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
首页 > 外眼看江苏 > 正文

中外同心学汉语 美美与共常州行

发布时间:2023-08-08 14:48:37  |   来源:中国网·美丽常州  |   作者:唐一雯 蒋发如  |   责任编辑:DH010
常州工学院人文学院和国际交流学院组建“汉语连四海,智造常州行”大学生社会实践团队,开展了一系列具有常州地方特色鲜明的语言文化与社会探访实践活动。

  中国网·美丽常州讯 为创新开展国际中文教育、传播常州地方文化和城市形象,7月4日至7月15日,常州工学院人文学院和国际交流学院组建“汉语连四海,智造常州行”大学生社会实践团队,开展了一系列具有常州地方特色鲜明的语言文化与社会探访实践活动。

中外同心学汉语 美美与共常州行

  美丽中国 智造龙城

  为了紧扣“国际化智造名城、长三角中轴枢纽”城市定位,展示常州在长三角南北纵轴和长江经济带东西横轴上的重要地理位置,深入解读“532”发展战略,同学们到达西太湖“两湖”创新区规划展示馆,体验了一场生动的科技创新课。

  “两湖”创新区规划展示馆,位于西太湖揽月湾,以“生态创新区,最美湖湾城”为主题,以“新城市、新产业、新人才”为主线,设有序厅,六大主展厅、数字沙盘厅及尾厅,集中展示“两湖”创新区创新生态、产业生态、自然生态三生联动,科技之美、智造之美、青春之美交相辉映的美好蓝图和现实模样。

  映入眼帘的序厅运用了多媒体艺术装置呈现的“时与势 湖与城”,接待员播放了一段宣传片,讲述常州作为智造龙城所处地理位置的优越性,产业振兴的潜力与区位质变的目标。尽管存在语言的障碍,但是在气势磅礴的画面冲击下,留学生们还是感到了深深的震撼。“不敢想象,这么小的一块土地,勤劳的常州人民竟然能创造出这么超前的科技。”一位来自土耳其的留学生不由得发出感慨。

  六大主厅,在电子交互屏的投影下,踩一脚就有浪花泛起涟漪的特效;在滑轨屏的作用下,手按上去就能展示新能源融入日常生活的画面,在高清LED屏的技术加持下,点击屏幕就可以查看各类企业的最新研发成果,同学们都不亦乐乎。

  在参观过程中,团队有幸遇到了常州市政府工作人员陪同墨西哥一众企业家前来参观,他们热情的询问团队中的留学生们来自哪些国家,高度赞美了常州工学院作为江苏省内的一所本土高校,具有的开放姿态和先进理念。也在展厅里看见了关于本校科研实力的动态影片,介绍了学校的人才政策、人才公寓、人才地图,影片结束后,大家都不禁连连赞叹。

  在二楼的数字沙盘厅,国内首创矩阵灯光艺术,运用蝴蝶振翅,演绎两湖蝶变;全省一流的数字沙盘,运用裸眼3D和空间穿梭的沉浸体验方式,全方位、多层次、立体化的展示了“两湖”创新区的规划建设全貌。当一片片波澜壮阔的湖水在脚下蔓延时;当一幢幢高楼大厦拔地而起时;当一条条交通轨道线铺向远方时,大家都忍不住连连惊呼,仿佛身临其境!“五年成势、十年成形、十五年成城”的美好蓝图好似就在眼前!

  在美丽中国的美好蓝图下,常州作为智造龙城,也一定会发展成为生态之城、秀美之城、科技之城、创新之城、青年之城、未来之城,而“两湖”创新区也定将成为长三角闪亮的C位!

