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港口,与自然和谐共生——江苏镇江港发集团五年发展回眸系列报道之三

2023-01-10 14:38:14| 来源:中国网•东海资讯| 分享到: | 字体:
链接已复制
镇江市政府与长江航务管理局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启动长江镇江段航道疏浚砂综合利用工作。镇江成为继荆州、九江之后,全国第三个、江苏省第一个疏浚砂项目综合利用试点城市。

  中国网·美丽江苏讯 蓝天白云,碧水连天,在镇江长江岸线上,一座座公共码头被绿色环抱,焕发着勃勃生机,彻底颠覆了传统的“高能耗”“脏乱差”散货码头形象。这些源于镇江市港发集团坚持绿色高质量发展理念,围绕“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和“双碳”工作要求,持续推进设备设施、运营管理绿色升级,走出了一条港口与自然美美与共、和谐共生的发展新路。

  从头紧锻造绿色硬实力

  镇江是滨江之城,如何让长江这一黄金水道既绿色生态,又能带动经济发展?长江岸线资源的节约高效利用,是重中之重。

  从头抓环保、抓优化用能结构,锻造绿色发展硬实力。龙门港的“前生”是韦岗铁矿的企业码头,因其重要的位置,自划入港发集团的产业“版图”,就成为集团重要的核心码头。也因此,在为期2年的升级改造过程中,龙门港始终坚持绿色发展理念,持续优化产能结构、锻造发展硬实力。“我们当时的目标是,把港发集团及其旗下的龙门码头打造成市属港口码头的标杆企业。同时通过资源整合、参股运营等多种方式进一步优化镇江沿线码头产业布局,使码头建设和使用更加集约化,形成洁净优美的长江岸线,为城市的产业发展提供新空间和新动力。”镇江市港发集团副总经理丁邦红回看五年绿色发展之路,露出了欣慰的笑容。

  在机械设备上做“加减法”,是推进绿色港口建设、“双碳”目标实现的一项重要举措。港发集团以完善功能布局、提升装备水平、优化工艺流程为重点,针对设备设施运维管理特点,开展泊位作业、港机操作、皮带线运作风险隐患监管,实施设备设施核心岗位人员素能培养提升计划,大幅提升设备设施性能状态、机容机貌和业务操作技能,并对现有码头等级、装卸工艺、仓储堆场匹配能力进行合理调配,改进了调度一体化流程和技术功能配置,泊位作业效率和中转速度得到有效提升。

  对标平安绿色港口抓安全、防污染,港发集团认真落实各级政府部门对码头、厂区的环保作业以及船舶污染物“一零两全四免费”管理要求,尤其是2022年以来,通过健全环保管理体系,完善环保管理网络,按照“现场不扬尘、货物全覆盖、污水全收集”的总体要求,建立环保整改清单,挂图作战,全力实施港区防风抑尘网、雨污分流、场道硬化、车辆冲洗装置等环保设施建设,投入超4000万元,坚决守住环保底线。

  2022年的最后一个工作日,12月30日,镇江市港发集团召开安全环保工作会议,宣布当年环保攻坚战取得胜利,同时吹响了“擦亮安全环保底色,保证集团发展成色”的号角。“我们要以‘风险无处不在’的危机感,以‘时时放心不下’的责任意识,以‘处处筛查过堂’的执着韧劲,紧紧扭住责任落实这个‘牛鼻子’,实现集团发展的长治久安。”港发集团董事长荆天翔这样说。

  抓产业推动绿色大跨越

  五年来,港发集团在不断廓清战略定位,完成战略部署的同时,聚焦三大产业板块,加速发展。这其中,绿色转型发展是最大的突破点。

  为深入践行长江经济带“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的重要指示精神,全面推动“生态优先、绿色发展”战略总基调,2019年,

  作为疏浚砂综合利用项目的实施主体,港发集团坚持科学谋划和统筹兼顾并举,严镇江市政府与长江航务管理局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启动长江镇江段航道疏浚砂综合利用工作。镇江成为继荆州、九江之后,全国第三个、江苏省第一个疏浚砂项目综合利用试点城市。格监管和规范运作并重,通过4年的探索实践,实现了生态效益、社会效益、经济效益的多赢。2022年11月4日,长江航道局致函镇江市政府,充分肯定了疏浚砂综合利用的“镇江模式”在长江全线所发挥的示范作用。

  在此过程中,港发集团积极拓展疏浚范围,实施航道疏浚砂项目,主要针对长江干流航道疏浚产生的疏浚砂实施综合利用,由市港发集团与长江南京航道工程局合作开展,疏浚砂综合利用总量由2019年的10.2万吨增长至2021年的154.6万吨,逐年持续攀升,2022年已达到420万吨。

