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网·美丽江苏讯 “苔花如米小,也学牡丹开。”这句诗来自清代袁枚的《苔》,一朵小小的苔花正如每一名志愿者,个体虽然渺小却拼尽全力去绽放。
“也许会被骗,但万一帮上了忙,改变的可能是一个人的人生。”人为什么要选择善良?在采访沈翠莲的过程中,我们似乎找到了答案。——美丽、开朗的沈翠莲,人如其名,有着恰到好处的温柔和善良。
沈翠莲,高级工艺美术师,高级乡村振兴技艺师,中国工美理事,江苏省文联委员 ,江苏省工艺美术学会会员,江苏省陶瓷协会会员,中国收藏家协会理事,无锡市爱帮商企协会副会长,非遗(紫砂)技艺传承师。1989年开始制壶,从事紫砂制壶技艺已经有30年历程。顾景舟大师、蒋蓉大师再传弟子。
从小善良的女子,与宜兴结缘
谈及志愿服务,沈翠莲说,其实从十几岁就开始了。以前没有志愿服务这个概念,看到有困难的人,她总是会伸出援手。1987年,还在读书的沈翠莲路过宜兴,被车站里精美的陶瓷工艺品深深吸引,用存的零花钱买了两个陶瓷“小仙女”。
1989年,她来到了宜兴。初到宜兴,沈翠莲跟着丁山人都知道的陆师傅学裁缝。学徒过程中,一个宜兴小伙闯入了她的生活。
善良的人总是相互吸引。沈翠莲笑着回忆初识老公“他憨厚、心肠很好。”在宜兴成家立业,善良是她一路前行的底色,也是她面对生活的坚定选择。
大巴上的老奶奶,让她想起了自己的奶奶
说到印象特别深的一件事,沈翠莲表情动容。那一年,沈翠莲接到奶奶病重的消息,匆匆坐上回乡的大巴。当时大概是下午3点,坐在她前面的一位老奶奶,刚从儿子家出来,买了车票后身上没钱,一整天没有吃饭。
看到眼前还饿着肚子的老人,想到了自己家中病重的奶奶,沈翠莲一阵心酸。
沈翠莲毫不犹豫把自己带的食物和水全部给了她。
在广东,她将作品拍卖所得的13.8万全部捐了出去,在当时这笔钱可以买到一套房子。平时微信群里看到哪个孩子生病了,或者看到一些求助信息,她都会积极参与。
她从不吝啬自己的善良,从未停下帮助他人的脚步。
志愿服务融入日常,每一天都很平常
疫情期间,为了给疫情防控出份力,沈翠莲一有时间就主动去蜀山村帮忙。
她积极参与常态化值班工作。到了年底,她会捐出作品将所得的钱买些生活用品给需要的人。只要疫情防控有需要,她就会响应。在她看来,志愿服务就是生活的日常,每一天都很平常。
写在最后:
在聊天的过程中,沈翠莲向我们讲述了自己曾经遇到一个人向她下跪借钱,她感觉也许是骗子,但还是给了800元。善良到极致的人即使知道自己很可能会被骗,但她不愿意放弃每一个人。
善良的人容易被骗,但是善良的人也容易开心。
作为一名扬州姑娘,她已经在宜兴生根发芽,并为宜兴这座城市温暖更多的人。
这或许就是“烟花三月下扬州”和“茶禅四月到宜兴”的默契吧!(图/沈翠莲 李亚 文/景美玲 李亚 刘祎昕)
《我是志愿者》
时光需要被铭记,美好不能遗忘!
每一个志愿者都有故事,可能事情不大,但都很温暖。《我是志愿者》由中国网·美丽江苏主办、无锡商务时报文化传媒有限公司承办,微信公众平台在宜兴、宁波银行联合打造,栏目通过采访优秀典型,讲述志愿者背后的故事,阐述强大的奉献精神和众志成城的抗疫力量,助力争创文明典范城市!