中外同心学汉语 美美与共常州行

  悠悠青果巷 架结中外汉语桥

  俗话说“一条青果巷,半部常州史”。为了深刻感受常州的文化古韵,弘扬汉语风采,团队成员们在素有“江南名士第一巷”之称的青果巷开展了一次文化交流之旅。

  映入眼帘的是上书“江南名士第一巷”的廊门,深厚的文化底蕴扑面而来。在这座廊门下,俞潇琪用简短的英文介绍了青果巷的背景历史。青果巷里明清风格的白墙黛瓦、湖边停泊的小船、门口倒立的小熊猫、阵阵飘香的虾饼、华美的丝绸,一切都引得留学生们驻足观看,连连赞叹。

中外同心学汉语 美美与共常州行

  顺着巷子一路走走停停,大家先后参观了常州特色梳篦馆、丝绸坊、周有光图书馆等特色场所。在此期间,留学生们时不时的对眼前所看到的事物发出一声声的惊叹。尤其是在丝绸坊,店员们热情的取出一条条轻柔的桑蚕丝巾为我们的留学生佩戴“I love China!”“So beautiful!”诚挚直白的话语是他们对中国智慧结晶的赞叹,更是中国魅力的彰显。在这一刻,中国文化的魅力一定如涓涓细流浸润了他们的内心。

  中吴风雅颂,这是一份独属于常州的江南色彩。团队的留学生对中国汉字的意蕴之美体会很深,对名士文化源远流长的历史十分感兴趣。青果巷典型的“古巷通幽,枕河人家”建筑风格给他们的“中国印象”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每一次踏上青果巷的石砖,似乎都能体会到这条古巷蓬勃有力的生命力。从晃晃悠悠的画舫到斑斑驳驳的墙瓦,变化的是时代,不变的是风情。

  起初,团队成员还会担心由于文化的不同,热情奔放的留学生们是否能从这些青瓦白墙中感受到中华文化含蓄内敛的魅力。但随着旅途的推进,这点担心也烟消云散。一位位来自不同国家的留学生;一张张肤色各异的血缘种族;一个个不同的宗教信仰,但相同的,是相框里灿烂的笑脸。这是青果巷所给予的,深深长长的小巷中,缔结的是中外情。

中外同心学汉语 美美与共常州行

  习剪纸技艺 探华夏文明

  泱泱华夏,文化历久弥新。从婉约明丽的昆曲,到淡雅素致的国风画卷;从巧夺天工的刺绣,到栩栩如生的窗花剪纸……多姿多彩的传统文化在历史的长河中绵延千年,时间的年轮非但没有抹去它们的美,使其变得黯然,反而冲掉了其原来的糟粕,让其焕发出新的生机。为探寻这些古老文化的魅力所在,团队成员一起上了一次剪纸体验课。

  剪纸艺术是一种镂空艺术,手艺人通常在精美的卡纸、金银箔、树皮、皮、革等片状材料上进行剪裁创作。剪纸作品大多是人们对美好幸福生活的一种寄托,它囊括了剪、刻、撕、染等多种工艺于一身,象征着人民内心的愿望诉求和生活写实。同学们一剪一刻,指尖悄然流转着中华传统文化的脉络。

  来自印度的Arslan,剪纸的天赋很高,当其他同学手中的剪纸进行到一半时,他已经完成了。直线、曲线与花瓣、树叶结合;点、线、锯齿纹旋转复制,一把剪刀,一张红纸,简单的工具到了他手里,只需要简单的讲解如何使用工具,不一会,一张惟妙惟肖的“富贵福”就已经在他指尖绽放了。活动的尾声,大家将剪好的图案装裱在相框里面,自发的签名留念,写上对彼此的祝福。

  “油花窗纸换,扫舍又新年。户写宜春字,囊分压岁钱”剪纸之美,美在表也美在骨,更美在从古至今人们的审美意趣和时代情境里。

中外同心学汉语 美美与共常州行

  弘扬太极文化 传承国粹精魂

  太极文化是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太极拳也早已成为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深受海内外拳术爱好者的追捧与研习。清晨的公园、商贸广场、江边堤岸常常能看到华服穿戴后的老者在一板一眼的比划着,行云流水,震震有力。因此,团队成员们在体育课上也一起学习了太极拳、八段锦等传统体育项目。

  太极行拳走架讲究“六合”,可将身心安住当下、不放逸是为“静”;整体的动作缓慢悠然韵有律,可使心慢慢得合于其韵律,不急不躁。“知止而后能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同学们以饱满的精神状态,行云流水的动作、刚柔并济的招式将太极拳的舒展大方、急缓相间表现的淋漓尽致。

