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工业园区玲珑湾花园是一个分期开发的小区,其中最早开发的二、三区已经有近二十年的房龄,出现了诸多问题,小区庞大的体量,也导致了各种问题接连而至。面对这些问题,苏州工业园区金鸡湖街道玲珑湾社区党委主动破题,推动党建引领基层治理向更基础的单元延升,以组团为单位,形成了社区党委—党支部—组团行动支部的纵向治理体系,物色优秀的居民党员成为行动支部书记,通过行动支部书记对网格内“责任田”的精耕细作,提升组团治理精细化水平,玲珑湾二区在行动支部书记徐容的带领下,将二区化身为“实验田”,取得了阶段性成果,为党建引领基层治理做出了表率。
共商共治,老房换新颜
玲珑湾二区有近二十岁的“高龄”,外墙改造工程复杂,又涉及各方面的专业知识,正当大家没有头绪时,第二行动支部的书记,正好也是16幢的居民——徐容站了出来,牵头组织成立了改造小组,让大家渐渐地对改造有了头绪。经过讨论、跑票、资金筹集,最终改造小组完成了全部流程。
经过数月的改造,16幢的“补丁墙”摇身变成“颜值墙”,困扰大家已久的漏水问题也终于得到了彻底的解决。“在整个一年多的筹备过程中,碰到了数不清的困难,无数次想过要放弃,不过在社区党委的支持与指导下,我们改造小组还是顶住了难关,坚持了下来,最终的结果也令大家都很满意。”第二行动支部书记徐容如是说。
授人以渔,点亮燎原火
16幢的成功改造,光鲜的外表立刻吸引了居民们的注意,一时间,二区乃至其他区的居民纷纷组团来到16幢参观取经,行动支部书记徐容也是不厌其烦地为他们解答各种问题,在他的建议下,二区的每一栋楼都成立了自己的“改造小组”,发扬居民自治的理念,通过楼道微信群,征集本栋居民对自筹改造的意见。
其中,15幢和17幢进行的最为顺利,15幢的居民更是用短短一个星期就筹集齐了款项,并根据本楼栋居民的需求,将一楼大厅划分出了不同的功能,为儿童活动、老人休憩的、居民开会提供了场所,大厅俨然成了新“客厅”。有别于15幢,17幢走的是“维修基金”+“自筹改造”的模式,在社区党委的悉心指导下,最终17幢也通过了所有流程,并于近日正式动工,开始“焕新”。而二区的其他楼栋改造,也在每栋楼的“带头人”的指引下,紧锣密鼓的筹备着。
人和聚力,化解停车难
高高矗立的几栋“新楼”,增强了二区居民的凝聚力,也让行动支部获得了大家的信任,“人和”的优势一旦具备,接下来干什么事都能水到渠成。二区居民将目光瞄向了一个尘封已久的问题。在玲珑湾社区党委的协调下,多次组织第二行动支部成员、业主代表、热心业主、物业公司召开协调会,讨论实施大部分业主都能普遍接受的地面车位管理方案。
最终,经过集思广益,新方案确定了基本原则:车位先到先停,收费价格依照物业服务合同约定的标准,每天八点以后访客车位不得进入。方案上线家园区APP后,投票第一天下午,已有超过三分之一的业主进行了表决。到第七天户数和面积均已达到三分之二以上的业主参与。截至第21天,表决结束时,参与表决率达到73%以上,其中约90%业主都同意该方案。新方案实施后,地面车位的利用率得到了提升,车辆出入的秩序恢复了井井有条,邻里之间的关系也不再因车位资源而剑拔弩张。
通过行动支部激活“邻里自治”的活力,在社区党委的“红色引擎”助推下,动能持续释放,在基层治理的神经末梢处迸发出澎湃的力量。下一步,玲珑湾社区会继续以党建为引领,以网格为依托,精耕细作,让“邻里自治”的果实在湾里处处飘香。(文/郑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