  在航道疏浚砂的基础上,港发集团积极探索对镇江地区港口、锚地疏浚砂的综合利用。在市水利局和市交通运输局的支持下,先后完成了大港汽渡码头疏浚清淤项目、镇江危险品锚地疏浚项目,全面拓展了疏浚砂综合利用的新模式。疏浚砂主要供应312国道、孟家港抢险、五峰山大桥北接线等工程项目,保障了政府重点民生工程同时,在平抑地区砂石价格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不仅如此,为应对天然砂资源减少和生态禁采等不利因素,港发集团还与建华管桩合作,加快推动机制砂石产业转型升级,于2019年启动了机制砂项目。在为企业创造经济效益的同时,有效缓解了镇江及周边天然砂资源的紧张局面,降低天然砂石开采对环境的影响。

  值得一提的是,机制砂项目实施过程中,港发集团加大了环保投入。丁邦红介绍,机制砂项目实现了厂房全封闭式作业,无污水、粉尘排出,并且在湿化生产过程中配套污水处理系统,对生产用水进行循环再利用。“洗砂线的污水进入进料罐经压滤器后制成泥饼,剩下的清水可循环再利用。而污泥可以加工成草坪砖、水稳层,或者种植土、营养土等”。

  目前,港发集团与中交一公局合作实施的装配智造科技项目正在紧锣密鼓建设,项目总投资3亿元,建成后将为绿色港口注入更多动能。

  智能化提升港口软实力

  走进龙门港区,一幅繁忙的码头生产景象展现在眼前。在“港口智慧大脑”的统一调度下,各生产作业环节紧密相扣,无人卡口、无人磅房等功能的运用,大幅降低了无效运转能耗,提升了生产效率。 在锻造绿色硬实力的基础上,港发集团瞄准智慧港口建设、低碳技术应用等助力绿色软实力提升的新赛道,对标现代信息技术抓创新、促智能,加大了信息化应用投入,3D可视化安全环保监管平台在龙门码头率先试点运行,得到行业主管部门和使用单位认可;在一卡通系统基础上建立治超平台,顺利通过国家部委的现场检查;拓展“无人卡口”“无人磅房”等功能应用,提高生产一线操作自动化水平;深化互联应用,与交通运输、航运、铁路、海关及行业部门加强对接联动,促进港口物流信息内外畅通,集团被评为省三星级上云企业。

  2022年8月31日,国内首款针对长江疏浚砂综合利用工作开发的专用管控平台——镇江疏浚砂智慧管控平台正式启用,实现疏浚砂从开采、装船、进港,到港口出入库、物流跟踪、收货确认等全流程监管。长江航道疏浚砂综合利用管控自此插上了智慧的翅膀,打造长江航道疏浚砂综合利用“镇江模式”也迈出了关键一步。

  长江航道疏浚出的砂子上岸后“变废为宝”,可用于满足基础民生工程用砂需求。港发集团副总经理张玉龙介绍,此前疏浚砂综合利用各环节管控多以线下操作为主,不仅不利于项目主体单位对项目进度的把控,也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人力、物力消耗,延长了每个管理环节的处理时间。“我们总结了以往项目实施和管理方面的有关经验,联合镇江港务集团研发中心,合作开发了疏浚砂智慧管控平台。”

  智慧平台针对疏浚砂综合利用过程中作业船舶动态、作业过程、作业数据等流程进行重点管控,并拥有电脑端、移动端“双端”,使用便捷。“板块功能包含了系统管理、数据管理、生产作业管理、数据查询统计等,一方面为项目的监管工作提供了准确信息和技术支撑,另一方面也能够更好地为疏浚砂综合利用的客户单位提供便利,增加项目实施过程的透明度。”

  镇江港发集团总经理胡文辉表示,作为长江航道疏浚砂综合利用试点项目主体单位,港发集团将充分用好管控平台的技术优势,进一步加强对疏浚砂日常上岸作业的监管,确保项目施工安全有序,保障疏浚砂综合利用工作平稳运行,“我们将认真总结项目经验,打造疏浚砂综合利用的‘镇江模式’,进一步深化智慧港口建设,在长江沿线树立示范样板。”

  绿色低碳的生产、生活方式,已成为镇江港口的新风尚。未来,港发集团将继续以绿色提升高质量发展成色,描绘靓丽港口风景线。(文/梁和峰 朱婕 孙晓圆)

【责任编辑:DH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