中外同心学汉语 美美与共常州行

  除此之外,大家还学习了当代年轻人酷爱的拳击。“拳击不仅是一项运动,更是一种态度。通过锻炼身体素质、提高自信心和增强社交能力,从而拥有更加健康、积极的生活方式。”体育老师程国海对大家的教导,更使大家信心倍增,个个都跃跃欲试。

  “人无精神则不立,国无精神则不强。唯有精神上站得住、站得稳,一个民族才能在历史洪流中屹立不倒,挺立潮头。”中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让我们的历史更有深度,而留学生们对这些文化的学习与传播让我们的文化更有宽度。我们相信,松静柔和,舒缓有力的太极拳,一定有助于大家在日新月异的社会里不急不躁;在奔波逐利的时代里波澜不惊。

中外同心学汉语 美美与共常州行

  共聚常州 同云汉语

  “教之有道,则人才济济,风俗丕丕,而国以强,否则反之。”中文之美,是传统之美,美在历史,美在风骨。一撇一捺,一词一句皆有过往。恰是“弦歌不辍,薪火相传”造就了中国独特于世界的文明。此次实践的主要内容,也是在国际交流学院邢鸥老师和人文学院郭立萍老师的共同指导下,由来自中文系汉语言文学专业和文秘系秘书学专业的团队成员们,利用所学现代汉语课程等专业知识,在对外汉语的课堂教学中担任助教,帮助同学们学习汉语,共同进步。

  学习内容是《汉语口语教程》的第七课“请您慢点说”。书上的课文是平日里最基础的对话。“老师,这个字怎么读?”“读‘qǐng’请。请跟我说:请坐!请进!请喝茶!懂了吗?”“懂了,谢谢老师。”短短的几十个字组成的对话,就是这堂课的教学重点。每句话、每个字上面都标有拼音,末尾有英文注释。熟练掌握之后,他们能试着用这个句式询问其他问题,例如:“老师,这个字怎么写?”“老师,这个词什么意思?”“老师,这句话什么意思?”

  在这堂课中,喀麦隆留学生西娅有了一个“新同桌”。“这两个词语什么意思?它们有什么不同吗?”她指着生词表里的“注意”和“主意”询问我们团队成员。汉语不同于英语,简单的声调变化可能就是词义的天差地别。西娅学习很认真,上课时全神贯注,当老师问到“谁能上来表演一下这段对话?”时,她举起了手。在情景对话里,团队成员作为中国助教扮演学习汉语的留学生,而西娅作为留学生扮演的是中文教师。“请跟我说,懂了吗?”“懂了,谢谢老师。”“不客气”! 当助教同学临时加上了上节课学习的东西,西娅反应很快,接住了话。老师也夸奖道:“很不错啊,还有创新。”

  “学汉语很难,但是也很有意思,我想来中国继续学习,所以我很想学好汉语。”这是课后西娅用半中文半英文的模式告诉我们的。很简单的句子,但是大家能明白她想表达的意思。在这之前,团队成员中有人也参与过对外汉语教学的活动,不过受疫情影响,都是通过线上教学进行沟通,对象也都是国外的初高中学生。这次线下实实在在的参与到语言班的课堂上来,更有了一种新奇的体验。

  许多留学生其实非常渴望与中国学生交流,语言作为一种工具,交流就是帮助他们进步的最好方式。中国人的思维模式与外国有很大不同,汉语的复杂程度更是让许多人望而却步,但即使是这样,仍然有许多向西娅这样的人,愿意来到中国,愿意学习汉语,就像她说的,虽然很难,但是很有意思。我们都相信,在未来,还会有更多的人来到中国,来到常州,学习汉语,汉语连接四海各国友人,而我们之间的友情,联系千千万万家。

  此次活动通过开展一系列社会实践活动,一方面培养留学生良好的中国认知和爱华情结,使留学生成为中国故事的世界传播者,另一方面也增拓在校内大学生国际视野,推动多元文化交融,以一己之力助力国家“一带一路”倡议。(图文/唐一雯 蒋发如)

非遗江苏
人文江苏
出行指南针
智慧江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