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蜀!大潮山脚下的“白泥场”

2022-06-20 16:28:14| 来源:中国网·美丽宜兴| 分享到: | 字体:
链接已复制
村民每年正月初选吉日,举行开挖仪式,到李王庙祈求平安。农历七月十五,还要在白泥山举办放灯节。放灯节点起的火龙,那是热气腾腾的光辉岁月。

  中国网·美丽宜兴讯 “人间珠玉安足取,不如阳羡一丸土”,紫砂故里丁蜀,有着傲人的五色土。而在丁蜀镇洑东,就有着这么一座以泥土颜色命名的宝藏村落。

  一座低调的村庄,独受上天厚爱

  白泥村,座落于宜兴城东南25公里处的大潮山脚下,因白泥出名。也有人叫“白泥塘”或“白泥场”。

  据《丁蜀故事》记载,村庄南部出产宜兴最优质的白泥陶土:山脚下、河道旁曾堆晒着大量白泥。在过去,没有防范措施,开采白泥可谓是一个“险”字。生产力不足物资匮乏的年代,做什么事情都不容易。村民每年正月初选吉日,举行开挖仪式,到李王庙祈求平安。农历七月十五,还要在白泥山举办放灯节。放灯节点起的火龙,那是热气腾腾的光辉岁月。

丁蜀!大潮山脚下的“白泥场”!

  上天到底有多厚爱这个村?除了陶土,这里还蕴藏着煤炭资源。人们在这里建起了苏南最大的煤矿——无锡白泥场煤矿。

  一代接一代的人,在这里出生,成长,奋斗,完成他们的黄金时代。这座低调的“宝藏”村庄,托举起了一代又一代的光阴流转。

  童年记忆里的那座山和千年古寺

  “阳羡谁为镇,东南第一峰。” 海拔281米的大潮山,作为“南山十景”之一,宜兴东南名胜,也是陶艺的发祥地之一。相传明代建文帝为了避祸曾隐匿于此,这座山因而得福,名为朝山。又因位于太湖西岸,同时为了避嫌,于是便改称大潮山。

丁蜀!大潮山脚下的“白泥场”!

  不少宜兴人的童年记忆里,都曾在清晨爬过位于白泥村南部的大潮山。天蒙蒙亮时,从山脚下出发,赶到山上的寺庙喝一碗热热的腊八粥。那是至今仍然留存的景象。

  一年又一年,无论时隔多久,每一次爬大潮山总有着不同的乐趣。

丁蜀!大潮山脚下的“白泥场”!

  山顶上的大潮寺,又名福源禅寺,始建于南宋,有着近千年的历史。据记载,明朝初年有个得道高僧叫薛安,经过这里看到这个寺庙荒废很可惜,就捐出自己所有的钱,筹措资金开始建这个寺庙,建好后便销声匿迹。

  大潮寺历经重建、再建、颓败,重建,成为了参禅和览景的圣地。高山、树林、古寺,形成绿黄橙红的渐变色,辉映于古朴的建筑,美得自然庄重。

丁蜀!大潮山脚下的“白泥场”!

  爬上大潮山,登上大潮寺,千年前吹过的山风,也吹拂庇佑如今的土地。

  半城烟火半城诗的小长城

  如果想要感受“半城烟火半城诗”的自在,少不了小长城。

  小长城本是为了防火护院,全长约1.6千米,依山傍势,蜿蜒而上,将大潮寺环在其中。

丁蜀!大潮山脚下的“白泥场”!

  五座观景亭,成为人们登高观景的好地方。虽然历史并不久远,但却让人更真切地感受时间和空间的交汇。

  在城墙上走走停停,你也乐意与这天地浪费时间。

  高山作城廓,长城如缎带。在观景亭尽览太湖浩渺,远看山峰连绵,北望宜兴古都新城。

丁蜀!大潮山脚下的“白泥场”!

  一边是历经沧桑的山寺,一边是现世人间的烟火,白泥村的昨天和今天,就这样交汇于此。

  无论是被称作白泥村,白泥场还是白泥塘,越过这些名字,有时间不如到这座村子,去爬一爬大潮山,走一走小长城,感受一半古意,一半安惬。

  不管你是游客还是本地人,你都有千万个理由爱上这里。

【责任编辑:DH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