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地制宜 标本兼治——兴化市临城街道人居环境整治“十八般武艺”

2022-09-05 13:46:38| 来源:中国网•东海资讯| 分享到: | 字体:
近期,安洲村组织党员干部及村民在各自然村内开展人居环境整治“百日赛”活动,常态化进行环境卫生整治工作,重点对道路沿线、街道两旁以及房前屋后开展“视觉污染”卫生整治

  中国网·美丽江苏讯 连日来,兴化经济开发区(临城街道)一片忙碌的景象,主街道路两旁人行道干净整洁,房前屋后不再杂物乱积,新改造的小花园景色优美……这些变化,正是开发区(临城街道)为进一步改善村庄居住环境,助推文明城市建设,积极开展的人居环境集中整治行动中的一角。

因地制宜 标本兼治——兴化市临城街道人居环境整治“十八般武艺”

  01 安洲村:“小红帽”成了人居环境整治的“职业装”

  走进安洲村的街头巷尾,总能与“小红帽”不期而遇。近期,安洲村组织党员干部及村民在各自然村内开展人居环境整治“百日赛”活动,常态化进行环境卫生整治工作,重点对道路沿线、街道两旁以及房前屋后开展“视觉污染”卫生整治,集中清理杂物、绿化带、杂草等卫生死角,切实营造干净、整洁、舒适的人居环境,为文明城市创建“添砖加瓦”。

因地制宜 标本兼治——兴化市临城街道人居环境整治“十八般武艺”

  02 南官村:“水岸同治”扮靓“美丽乡村”

  南官村始终狠抓落实河长制,以“完善水治理体系、保障水安全生态”为宗旨,确保全村河道干净整洁。鼓励熟悉村庄河道、有热心、能干事的村民争当志愿者,定时巡查、清理,确保河道畅流,无漂浮物;坚持河道巡查和清河行动形成长效机制,全面推行“河长制”“河长治”,岸边因地制宜的推广种植“小菜园”、“小花园”,见缝插绿,水岸同治”扮靓“美丽乡村”。

  03 曹瓦村:亮化工程照亮“乡村振兴”路

  曹瓦村持续聚焦贴近群众的夜间出行安全问题,结合“照我回家”工程,增加亮化设施密度,提升亮化设施档次,不断提升群众夜间出行的安全感和幸福感。截止目前全村共安装路灯300余套,走在街头巷尾,到处都是太阳能投光灯的踪迹,晚上比以前更亮了,出门更方便了。曹瓦村聚焦“净、绿、亮、美”目标,将道路亮化与村庄“美颜”完美结合,实现乡村“气质颜值”和百姓幸福指数双提升,促进人居环境旧貌换新颜。

因地制宜 标本兼治——兴化市临城街道人居环境整治“十八般武艺”

  04 民富村: 庭院“小美”助推乡村“大美”

  走在民富村的大街上,推门进户,看见屋内窗明几净,厨房、卫生间整齐干净,庭院花红柳绿…… 一户带一片、一片带全村。自“美丽庭院”创建工作开展以来,民富村多措并举引导村民树立绿色、健康、低碳、美丽的家庭生活新理念,争做美丽庭院的设计者、建设者和实践者。村两委积极发动党员在“美丽庭院”创建中先行先试,带头引领,典型引路,不断总结经验做法,并通过每位党员选择联系群众,动员全民创建,采取各种方式指导村民的“美丽庭院”创建,组织各个小组成员到“美丽庭院”示范户家中参观学习,每个小组之间进行“互看、互学、互评、互比”,做到老典型抓巩固、促提升,新典型提档次、上水平,让群众在看得见、学得会的榜样中,改变生活陋习,改善居家面貌,倡导文明生活理念。

因地制宜 标本兼治——兴化市临城街道人居环境整治“十八般武艺”

  05 陆横村 :小菜园点缀街景,小广场扮靓生活

  为助力乡村振兴,不断提升群众的获得感和幸福感,陆横村自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行动开展以来,积极探索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工作路径,建设和打造生态宜居的新型农村。号召村民利用房前屋后的闲散土地,打造“小花园、小菜园、小广场”,既方便了人民群众生活,休闲娱乐有了好去处,又提升了乡村颜值。激发村民参与美丽乡村建设的积极性,让村民成为整洁宜居环境的参与者和受益者,实现美丽乡村“村民共享”。

  06 花沈村:旧房改造乡村宜居,乡愁回荡

  留住独特的乡土味道和乡村风貌,是乡村振兴的当务之急。花沈村全力保障村民“安居”的同时,努力通过农村旧房整治提升帮助村民“优居”。

  “面子”“里子”都在整,花沈村有着自己的人居环境整治的“独家秘笈”——“因地制宜”。鼓励村民不大拆大建,对老房子进行保护和修缮,将历史积淀和现代设施融为一体,尽可能地保留了古建元素。白墙青瓦,古色古香,每一个“有味道”的小院形成独具特色的安居之美,让村民不忘乡愁。

  07 龙河村:厕所小革命,解决大民生

  小厕所连着大民生,为切实把“厕所革命”这一“民生工程”做成“民心工程”,龙河村将“厕所革命”作为农村环境整治的有力抓手,落实责任,分配任务,细化分工。要求党员干部发挥先锋模范作用,积极进行入户宣传,转变群众思想、树立群众文明意识。发出“一户来一人,改变我村貌”的倡议,号召村民按照整村推进的原则,对村庄所有的旱厕进行户厕改造,并做好公共厕所长效保洁的监管。党员干部带头改造自家旱厕,用水冲式厕所替代旱厕,小屋里贴上瓷砖,装了洗手台……洁净明亮的水冲式卫生间让人眼前一亮,现身说法转变群众观念,让村民们认识到改厕的重要意义,积极参与到改厕行动中来。

因地制宜 标本兼治——兴化市临城街道人居环境整治“十八般武艺”

  08 董家村:文明乡风,暖了乡亲心窝

  董家村围绕“文明、和谐、乡风美”的建设目标,多举措推进乡风文明建设,利用村内巷道多处连廊墙面,绘制“传家规、立家训、扬家风”等主题的文化墙作品,营造“面面墙壁会说话、处处景观都育人”的宣传氛围。广泛开展文明家庭、星级文明户、身边好人等评选活动,通过树立一批先进典型模范,用身边人讲述身边事的方式,以家风树村风,以村风扬民风,带动和感染教育更多的村民,让文明之风兴盛在村庄的每一处。

  临城街道以创建文明城市为契机大力改善农村人居环境,根据各村(社区)的特点,一村一策,制定规划,因地制宜的稳步有序推进农村人居环境突出问题治理,引导村民积极投身生态宜居美丽乡村建设。按照绿化、美化、亮化、文化“一盘棋”的思路,甩开膀子、喊亮嗓子、做出样子。通过长效机制,确保整治成效的可持续,以良好的生态人居环境助力乡村振兴,创建文明城市,让群众有更多实实在在的获得感、幸福感。(图文/陈小明)

【责任编辑:DH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