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画室、棋牌室一应俱全,儿童之家、早教中心书香满溢……设施齐全,功能完善,还有第三方管理机构进行专业化的策划、服务和管理,一个全年无休的家门口优质“文化加油站”让群众触手可及。
近日,重装亮相的宜兴市屺亭街道综合文化服务中心正式揭牌。创新与传统齐飞,文化共时代一色,在乡村文化振兴道路上,屺亭街道以更高质量的公共文化服务注入了新动能。
提档升级,“文化加油站”开辟服务新局
升级启用前,该大楼是屺亭街道社会事业综合服务中心。中心2021年8月投入使用,总面积达5000平米,集日间照料中心、家庭健康服务中心、社区卫生服务站三大功能。
依托家庭健康服务中心实现资源共享、功能合用,综合文化服务中心将结合悲鸿文化,尊重当地居民文化需求,不断提升其文化属性和内涵。提供有针对性的文化产品和文化服务,持续对服务设备、服务用品、实物产品、服务环境等硬件和软件服务质量精雕细琢,让群众享受更为优质的公共文化服务,使之成为邻里守望相助,共筑精神家园,增加群众凝聚力的平台。
设有10多个功能室的新综合文化服务中心以“生命线文化”为主打品牌,服务对象从婴幼儿到老年人,贯穿生命纵轴线,紧密契合以“一老一小”为重点完善人口服务体系的战略。
二楼的“向日葵亲子小屋”是国家100个向日葵亲子计划项目点之一。针对辖区内0至3岁的婴幼儿,服务中心每周二开展绘本阅读和绘本拓展活动,不定期开展线上云课堂;票友室定期为老年人表演文艺节目,健身房和阅览室让老人们在健身阅读中获取内心的安宁;三楼的青少年俱乐部主要服务于儿童青少年,日常开展自主学习和主题活动,假期开展非遗讲座和公益文化培训;书画室定期教老年人书法,春节前计划组织开展送春联下乡活动;棋牌室让更多的老年人广交朋友,乐享其中。
除此之外,宜兴市红十字会的“宜小红名师课堂屺亭分课堂”此次正式揭牌入驻,“马灯队”“屺山庙会”等非遗文化和悲鸿文化也被带到了群众身边。
“综合文化服务中心的启用,标志着我们将以崭新的服务格局,为新时期促进公共文化服务高质量发展插上有力的翅膀”,屺亭街道文化站站长杨文清说。
擦亮名片,“悲鸿故里”激发人文活力
骏马路、故居路、奔马社区……在屺亭,悲鸿元素处处可见。
出生于宜兴屺亭的徐悲鸿为我国近现代著名绘画大师、教育家。2018年,街道利用悲鸿故居北侧粮库,对原有建筑进行改造,延伸打造出了悲鸿故里文化园。文化园包含悲鸿故居、桑梓厅、桃李厅、芳草厅、松风厅等。
优质文化服务离不开基础设施的完善和提升。作为一张靓丽的文化名片,近年来屺亭街道加大资金投入,更换展示橱柜与灯具、整修故居屋面、加强氛围布置、定期更换展板和宣传标语、绿化养护等,逐步对文化园及徐悲鸿故居进行修缮和提升,进一步打响悲鸿故里文化品牌。
“宜兴山明水秀、文脉绵延。”江苏省委书记信长星在徐悲鸿故里文化园及悲鸿故居调研时强调,要充分展现人文底蕴,推动优秀传统文化保护传承和创新发展,加快建设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
如今,悲鸿故里文化园已成为展示优秀文化、传播文明风尚的新平台,一个别具特色的文化“打卡地”。据统计,今年6月以来,悲鸿故里文化园参观人次已达8万余人次,吸引政府、企业和学校等参观团队近60个,基本每月举办1场展览。
与此同时,街道还利用悲鸿故里这张文化名片,在各大高校宣讲演说,邀请在校大学生前来悲鸿故里文化园参观,感受悲鸿先生的艺术思想和爱国情怀,吸引大学生来宜就业创业。
在不断繁衍丰富过程中,悲鸿文化正逐渐形成产业、人才、文化“强磁场”,吸引了全国各地艺术创作者、海外乡贤、青年人才汇聚宜兴,助推区域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有质有量,文化大餐力促惠民润民
自古以来屺亭物华天宝、人杰地灵,享有“书香之地”的美誉,深厚的文化底蕴润泽着这方沃土,悲鸿精神洗涤着群众心灵。近年来,街道依托公共文化阵地广泛开展群众文化活动,以正能量的文化项目和文化服务惠民生、润民心,助力乡村文化振兴。
自今年6月至今,街道每周进行书法、美术、舞蹈培训,已累计服务群众4万余人次;老年艺术节、喜迎重阳节等文艺演出近20场次,村(社区)级联动基本全覆盖;开展书法作品展、公益讲座等,其中综合文化服务中心联合悲鸿实验小学老师们举办的以“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主题的公益讲座走进村社区,目前已成功举办了9场。活动向社区居民传播中国传统文化,弘扬中华传统美德,告诫、鼓励居民要遵循圣贤教诲,讲究礼义廉耻,做有道德的公民;端午节前夕,街道综合文化服务中心、红十字会组织计划生育特殊家庭开展了“炎炎夏日扇扇情”扇面书法活动;中秋佳节来临之际,“温暖相伴,情暖中秋”主题活动成功举行;在宜兴市第十一届社区文化艺术节—宜兴市优秀社区故事员大赛中,屺亭街道吕晓慧老师以故事《感恩》获得宜兴市十佳故事员第二名,并入围无锡“群芳奖”的角逐……
每天都有不同的精彩,每周都有多彩的瞬间,每月都有难忘的收获。街道以助力乡村文化振兴为抓手,以文化惠民、文化润民为着力点,加强文化服务设施建设,加快构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为广大群众送上一道道文化大餐,大大提升了人民群众的获得感、满足感和幸福感。
塑形铸魂,“广度深度”带动振兴力度
公共文化服务的广度和深度,是折射人文底蕴的关键焦点和感知人文温度的第一视角。
“提升和完善服务体系内涵,让公共文化服务惠及不同身份、不同年龄段、不同层面的人,共同感受文化魅力,品悟文化内涵,坚定文化自信。”杨文清说,公共文化服务的首要要素,就是让更多的人感受到更加温暖的一面。
她表示,有人文,才有亲和力和人才吸引力,“所以如何增强软实力,打好文化牌尤为关键”。据透露,屺亭街道将继续直面群众的新需求和新期待,不断改进文化工作机制,整合各方资源,将文体建设融入村社区管理中,打造出高素质的文化创意人才队伍。积极推进全民健身行动,强化体育设施建设,充分挖掘企业和新建商住小区中未知的体育场地。
同时,按照“六字”方针,做好“四个表现”,通过对服务设施和设备质量、服务用品质量、实物产品质量、服务环境质量等硬件和软件服务质量的精雕细琢,持续提升悲鸿文化园竞争力。在此基础上,以悲鸿元素进一步挖掘屺亭文化基因,不断打响“悲鸿故里”品牌。
公共文化服务是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人民基本文化权益的主要途径,是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在文化建设中的重要体现。
“加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丰富乡村文化生活,是推动乡村振兴的题中应有之义。”屺亭街道党工委副书记、街道办事处主任施思表示,街道将深入挖掘文化内涵,用情用心用力提升公共文化服务水平,“塑形、铸魂、添力,不断拓展公共文化服务的广度和深度,以文化振兴带动乡村全面振兴,谱写出高质量发展的新篇章”。(图/屺亭街道 文/景美玲 曹家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