贫致富。
展区内,一个圆柱形的建筑模型蓝色环状模板正在逐渐升起。在讲解员的介绍下,笔者了解到该圆柱形的建筑是单体筒仓的缩小模型,广泛用于粮食加工、仓储,是大国粮仓的典型建筑。项目采用的“空中筒仓滑翔机”,利用电动数控滑模平台替代传统滑模技术,在广袤的中华大地让大国粮仓落地生根、拔地而起。
据悉,三公司创新研发的高精度同步提升智能滑模平台作为智能装备重点课题,依托“数字中国”整体布局规划,深入推进科技创新行动,对已使用40多年的传统液压滑模技术进行了突破性的变革。首次实现滑模平台电气化提升,可有效避免传统滑模油路污染筒仓仓壁,保证粮食不受液压油污染,确保粮食存储安全;首次通过数字化系统控制滑模提升,将滑模运行精度控制毫米级以下,让滑升过程数控精准、运营平稳,并有效提升了筒仓建设的工程质量,保障了工程质量。
中建一局坚守央企责任使命,牢记粮食安全这一“国之大者”,以科技创新助推高质量粮食仓储工程建造,“筑”力保障国家粮食安全。
中建一局自主研发的建筑材料运输机器人吸引了众多嘉宾的关注。据悉,这款运输机器人是一款针对建筑工地复杂地形设计的无人化柔性运输机器人,主要解决建筑工地内“体小、量多、零散”的物料运输难题,可通过算法实现运料的运输频次、运输方式等运输任务最优化,并能实现自主爬坡、过台阶等先进功能。
讲解员向笔者介绍,该运输机器人在外形设计上,选择了中建集团吉祥物“蓝宝”,是一款“高颜值”设计作品,并具备五大技术特点:
1.自主柔性 具备自主灵活性地图构建特征,可以生成运输机器人所处环境的高精度地图,快速搭建和转变工作场景;
2.高通过性 采用差速柔性坦克链底盘,可通过35度斜坡和台阶等复杂路面;
3.智能性 无人驾驶运输机器人会采取转向、刹车等相应的行动,实现复杂场景下的自主行驶;
4.安全性 可以识别道路情况、障碍物、行人和其他车辆等环境信息,并具有安全保护系统,在行驶过程中安全可靠;
5.实用性 具有自动后翻斗设计功能,可以实现一定程度的自动卸车。
三公司副总经理、总工程师梅晓丽介绍:这是一款集安全、柔性、智能等多维度设计为一体的柔性运输机器人,适用于建筑工地不同施工场景材料水平运输,达到无人化、智能化物料运输模式,大大降低劳动强度。
中建一局三公司紧跟科技强国战略,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将高质高效完成乌梁素海生态修复工程后续建设任务,打造覆盖全产业链的“绿色”竞争力,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不断推动科技研发能力再上新台阶,为加快建设科技强国贡献更大力量。(隋宗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