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网·美丽江苏讯 近日,南京大学“寻访南通非遗”社会实践团队来到南通蓝印花布博物馆参观实践。
一进博物馆,各种蓝印制品让同学们应接不暇。从服装、包包再到桌布、扇子各类工艺品,蓝印花布的元素遍布在博物馆内的每一处。回廊上,则展现着制作蓝印花布的过程,花纹各异的刻板用于刮板,蓬勃生长的蓝草和盛满燃料的染缸用于晕染,藤蔓下还晾晒着刚印完防染浆或者染完的丝巾。
按照预约,同学们采访了蓝印花布非遗传承人——倪沈键老师。倪老师是蓝印花布博物馆馆长吴元新先生的女婿,他主动辞去原先金融方面的工作,选择承担起传承蓝印花布的责任。
采访中同学们了解到蓝印花布的这项民间工艺几十年来传承道路上的艰辛:花费大量的精力建设博物馆、搜集记录蓝印花布的纹样甚至向世界各地传播蓝印花布,同时也在传统的样式、颜色、材质上不断创新。
倪老师还告诉同学们:他能坚持的很大一部分原因是亲手制作蓝印花布整个过程带来的成就感和愉悦感,而不是纯粹地传承这项民间工艺。虽然整个制作过程很辛苦,从纹样设计、刻板再到刮浆、染色等等才能得到最后的成品,繁琐的工艺消磨不了体验整个过程后的满足感。作为蓝印花布市级非遗传承人,他积极开展了蓝印花布进校园的活动,提高了蓝印花布的普及性。
采访结束后,同学们亲手制作了一块蓝印花布丝巾。在老师的指导示范下,他们一步一步地调浆、刮板、晾晒、晕染、清洗,见证着蓝草同织物碰撞,交融成蓝印花布。(文/季悦宁 孙雨萌 图/季悦宁)
编辑:季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